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丁·戈迪默
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年11月20日–2014年7月13日),南非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七月的人民》、《无人伴随我》。 1923年,戈迪默生于约翰内斯堡附近一座名叫斯普林斯的矿业小城中。13岁时,戈迪默在约翰内斯堡《星期日快报》儿童版上发表了一篇寓言故事《追求看得见的黄金》,从此开始了笔耕生涯。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面对面》出版于1948年,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蛇的低语》、《六英尺土地》,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星期五的足迹》和《不宜发表》等短篇小说集都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有《缥缈岁月》(1953),《陌生人的世界》(1956),《恋爱时节》(1963),逝去的资产阶级世界》(1966)。197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贵宾》,被评论界看作她前期和后期创作的分界线。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戈迪默又先后出版了《自然资源保护论者》(1974),《伯格的女儿》(1979),朱利的族人》(1981),自然变异》(1987),《我儿子的故事》(1990),《无人伴随我》(1994)等长篇小说和《利文斯顿的伙伴》(1972), 《士兵的拥抱》(1980),《影影绰绰》(1984),及《跳跃》(1991)等短篇小说集。 1991年,戈迪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戈迪默在家中去世。
七月的人民
暂无简介
偶遇者
南非富家千金朱莉和修车工阿布杜——两个背景截然不同的“偶遇者”,却相互吸引并深深相恋。当阿布杜因其非法移民身份将被驱逐出境时,朱莉不顾一切与阿布杜结婚,并追随丈夫回到他贫穷落后的沙漠故乡。在朱莉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和文化之际,阿布杜却不甘心困居沙漠,千方百计想逃离这种生活。身份的悬殊、不甘于现实的向往,让在欲望的交叉点上相遇的一对恋人,又因彼此的欲望而渐行渐远。 《偶遇者》是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丁·戈迪默出版于2002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深受著名学者萨义德、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库切等人盛赞,并被评为戈迪默的小说之一。非洲的两个世界,奢华的宴会和辽阔的沙漠,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人性的弱点和情感的桎梏,一切在戈迪默笔下都是赤裸裸的。她并不作道德评判,却能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展开对种族、文化、宗教及身份认同的深思,并引发关于生命归属的哲学追问。本书是小说《偶遇者》中文简体版的首次出版。
伯格的女儿(天下大师 戈迪默)
《伯格的女儿》是一部不同读者能读出不同意味的小说。 有人说它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是的,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南非反种族隔离斗士,他们为了平等和理想不惜牺牲个人生活,甚至付出生命。评论者说:“产生于Z黑暗的种族隔离时代,以挽歌、崇敬和同情为基调,《伯格的女儿》不仅是南非而且是二十世纪一部伟大的政治小说。” 有人说它是一部成长小说。是的,故事写了主人公罗莎从童年到28岁的成长经历。她敏感,她聪明,她坚强,她骨子里有做秘密工作的天分,她渴望爱并且经历过几次飞蛾扑火般的情爱,她渴望逃离社会责任却又选择为之奋斗。她追求什么?她信仰什么?她想要什么?罗莎的成长是每个人的写照。 有人说,它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是的,书中描写了若干位各具特色的女子,关于她们的青春、她们的理想、她们的爱情、她们的人生。看她们的故事,如同欣赏从春天到秋天的花。 戈迪墨自己说:“《伯格的女儿》的主题是人类的冲突:个人在私人生活的欲望和对同胞的社会责任的斗争之间的冲突。” 而有一位与《伯格的女儿》密切相关的读者说:“她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外国畅销小说书架:新生
生态学家保罗,因癌症进行放射性治疗而暂住父母家中隔离。孤独之中他不禁对生活进行反思:他热衷环保事业,而他任广告公司高管的妻子,却在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客户们大作宣传。 保罗的母亲琳赛是一位杰出的律师,天生丽质,中年时曾红杏出墙,后来终生为此补过;保罗的父亲后轻时为养家糊口而放弃了心爱的考古专业。退休之际,这对夫妇终于共同踏上了向往已久的考古之旅,然而一段意外的恋情却掀起家庭剧变。 绝症中的奇迹生还,圆满中的无望离散,引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价值的思索。
无人伴随我
《无人伴随我》向读者传达的是什么?当美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问纳丁·戈迪默这个问题时,她回答说:“我希望他们能些许了解南非的真实现状,这个国家在短短数月内为自由所取得的成就,它的人民所面临的艰巨任务,还有就是我们需要帮助。” 是的,读者能从本书中读出这些,并为戈迪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感动。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的作品文笔优美,技巧精湛,见解深刻。《无人伴随我》中的人物丰满而细腻,他们的命运在历史的背景下浮沉。只有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之下,人性的诸多方面才能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无人伴随我》的字里行间闪烁的不仅是文学的艺术魅力,更是大师的人格魅力。
保守的人·天下大师·戈迪默作品
暂无简介
我儿子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戈迪默完完全全以一个黑人小孩的观点叙述了一个在种族主义制度下由政治狂热造成的家庭悲剧。主人翁索尼本来是个热情尽职的小学教师,也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但是在种族隔离制度下,他连和白人共坐一条板凳、共进一间厕所的权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平等、自由之类精神权力了。现实使聪明过人的索尼产生了政治上的觉醒,成了激进分子。索尼的妻子是一位美貌温顺的贤妻良母,但还不是他的战友。在索尼入狱之后她去探监时,夫妇俩除了家务事无话可谈。而为某人权组织工作的白人女子汉娜,却能用暗语向索尼传递情报。处于政治狂热中的索尼被她的理解深深地感动了。在争取自由的事业中,她和索尼心有灵犀。从此,对自由之爱(以汉娜为代表)和婚姻之爱(以艾拉为代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导致索尼一家的风风雨雨。这是一个家庭悲剧,也是一个社会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