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刚
舒大刚,男。 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东坡全集(全八册)
4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苏东坡全集》是苏东坡诗、词、文及学术著作等所有作品的汇编,包括正编十一种:1.《苏轼诗集》;2.《苏轼词集》;3.《苏轼文集》;4.《苏氏易传》;5.《东坡书传》;6.《论语说》;7.《东坡志林》;8.《仇池笔记》;9.《东坡手泽》;10.《艾子杂说》;11.《苏沈良方》。附编七种:1.《历代地理指掌图》; 2.《物类相感志》;3.《调谑编》;4.《格物初谈》;5.《杂纂二续》;6.《渔樵闲话录》; 7.《问答录》。 本书是在四川大学著名学者曾枣庄、舒大刚主编,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人员负责点校的《三苏全书》(语文出版社2001年)的基础上修订汇编而成,出版后将成为市面上收录苏东坡作品最为全面丰富的苏东坡全集。
蜀学与文献
本书是有关蜀学及其文献的简明读本。作者通过重点介绍蜀学的渊源与流变、成就与贡献,重温了蜀学的历史与内涵。通过梳理巴蜀文献的源流与类别,历代学人对于巴蜀文献的收藏、整理与研究,以及精选百部蜀学典籍予以评述,重审了蜀学的文献与精华。作者长期从事巴蜀文献的整理、巴蜀学术的研究,既重视文献的基础,亦强调学术的视野,力求藉由蜀学与文献,重构蜀学的学术体系和文献体系。
蜀学要论
蜀学发展源远流长,赞誉颇多。作为根植于巴蜀大地,不断与中原文化互动的学术,蜀学有着丰富的学术成就。本书精选了二十余篇名家论蜀学的文章,界定了蜀学的定义、时空范围、内涵与外延,并阐明了蜀学的发展分期,凸显了重要的蜀学人物,肯定了蜀学的重要贡献与价值。这些论文为现今蜀学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第一部分总论,是蜀学的定义和思想体系的展现;第二部分分论,是蜀学各时期发展状况的表现;第三部分专论,是蜀学各领域成就影响的研究总结。此次整理出版将二十余篇论文划分为上述三个版块,有利于读者从多维度了解蜀学的面貌,厘清蜀学研究的现状。
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
本书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与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组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旨在回顾和总结1983年至2017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的工作情况,探讨文献学的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于古文献中,故整理和研究古文献,可以推进古籍整理事业在新时代更好的发展,为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古籍人的力量。
儒藏知津(问学)
本书是“问学”丛书系列之一,是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及其团队在承担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项目《儒藏》的一些学术论文和学术思考的合集。主要内容包括《儒藏》感悟、《儒藏》溯源、《儒藏》叙例、“经部”叙论、“论部”叙论、“史部”叙论及《儒藏》后语。《儒藏》是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的一部大型儒学文献丛书,共收录先秦至清末民初儒学文献5000余种。舒大刚教授在主持编篡《儒藏》过程中将自己对儒学的思考、感悟乃至于学术经历、成长经历写作成文字。因此,本书不仅是《儒藏》这一大型项目的导读,也是舒大刚教授学术人生的记录。
儒藏论坛 第16辑
《儒藏论坛》是由四川大学《儒藏》编篆委员会独家主办的学术论文合集,旨在弘扬儒学文化、儒家精神与巴蛋文化,及时反映《儒藏》的编纂情况。本文集每年出版2辑。《儒藏论坛》 第15辑中共收录论文21篇,分为“ 儒学论衡”“儒学文献” “研究综述”‘ 书评” ” 儒学随笔”五个部分,对有关儒学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了归类,内容涉及儒学人物、文献、流派(如甘泉学派)、思想、文化、教育及儒学史、蛋学研究(如有关《全蜀艺文志》的研究)等。
儒藏论坛.第十五辑
《儒藏论坛》是由四川大学《儒藏》编篆委员会独家主办的学术论文合集,旨在弘扬儒学文化、儒家精神与巴蜀文化,及时反映《儒藏》的编纂情况。本文集每年出版2辑。《 儒藏论坛》第1 5辑中共收录论文21篇,分为“儒学论衡”” 儒学文献”“研究综述” ”书评” “儒学随笔”五个部分,对有关儒学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了归类,内容涉及儒学人物、文献、流派(如甘泉学派)、思想、文化、教育及儒学史、蜀学研究(如有关《全蜀艺文志》的研究等。
中华经典研究(第二辑)
中华经典研究》以中国传统儒释道医经典研究为中心,以突出中华经典文化为特色,着力打造国内外首个以中华经典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学术型期刊;该刊旨在深入挖掘和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收录研究儒释道医经典研究的学术文章、学术名家及学者访谈录等。
廖平全集(全十六册)
本书作者全面搜集整理廖氏全部著作,计140余,凡百数十卷,施以新式标点,并加校勘及每书提要,再配以人名、书名索引,附录廖平传记、年谱、评论、目录、研究等各类资料。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研究系列:苏轼研究文选
本书精选1911年以来关于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之一的苏轼研究的经典文章,汇集老中青三代学人,展现每一代学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径上的推陈出新。同时所选论文涵盖历史、考古、文学、科技等多个学科,以此梳理和综合多年来学术界对苏轼的研究成果,并由分册主编精心撰写导读、研究综述和研究目录索引,为后学研究提供指引。
宋会要辑稿(全16册)
《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嘉庆年间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之文。全书366卷,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内容丰富,卷帙浩大,堪称宋代史料之渊薮。但因辑录稿文字错误繁多,向来视为难读。现经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专家历经数十年点校整理,成为可供学者利用之书。
宋集珍本丛刊
《宋集珍本丛刊》是一套旨在保存和流通宋代文集珍稀版本的大型断代文集丛书。 《丛刊》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编纂,系依据该所20余年来在收集和整理宋代文献过程中,从海内外各大图书馆收集而得的960余种宋代珍本文献中,精选而成。全书共选录宋人别集、总集405种,其中多系明清以来相传故物,或系宫庭内府所藏,或为名家名楼所珍,或有著名学者批校,或系藏家手录孤本,不愧“沧海遗珠,国之重宝”!极具校勘价值和收藏价值。综其 特点,约有数端: 国学精华,宋学宝藏。 《丛刊》既是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继《全宋文》之后的又一大型成果,也是其正在进行的浩大工程《儒藏》编纂的重要尝试。川大古籍所系“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所、“国际儒学联合会 ”团体会员,曾完成《全宋文》、《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电子版《宋会要》”、《三苏全书》、《朱熹集》等大型古籍整理课题,目前又启动了《儒藏》编纂工程。本《丛刊》作为宋代文集的珍本善本集成,通过保存古籍原版的形式,恰与新编本《全宋文》形成互补格局。同时,宋代又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高峰时期,《丛刊》十分流行宋代名儒文集的收集和整理,该丛书无异于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宋学”资料丛刊,将为《儒藏》的 编纂与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成果和经验。稀见难得,信息丰富。 《丛刊》所收各书皆为稀见难得之本,凡已见于常见丛书(如《四部丛刊》、《北京图书馆 套古籍珍本丛刊》)者,本次原则上皆不收录(个别另有名家批校者除外)。 《丛刊》每页按上下栏方式,将古书 四个页面合为一面,重新编辑组版,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了无限的信息。 整理研究,双管齐下。 《丛刊》系古籍的重版和影印,力求保存古刻旧观、原版面貌,避免重版错误,为读者提供 了安全可靠的资料信息。同时,又与古籍整理研究结合,对每种入选图书撰写了《提要》,介绍作者简历、著述情 况,并着重论述版本流传及其优劣。 体例科学,使用方便。 《丛刊》出自具有20余年古籍整理经验的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在编纂体例上十分科学得体 。共分108册。第一册有丛书《总目》,各册又有分册书名、著者及版本目录。每种书前冠以扉页和《提要》。其1 08册为丛书《书目提要》及书名、作者笔画索引,使用十分方便。
孔子的智慧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中庸》) “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幽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恰以孔子为中介,前2500年的中国历史,盖因孔子所修《六经》而得以讲明;后2500年的中国智慧,也因有孔子的教诲而得以点燃!
宋代文化研究(第15辑)
该书为“宋代文代研究”之思想卷,重点研究宋代重要思想家如朱熹、欧阳修、周敦颐、邵雍、苏轼、魏了翁等的思想、著述、政治实践等。
斜川集校注
暂无简介
中国历代大儒
【纪实类】中国历代大儒 作者:舒大刚 杨世文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基本上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本书是中国历代大儒评传,读者于此可见历代大儒的生平业绩、生活风采和学术特色,也可略知中国儒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 目录 《至圣先师:孔子》 《儒林亚圣:孟子》 《周末大儒:荀子》 《公羊大师:董仲舒》 《古学鼻祖:刘歆》 《蜀中大儒:扬雄》 《博学奇儒:王充》 《经学大师:郑玄》 《一代经师:王肃》 《少年奇才:王弼》 《三朝通儒:陆德明》 《盛世鸿儒:孔颖达》 《盛唐三贤:啖助·赵匡·陆淳》 《卫道巨擘:韩愈》 《理学先驱:李翱》 《大唐文儒:柳宗元》 《安乐先生:邵雍》 《理学鼻祖:周敦颐》 《史林宗匠:司马光》 《关学开山:张载》 《宋学泰斗:程颢·程颐》 《五峰先生:胡宏》 《理学大师:朱熹》 《湖湘学宗:张栻》 《婺学之祖:吕祖谦》 《心学祖师:陆九渊》 《龙川诤儒:陈亮》 《水心先生:叶适》 《鹤山耆儒:魏了翁》 《西山先生:真德秀》 《礼学师儒:吴澄》 《心学大师:王守仁》 《理学殿军:刘宗周》 《大清儒宗:黄宗羲》 《清学开山:顾炎武》 《学术伟人:王夫之》 《叔世硕儒:戴震》 《经学畸人:廖平》 《维新主帅:康有为》 《新唯识家:熊十力》 《现代圣人:梁漱溟》 《新理学家:冯友兰》 《新心学家:贺麟》 《文化巨人:唐君毅》
中国孝经学史
《中国孝经学史(精)》由舒大刚著,研究中国之《孝经》学史,非仅学术研究称经数典、悼往惜古之需要,是亦研究中国之历史文化、社会之道德伦理所不可或缺者。本课题开展之目的,亦欲由研究《孝经》学史而及于中国历史文化,由研究历史文化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由认识古代社会而探知建设现代社会必由之路。
春秋少数民族分布研究
1993年吉林大学博士论文,导师金景芳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孝经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孝经》为《孝经》诵读本,包括前言及正文、附录,前言向读者简要介绍《孝经》的成书过程、基本内容、历史地位,以及学习《孝经》的方法。正文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以原文诵读为主,加注拼音,方便读者诵读;“注释”“译文”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注释和翻译,精准凝练,浅显易懂,以加深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思考和领悟。附录中“经典故事链接”向读者介绍与孝道有关的经典故事,拓展读者知识面。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孝经》旨在通过诵读《孝经》,增强读者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修养,提升人生境界。选文很好不错、注解精准、便于诵读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孝经》的重要特色。
巴蜀全书论衡:岷峨洙泗文献旧邦
《巴蜀全书论衡:岷峨洙泗文献旧邦》收录了本人有关《巴蜀全书》与巴蜀文献的相关论文,共三个类别:首组是撰写《巴蜀文献要览》和编纂《巴蜀全书》的序引或前言,从中可见巴蜀文献的概貌和《巴蜀全书》的状况。第二组“巴蜀学术丛考”,涉及蜀学的源流、特征、内涵、制度、学校、石经等问题。第三组“巴蜀人物丛考”,涉及扬雄的思想、李白之生卒、三苏父子祖孙之哲学及文章、来之德之易学、廖平之学术等问题。末编还有三个附录:一是舒星所写《巴蜀全书》首次领导小组会议纪实,可较全面地展示工程启动之初的规划和气象;另两则是本人的学术自述和论著目录,算是对迄今为止个人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个小小总结。
《儒藏》论衡:经典儒学与大众儒学
本书为舒大刚学术论集之一,选编的是作者学习经典、编纂《儒藏》、研讨儒学的论文。共31篇,分成四组。第1组“儒藏论衡”6篇,第2组“经学丛考”9篇,第3组“儒史钩沉”9篇,第4组“当代儒学”7篇。四个部分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反映了近20年作者所从事的主体工作的成果与心得。
至德要道——儒家孝悌文化
《至德要道——儒家孝悌文化》是“儒家文化大众读本”丛书中的一册。孝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凝聚我们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力量。本书探讨了数千年来中国人拥有怎样的孝悌文化,儒家又做出了怎样的孝悌思考,从孝悌的原理,到尧舜至明清时期的孝治天下,再到百家言孝悌,内容丰富。阅读本书,对儒家孝悌文化的普及和研究都是很有帮助的。
儒家孝悌文化·儒家文化大众读本:至德要道
《儒家孝悌文化·儒家文化大众读本:至德要道》是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通俗性、普及性的介绍之作,富有经典性、文学性、教育性。首先,作者对儒家文化有精深的研究,能够深入浅出地予以表达,对某一专业作全面系统、客观忠实的说明和介绍,重点写那些仍有现代价值的、有助于人们认识儒家文化的内容。其次,在素材选择、主题提炼以及运笔形式、行文风格上,都要融人现代意识,力求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再次,要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化用自己的文字予以表述,使用大众语言,舍去一些艰深聱牙的言辞,不使用学术语言,多使用叙述性、描述性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活泼流畅,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舒大刚学术论著集之二:孝经 论衡·百善之先,群经之统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孝悌思想。作者研治《孝经》有年,本书即其相关研究的结集。全书由《〈孝经〉考释》《古文孝经》《孝学通考》《孝治天下》《名家论孝》五部分组成,从文献学、史学及思想史等多学科方法入手,对《孝经》学相关问题做了全面考察,内容涉及《孝经》书名章名考释、《孝经郑注》真伪、古代孝悌文化建设与《孝经》学研究、《古文孝经》考辨等。
墨子的智慧
《墨子的智慧》共分十五大章节和附论,从墨子的生平著述,到墨子的思想行为以及墨学渊源或流传,均有精当论述,允称博洽,是不了解墨子及墨家学术思想的理想读本。在今日中华文化蓬勃复兴之际,重新认识和理解墨子,儒墨互补,或许是真正的文化解决之道。因此,当我读到舒大刚教授的《墨子的智慧》书稿时,即刻被其生动详实的文字所打动。舒教授既精通儒学,目前正主持编纂旷世儒学文献巨制《儒藏》,复淹通墨家,且见解独特,视野开阖纵横,立论异彩纷呈。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一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其为人也,“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篇》),“不求名、不求利、不违时、不乱法,以救世为务。为传道救世,墨子席不暇暖、突不得黔,居无宁日;短葛麻履,以自苦为极。纵然'摩顶放踵利天下',也在所不惜(《孟子·尽心上》!” 毛泽东曾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胡适也说:“墨翟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
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
《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通过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的理论及实践,说明了文化的传承性。“第一章 中和: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认为,整个宇宙和世界都处于“和”(和谐)之中。不管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不管是政治活动还是伦理道德,不管是外部世界还是内在心灵,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世界,它们既矛盾对立,同时又和谐统一。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一直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华传统文化视“和”为宇宙万物本然的状态,把“和”作为大的价值,把“和”作为高的目标,把“和”作为高的道德境界。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境界和高目标。
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
《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为第四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之论文集,收录了数十篇与会论文,围绕“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进行了深入研讨,积极探讨“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的个性和共性,成就与特质,为传承、弘扬很好中华传统文化、促进长江流域文化交流与繁荣探路探矿、建言献策。
巴蜀文献(第四辑)
《巴蜀文献》缘起于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主办的《四川文献》。其于1962年创刊,主要刊载在台川人有关四川历史文化的文章以及介绍四川名贤的事迹、传记、年谱、著作等,旨在团结和凝聚在台川籍人士,探讨巴蜀文化,寻根问祖,共叙乡情。惜于1981年停刊。为配合《巴蜀全书》编纂工作,推动巴蜀文献整理与研究,特续前人余脉,收录研究巴蜀历史文化、考证巴蜀文献的论文和巴蜀先贤调查访谈录等结集出版。此为该书第四辑。
儒藏:第一十四册-第三十六册:历代学案
《儒藏》系儒学文献大型丛书,旨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儒学文献及其史料,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为“经”、“论”、“史”三大部类,“史部”收录以儒学史为主题的“历史”类著作,本分册为史部的历代学案。
儒藏:第三十七册-第五十册:儒林碑传
《儒藏》系儒学文献大型丛书,旨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儒学文献及其史料,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为“经”、“论”、“史”三大部类,“史部”收录以儒学史为主题的“历史”类著作,本分册为史部的儒林碑传。
走近圣贤:走近墨子
本册依据《墨子》《史记》《汉书》和其他关于墨子的历史文献记载,从墨子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中提炼精华,总结他在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智慧。2.本册主要内容包括墨子的生平传记、人生智慧、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知识技能、为人风范、处事技巧、格言警句等等。3.本册图书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灵活新颖,结构合理有序,方便读者轻松阅读;内容积极健康,既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与思想精华,又能够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汲取智慧。
走近圣贤:走近孙子
孙武是我国乃至世界历目前很很好的军事理论家之一,《孙子兵法》是杰出的军事著作,其内容体现了孙子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至今仍有巨大的参考价值。本书结合《孙子兵法》及其他史料,对孙子生平及其思想做了详细考证和讲解,资料翔实,论述严谨,见解新颖,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孙子的军事思想,获取古代圣贤的智慧。
万本根文集
本书由当代四川史编委会收集整理了万本根先生发表在各类刊物和主流网站上发表的重要学术文章,以及专家学者、朋友同事等撰写的追思文章,编辑成书。展示了万本根同志的学术文化成就,展现了对四川文化学术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蜀钱史话
蜀地的确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既因山河之险,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又有几大通道与外界联系,从而不至于完全封闭。因此酝酿出了跟得上时代而又别具特色的文化。在钱币文化方面,更是如此。 本书力图将蜀地(或者说巴蜀地区)作为一个叙述单元,以时间的发展为主线,来介绍这一地区特色的历史钱币和文化。本书也力图引入历史学、考古学、钱币学、经济学、铸造学以及文字学等各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和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尽可能饱满地叙述巴蜀钱币的历史。
蜀贤论衡:四川十大名人研究述要
天府之国——四川,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为了促进四川人民增强文化自信,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四川省于2017年评选出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他们是巴蜀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创造、传承、革新巴蜀文化的先导者,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都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因此历代歌咏不绝,而近代以来对其的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本书通过对十位历史名人研究历程的回顾,总结和发掘出其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以为建设当代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中华经典研究(第四辑)
《中华经典研究》以中国传统儒释道医经典研究为中心,以突出中华经典文化为特色,着力打造国内外首个以中华经典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学术型期刊;该刊旨在深入挖掘研究和集中宣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收录研究儒释道医经典研究的学术文章、学术名家及学者访谈录等。主要栏目包括:经典研究、学术论衡、名家访谈、学术信息、他山之石等。 本辑由专题研究和书评共11篇文章组成,包括詹石窗《论朱熹易学与道教文化之关系》,蔡方鹿、肖裕杰《儒家与道家自然观之比较》,孙亦平《论道家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及现代意义》,赵金刚《动静与阴阳一二——朱子著述中的气学思想》,欧阳祯人《禅让制的历史背景与思想研究》等,主要为关于儒家、道家等传统哲学及传统文化的研究。
中华经典研究(第三辑)
《中华经典研究》以突出中华经典文化为特色,着力打造国内外首个以中华经典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学术型期刊。本辑由“专题研究”“中华经典海外传播”“书评”共10篇文章组成,其中“专题研究”包括刘复生的《谯定易学:被转换了的角色》,黄海德的《中国古代民间道教与上层道教的历史轮回》,陈石军的《以理治经:王柏〈尚书〉学述论》,黄开国的《董仲舒对晚清今文公羊学的影响》,舒大刚的《孝为德本与〈孝经〉为“六经之宗”》,许宁、高贵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民胞物与”思想》,陈寒鸣的《〈四书说约〉与鹿善继的儒学思想》,“中华经典海外传播”包括唐明贵的《丁若镛〈论语古今注〉的诠释特色》、邓红的《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系列著作”与日本》,“书评”包含秦洁的《〈周易象数学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