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
翟永明(195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代诗人。 她于1981年开始发表诗作,组诗《女人》以独特奇诡的语言与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文坛,曾获得“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等奖项,被誉为“当今国际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代表作有《女人》《静安庄》等。2021年5月15日,翟永明凭借《灰阑记》获得“2020年度十月诗歌奖”。
天赋如此:女性艺术与我们
4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4%
从被“凝视”和“欲望”的对象,到艺术创作的主体,她们曾被遮蔽,但从未缺席; 她们是画家、雕塑家、摄影家、行为艺术家、装置艺术家、电影导演、舞蹈家,她们的艺术作品是女性创造力最直接的表达; 她们摆脱历史重负勇往直前,打破禁区,彰显天赋,自由开拓新的艺术审美观,使原处于边缘的女性艺术,日渐成为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 一份掷地有声的女性宣言! 对千百年来女性艺术被边缘化的境况“Say No”! 本书为是国内著名诗人翟永明关于女性艺术的随笔集,详实地分析了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展,介绍了世界范围、中国范围内女性艺术发展历程及具体的艺术家成就,探讨了女性内在的艺术天赋与艺术能量。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 一辑是探讨女性艺术中宏观的结构性问题的评论文章,通过梳理介绍多位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分析了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第二辑为围绕艺术家展开的艺术随笔,每一篇都介绍了一位或多位女性艺术家的个人成长经历、传统男权社会对其艺术创作事业所产生的影响、个人事业发展,所收录的艺术家活跃年代跨越前现代至当代,系统梳理了艺术史中重要的女性艺术家;第三辑是个体艺术家的细腻观察,更兼有生来的女性经验,从知识性、情感性的双重角度来观看女性艺术,通过与三位中国艺术家的访谈和线上论坛的形式,展现业内外各界人士对于女性主义艺术史自己的理解和围绕“为何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展开的讨论。
毕竟流行去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0%
本书既是一部个人回忆录,也是对当代流行文化的生动再现。著名作家翟永明在这本新著中叙述了自己青春时代的流行文化,内容涉及服装、电影、阅读、爱情等等。时代变幻与日常生活纠缠于一体,在普通人身上刻下的烙印,细细检视,每一篇都凝聚着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书中配有作者精选的数十幅青春时代的照片,以及多幅彩色老电影海报、旧书书影;文字笔调轻松活泼, 笔随意走,纵横涂抹,让人读来兴致盎然。
翟永明的诗
《翟永明的诗》是“蓝星诗库”系列之一,选入翟永明短诗数十首,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集中翟永明诗歌精华的选本,同时对翟永明诗歌世界的有机性有所反映。具体内容包括寻找的钥匙、静安庄、绿房间、迷途的女人、肖像、称之为一切、年轻的褐色植物等。
女人
暂无简介
女性五人诗
汇集当代五位有代表性的女性诗人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风格各异,立场相近,完整展现了当今女性立身当代的感受和思考。同时,显现了当代诗歌创作的的美好风采。浅读深研,均有收获。本书具备诗学和社会学两方面的价值。
十四首素歌
《十四首素歌》是诗集《黑夜里的素歌》再版,诗集中所收均为《黑夜里的素歌》中的诗作。
坚韧的破碎之花
本书为著名诗人翟永明近完成的一个艺术文集,近似评论,近似拉拉杂杂的散文,作者自谓“以一个个人的目光(绝对不同于艺术史家的目光),一个未受艺术资讯教化的目光(因而也就无比自然和原始的目光),来看待我所接触的艺术和艺术行为。”但因为作者的一种诗人的敏感和对艺术的一份独特的感悟,使得书中文字时时隐藏着一份“惊心动魄”之感。
女儿墙
女诗人翟永明,其在中国诗坛一直是个神话和传奇。她的诗歌、她的容貌、她的情感,都是这个神话和传奇的组成部分,读其文如其人,文字流落出其情感的点点滴滴,她被欣赏、被珍藏,值得每一个爱上散文的人去认真阅读,仔细品味。
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珍藏限量版)
《随黄公望游富春山》以《富春山居图》为创作灵感与素材。在这首长达三十节的长诗中,诗人频繁地往还于当下与过去之间、出入于现实与画卷内外,以个人真实的和想象的行旅为主线,串连起当代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蒙太奇画面,最终将横跨今古、时空交错的一幅宏大“风景”,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在这趟穿越古今的行旅背后,既有作者的怀古之幽思,也融入了作者对人类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作者旁征博引,诗备众体,将古典山水诗、游记、画论和题画诗熔汇一炉,让这些源远流长的生命血脉注入了新诗的当代意识,是当今的诗坛上的一项创举。
完成之后又怎样
《完成之后又怎样》是作者自写诗以来的诗歌评论集,表达作者对诗歌、诗人、诗歌史的看法和思考。一方面,这些文章的结集,呈现了这些年里,作者在写作中不断衍生和延伸的主题及语言表述形式,另一方面,也是作者"以接近内心的方式去除杂念和保持真实"。全书分四个部分:对诗歌及写作的思考,对同代诗人们的观察和描述,诗人之间的对话,诗书杂记。
以白夜为坐标
《以白夜为坐标》是著名诗人翟永明近二十年*新随笔集,记录她对生活、文化、艺术的观察与思考。 1998年,翟永明在成都开了一家“诗、酒、艺、文”兼备的白夜酒吧。在二十年里,白夜酒吧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白夜”已不只属于翟永明自己,还属于整个当代诗歌、文化、艺术界。 《以白夜为坐标》正如一部另类文艺史,记录了近二十年来影响中国至深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状态;它也是一部沙龙成长史,记录了中国首屈一指的文学沙龙——“白夜”的生存、成长和现状。在本书中,你将遇见快快活活的马松,“吃肥肉、喝白酒”的“莽汉”诗人,化身白夜 “客串歌手”的何多苓…… 其次,你还将从一家名叫《白夜》的酒吧见证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等文艺活动,如何在中国“坐过山车飞向未来”的氛围下生存与嬗变。*后,你将会读到翟永明的近年的生活和写作轨迹。这位名满中国的女诗人自谦说:无论如何,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些许”乐趣。
全沉浸末日脚本(当代诗坛领军人物翟永明,暌违数年重磅新作)
“广袤星空 广袤荒漠 亿万年的爬行只是孤独一梦” 在著名诗人翟永明的这部诗集中,她以巨大的激情和坚硬的灵魂质地,在持续创作中找寻全新的冲突,找寻诗歌新的白夜,将世界变形为一颗巨大的灵魂。全书共收录56首诗,诗人从壮丽宇宙、科幻剧集,写到戏剧、艺术家,再到出游、阅读,由个人经历推及人类困境,在星空与大地、日常与哲思之间轻盈游走,用文字织出一幅当代生活的深邃图景。
纸上建筑
本书是诗人翟永明的随想集,也是“诗人随想”文丛之。 全书汇集了诗人就建筑、绘画、诗歌、海外生活、人生片段五个方面有感而作的40篇作品,展示了诗人多维的生活景况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墨西哥女人》、《关于〈自语〉的自语》呈示了诗人对另一时空信息的敏感捕捉能力,她细腻地诠释了种种诡谲而美丽的神秘意象、真切地映射出一位女性诗人灵魂深处的隐秘理念。《那时,我刚满十三岁》、《阅读、写作与我的回忆》则以洗练、素朴的语言再现了诗人青春年少时的生命憧憬,极自然地流露出她性情中明朗、率性的另一面。 本书作者将真实的生活碎片、独致的艺术体悟和诗意的人生理解融汇笔端,构建出极富异趣的纸上建筑,供读者欣赏品读。
大街上传来的旋律
暂无简介
白夜谭
本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另类文学史:纪录中国最大的诗歌重镇——一成都的诗人、艺术家的生活和写作状态;一个沙龙成长史:纪录一个历时十年的文学沙龙——“白夜”的生存、成长和现状。 通过“白夜”十年来经历的人和事,比如许多的名人,比如许多无名的过路者,反映了成都这个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剧变及作者个人对这些变化的观察思索。
行间距
本诗集收录了诗人描写汶川地震的最新组诗,以及诗人早年的部分诗歌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翟永明一贯的对诗歌语言的思考、探索及实验。她深入体验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世界,有力地揭示了女性独有的内在气质和精神品质。富有张力的分析,使她的诗歌呈现出深厚的情感内涵和人文关怀。
在一切玫瑰之上
暂无简介
正如你所看到的
作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翟永明的笔触细腻,清丽而又充满张力与质感。这本最新的作品集收录其近年来的作品三十余篇,分别抒写了作者对自身文学创作的深度思考,对现代建筑艺术及先锋艺术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清雅的句子背后透射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切关怀和深深热爱之情。书中还收有诗作二十余首,精美的图片多幅,均为作者的得意之作,使本书在文字的阅读之外又融入了更多的视觉享受。
称之为一切
暂无简介
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李锐小说论
作为当代文坛一位重要的作家,李锐的小说创作并未引起国内学者足够的重视,他的小说作品量少而质精。李锐曾用“从个人出发去追问普遍的人类困境”来概括他整个小说创作的旨归,本书即以此为出发点,对李锐整个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价值立场、指向及叙事策略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论述。所谓的“从个人出发”构成了李锐小说创作的基点问题,在这一问题中,“人”、“个体”、“本土中国”将成为关键词。从这一基点出发,李锐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对“历史”、“革命”、“启蒙”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思考。但是李锐的小说并未仅仅停留于这些浅层的表达上,而是进一步走向了深入,在对苦难、死亡、宿命、荒诞等的描述中实现了对人类存在的追问。毫无疑问,深刻意蕴的表达除了要靠理性思考外,还有赖于相对完美的表达方式,这也就是李锐非常重视的叙事策略,对李锐小说叙事策略的分析不仅会使整个阐释过程更加完整,而且也能进一步加深对李锐作品的理解。
翟永明诗文录:最委婉的词
当代女性艺术家翟永明的最新诗文录《最委婉的词》,收录了翟永明近40首诗歌和18篇随笔,且都为近年来新作。 翟永明80年代曾以组诗《女人》引起关注。诗中独特奇诡的语言风格和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文坛。这之后翟永明接连创作了《静安庄》、《人生在世》、《被称之为一切》、《颜色中的颜色》等诗作,被认为是中国新诗潮运动以来最有代表性的女诗人之一。 《最委婉的词》中所收录诗歌大都风格简约,以简单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出女性细腻的心灵感受,给人带来复杂的阅读体验,具有典型的新诗艺术特色。与该书同名的诗歌由“政权更迭”这个词引发开去,表达了作者对爱与人性的思索。 书中收录的随笔均以文化和艺术为内容,作者的视角跨越中西,同时又具有艺术家的敏感,下笔颇有见识,展现出作者写诗之外带有理性色彩的风格。而描绘她与另外一些艺术家交往的随笔,则融入了作者对生活和艺术的真诚思索。 翟永明曾于2007年获首届中坤国际诗歌奖。授奖词中描述这位艺术家的创作“能量充沛,情境深邃,肌理细腻,意味幽远”。这无疑是对她积极而又贴切的肯定。
终于使我周转不灵
这本诗集收录翟永明从1997年起创作的诗作数十首,其中一部分此前未曾发表。从这些诗作可看出作者这几年写作中所寻求的变化,语言的演进和来路不明的个人风格。
黑夜的素歌
田福卿诗选,ISBN:9787104011507,作者:
诗人面对面丛书第一辑 在写作中寻找方向
《诗人面对面丛书第一辑·在写作中寻找方向》是从《山花》文学月刊自2008年至今推出的“诗人面对面”栏目中遴选出来的。本栏目致力于让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较全面地了解一位诗人,该形式在国内尚无其他刊物采用,具有weiyi性。自2008年至今,每期全方位推荐一位在当代汉语语境中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其中既不乏引导一代文学chaoliu的诗人,如北岛、于坚、翟永明、柏桦、李亚伟、吕德安、伊沙等;又有活跃在当下的实力诗人,如蓝蓝、桑克、江非、阿翔、秦巴子等;也有像李成恩、冯娜这样的青年诗人。 《诗人面对面丛书第一辑·在写作中寻找方向》涉及的诗人多是当代诗歌史中的坐标,包括“一直在写作中寻找方向的”北岛、“通过写作匿名”的于坚、“词语与激情共舞”的翟永明、“一个被命运注定的诗人”柏桦、“重要的东西在语法外边”的李亚伟、“诗是语言的意外”的蓝蓝……等等。每一位诗人为一个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构筑出一部别具一格的“当代诗歌史”。
水之诗开放在灵魂中
整部散文围绕诗歌、城市等往事展开,以诗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对生活、人生、文学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