约翰·D·巴罗
约翰·D·巴罗(John David Barrow,1952年11月29日-2020年9月27日), 英国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2008年至2011年,他曾担任Gresham学院的Gresham几何学教授。他同时也是一位科普作家和业余剧作家。 2020年9月27日逝世,享年67岁。
宇宙的起源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0%
回答现代宇宙学家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详述宇宙诞生的奥秘,一本人人读得懂的宇宙学科普著作。所有你关心的宇宙学话题:宇宙大爆炸、时间的起点、宇宙的基本粒子、宇宙探测、新的宇宙研究视角、各类宇宙模型(宇宙的构成、静态宇宙模型、循环宇宙模型、恒稳态宇宙模型、膨胀宇宙模型)……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
湛庐文化“科学大师”套装(全四册)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7%
湛庐文化“科学大师”书系,为你揭晓宇宙和人类发展之谜,本套装包括《宇宙的起源》、《基因之河》、《人类的起源》和《宇宙的最后三分钟》四本。
艺术中的数学
1人今日阅读
本书选取了诸多艺术中与数学有关的趣闻、故事、案例,通过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奥秘,阐释了背后的成因,揭示了艺术与数学的种种关系。如怎样切割钻石、莎士比亚认识多少个词、如何设计过山车、不一般的蛋糕配方等,内容有趣而且新颖。无论你是艺术爱好者,还是数学爱好者,本书都将从全新的角度让你领略到艺术和数学的另一面,爱上艺术、爱上数学。
“无”的故事:万物何处来
1人今日阅读
本书全面讲述了神秘莫测的“无”,以妙趣横生的故事再现了这一概念的思想历程:从古代文明中“零”的起源,到蒙昧时期对“虚无”的憎恶,从数学的“零”到哲学的“空”,从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到科学奇才霍金……“无”始终是无法回避的话题。这本妙趣横生的奇书立足于数学、宇宙学、物理学和哲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无”的丰富内涵,将人类探索世间万物本质、认知宇宙起源和结构的历史沿革娓娓道来。
发现宇宙
1人今日阅读
自古以来的智者们为揭开宇宙的一切真相前仆后继。20世纪初,爱因斯坦方程为发现所有可能的宇宙提供了新方法,自此以后的科学家们都在对这个复杂方程艰难求解,与这些方程解对应的,是各种各样的可能的宇宙。他们对这些宇宙的描述丰富了人类对这片虚空的想象:这些宇宙的数量无穷无尽,性格迥异,不同宇宙当中的自然法则甚至都有可能各不相同。作者以宇宙学家和科普作家的独特视角,以其一直以来风趣又富有诗意的表达,为我们讲了一个宇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会了解到人类宇宙观的改变、宇宙学如何进化和现代宇宙学的最新进展。除此之外,作者还为我们爆料了这些推动宇宙学发展的科学家们不少的小八卦,让读者在饱览这些瑰丽宇宙的同时,也能一窥这些科学明珠们的别样风采。
生活中的数学
1人今日阅读
橄榄球和相对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老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读心术的把戏你知道吗?豹子为何有斑点?……本书选取了诸多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诸多趣闻、故事、案例,如彩票中奖、醉汉走路、逃离熊的攻击、读心术的把戏、搜索引擎的原理、不可思议的足球赛、美术馆和监狱的警卫设置问题等,通过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奥秘,揭示这些故事背后的原理。
100个艺术中的数学问题
100个艺术中的数学问题,从雕塑、文学、建筑到音乐和舞蹈,巴罗揭示了如何用数学解释艺术世界的神秘,告诉我们数学和艺术并非遥不相及。
体育中的数学
你知道这些运动背后的数学知识吗? 为什么跳高要采用背跃式?为什么博尔特不用跑得更快也可以打破世界纪录?罚点球的策略是什么?穿着斥水性泳衣会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弹跳球看起来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 …… 本书通过解答100个问题,揭示了体育运动(如跑步、跳高、游泳等)以及其评分系统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奥运会背后各种鲜为人知的秘闻。 不论你是运动员,希望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还是体育爱好者,希望更多了解你所热爱的体育运动,本书内容将令你深深着迷,欲罢不能。
100个体育中的数学问题
你知道这些运动背后的数学知识吗? 为什么跳高要采用背跃式?为什么博尔特不用跑得更快也可以打破世界纪录?罚点球的策略是什么?穿着斥水性泳衣会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弹跳球看起来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 …… 本书通过解答100个问题,揭示了体育运动(如跑步、跳高、游泳等)以及其评分系统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奥运会背后各种鲜为人知的秘闻。 不论你是运动员,希望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还是体育爱好者,希望更多了解你所热爱的体育运动,本书内容将令你深深着迷,欲罢不能。
100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橄榄球和相对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老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读心术的把戏你知道吗?豹子为何有斑点?……本书揭示了各种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新奇的故事和趣闻,揭示了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奥秘。本书从全新的角度,教你用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重新认识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让你深深着迷,欲罢不能。
我看乾隆盛世
本书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法律、财政税收、农业外贸、科学技术、民情风俗、妇女家庭、宗教信仰、绘画建筑、语言文学、天文医学等方面,简直可称为“中国百科全书”。因此,此书一出就大受欢迎,很快被被译成德文、法文出版,并被经常引用,成为当时欧洲人有关中国的重要考书之一。巴罗的思考当中不乏中肯精到的见解,也免不了误会和偏颇。但总而言之,此书为我们了解历史上首位英国访华使团之行的深远影响、了解当年西人眼中的中国,提供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本。
与达利共闯四维空间:100件你不知道的关于艺术的事
100件你不知道的关于艺术的事,巴罗都有答案!在本书中,巴罗引导了一场艺术之旅,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从雕塑、文学、建筑到音乐和舞蹈,他揭示了如何用数学解释艺术世界的神秘,告诉我们数学和艺术并非遥不相及。 用一种新的方法观察世界,让你每一天都充满活力。这本书帮助你丰富对日常生活中艺术和数学关系的理解
不论
此书的主旨如副标题所述,讨论“科学的极限与极限的科学”。 科学的极限往往是世纪末的热门话题。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登峰造极,祝捷庆功之余,极限论冒头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迈克耳逊说:“物理学大厦已经建成,它被将来新发现取代的可能性非常之小。……我们将来的发现必须在小数点后第6位寻找。”然而,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建立使这种极限论成了笑柄。 科学的极限这个命题很难处理,弄不好就会陷入悲观论。巴罗有鉴于此,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他将科学的未来按自然界的极限与人类认识能力的极限分为四种可能:自然界无极限,人的能力也无极限;自然界无极限,人的能力有极限;自然界有极限,人的能力无极限;自然界有极限,人的能力也有极限,并旁征博引地加以综述,这不仅给读者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和选择的自由,而且不落窠臼,“引而不发,跃如也。”手法确实高明。 对极限的科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作者对此加以发挥,触及许多科学的前沿,谈天说地,挥洒自如。宇宙学是其专精,滔滔然笔锋所向,遍及暴胀宇宙、混沌宇宙学、多维空间、时间隧道、黑洞奇点等假说和概念。此外,超弦理论、分子生物学、认知科学等也是他讨论的领域。这些科学前沿的假说和概念大多没有定论,为天马行空的思绪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此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关于对各种悖论的讨论。悖论的英文是paradox,也译为“佯谬”。在物理学中,佯谬往往以理想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的“追光实验”启发了他对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双生子佯谬”及“祖父佯谬”促进了对相对论含义的深入探讨;最近提出的“黑洞信息佯谬”,正在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论的结合催生。“薛定谔猫佯谬”和“EPR佯谬”使物理学家争论至今,不仅加深了对量子力学解释的理解,而且围绕后者所做的一系列实验衍生出量子通信、量子编码、量子计算机等潜在新技术。 巴罗在《不论》中列举了十几个悖论,对它们的讨论深化了对各领域关键问题的认识。悖论的实质是形象化地揭露矛盾―――将矛盾的对立推到极至就成了悖论。它显示出现有理论体系的局限,呼唤突破。 突破,首先要对旧体系说“不”。如果不否定地心说,就无法建立日心说。说“不”的最大好处是冲决藩篱,有助于突破。但有利必有弊,说“不”最大的弊病是可能因此而人为地设限,使人被“不” 吓住了。因此,在科学前沿上,正确地拿捏说“不”的分寸是不容易的。听到别人说“不可能”时,一定要追问:“根据是什么?” 例如,“不可能超过光速”的理论根据是狭义相对论,但超光速并非绝对不可能,而是必须突破狭义相对论现有的理论框架。如果说“不”者提不出根据,那么说“不”就只是他个人的信仰了,信仰各有所好,却无约束力。最近有人写书否定地外文明的存在,其实这并无科学根据,更不能因此而阻挡人们去探索地外文明。又如,霍根相信“科学终结”,而我们有权不信。所以,追问说“不”的根据,这非常重要,否则就不敢突破,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其实,说“不”是为了求“是”,持这样的态度才不会为“不” 所惑,才能从“不”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不论》不仅泛论科学的各个方面,而且旁及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技术等领域,作者用质疑的多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这对惯于单向思维的读者可能会感到不习惯,但不习惯不正标志着进入了新的境界吗?由此可以扩大眼界,开阔思路。当前正极力提倡创新,创新要克服保守,敢于突破;创新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论》在这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天地,不仅使读者漫游了科学的最前沿,还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科学思想方法,特别是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以及跳跃式的联想,善加利用将会有助于创新。例如,艺术家可以从中了解到科学与艺术原本相通。科学前沿的一些新思想往往会激起艺术家的灵感,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作品来。数学中的多维空间概念及哥德尔定理就在艺术界引起了回响。读者如能以开阔的胸怀和勤思善问的头脑来读《不论》,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可能是从此书获益的最大之处。
宇宙极问
《第一推动综合系列:宇宙极问》讲述了:宇宙,量子,信息,实在,涌现……对世界最深刻问题的探究!宇宙是怎么来的?量子是什么?为什么世界是量子的?存在是什么?物质的本原是信息吗?世界是为人创造的吗?……这些问题是一些愿意思考的人不能回避又难以国答的。在这本为庆祝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90周岁生日而出版的文集中,汇集了像惠勒教授一样的顶尖科学家们对这些深刻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自然的常数:从开端到终点
本书是高层次科普读物,是英国著名科普作家、剑桥大学教授巴罗的又一本力作。本书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物理量——测量空间、时间和物质重量的米、秒、公斤谈起,论述了大自然的基本常数,这些常数包括引力的强度、磁力的大小,光的速度以及物质最小粒子的质量。作者认为大自然的常数是决定宇宙本质的一组数字,它们反映了宇宙最深层的奥秘,它们告诉我们宇宙为何有这么大,历史这么久,宇宙中的各种力有多么强,宇宙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常数是否真的是永恒不变的?为什么生命只在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上出现? 本书还回顾了人类探索大自然常数的历程,其中就有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伟人的功绩。
读心术的把戏
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曾说:“人们不相信数学简单,只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生活有多么复杂。”别怀疑,这本《读心术的把戏:其实你不知道的100件事》就可以用数学将生活变得更简单。 为什么另一支队伍总是动得比较快?为什么喝醉的人没法走直线?用相对论来打橄榄球,行得通吗?一群猴子随机胡乱打字,最终能敲出莎士比亚全集?豹子身上的豹纹也和数学有关?数学竟然可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而这些事用其他方法无法学习到的,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到最宏大的天文学知识,都需要数学来解读。这本《读心术的把戏:其实你不知道的100件事》资讯丰富,饶有趣味,解答了100个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用简单的数学概念解释了这些事物形成的原理。从中得彩票大奖、比赛下注、逃离熊的攻击、如何赢得比赛、google的搜索引擎原理、醉汉走路、离婚官司,到会计丑闻,从混沌到无限,这本包罗万象的精彩著作为我们解答了一切。
像贝克汉姆那样踢球
暂无简介
天空中的圆周率
如果没有镜子,人向前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当然不能”——但是,爱因斯坦说“能”——如果你跑得够快。无独有偶,当代宇宙学权威马丁*里斯也会说“ 能”,他的原话是“你照向宇宙任何方向的一束光总有一天会打在你的后脑勺上”(《六个数》,上海科技)。因此,这幅画的宇宙解释就是,如果你活的时间够长,比如说,几百亿年,那么,你将会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当然,前提是地球还存在,而且老眼昏花的你至少还记得自己几百亿年前的后脑勺也曾青丝满头。
艺术与宇宙
论及艺术与科学的同宗同源,许多人会对此感到惊讶和困惑。认识的局限性以及自身所受的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使我们一直以为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身为天文学家,作者在审视世界时,偏偏选择了艺术与科学这两个极具魅力又容易引起误解的视角。他的生花妙笔在论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生物、物理、语言、宗教、美术、音乐时,驾轻就熟,如行云流水一般优美通畅。不知不觉中,我们自由地
科学的画廊:图片里的科学史
本书汇集了200余幅科学史上的图片,这些图片代表着科学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从简单的图表到第一张世界地图,从手绘图、照片到计算机成像,本书回顾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历史转折点,以图片讲解知识,展现人类科学思想发展史中的高光时刻。这不仅是一本简单的科学图册,科普作家约翰·D. 巴罗凭借自己深厚的科学底蕴,以散文般优美而简洁的笔触,为一幅幅科学图片做了精彩的诠释与注解,展现了它们的深远意义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个个启发性的科学故事,为喜爱科学、历史、艺术和哲学的大众读者打开一幅别开生面的科学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