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中医经典选读——“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
2019年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在公布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的的同时,也规定了非中医类别的医生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培训才能开中成药处方,因此策划了“西学中”一年培训班教材,让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合理且正确地使用中成药,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学中”一年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适用于全国非中医类别的医生培训,使用范围广泛,对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陈明,男,1962 年9 月生于河南,医学博士,教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特约名牌专家。代表作有《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
北宋医王庞安时
庞安时生于中医世家,为北宋名医,医术高超,誉满江淮,当世就已称庞安时为医王。此外庞安时与北宋多为著名文人雅客来往密切,为后世留下许多有意义的典故。而且庞安时还编撰了多部医学经典,对中医的传承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缅怀这位北宋医王的不朽业绩,挖掘庞安时人文资源,使他的学术成果、医术、医德更好地造福人民、殷泽后代子孙,特编写该书对庞安时在中医发展所作的贡献作了系统的总结。特别是对庞安时的出身家世、童年生活、读书学习、成长及成才之路、医案故事、授徒教学、著书立说以及与当世名家苏轼等的交往都作了详细的描写。庞安时的很多故事、医案鲜为人知。所写内容均基于历史事实,基本上把庞安时的形象展示出来,凸现了一个著名医学家的光辉形象,希望有助于中医学的研究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书内容参考大量史实资料,内容系统而详实,又不乏生动活泼的文字描述。 作者简介:范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科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多年,主编及参编多本国家统编教材及中医相关专业书籍,发表数十篇医学相关科研论文。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慕课版)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是0~3岁婴幼儿照护者和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指南,帮助照护者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婴幼儿的行为,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利用本书,照护者和教育者可以更有信心地应对婴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挑战,为婴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共8章,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初识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常用方法、婴幼儿感官行为观察与指导、婴幼儿动作行为观察与指导、婴幼儿语言行为观察与指导、婴幼儿社会行为观察与指导、婴幼儿思维行为观察与指导、特殊情况下的婴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 本书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和托育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资料,书中每章包含的本章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名词解释、案例分享、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题等多个模块,能够满足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同时也可为照护者和教育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支持。
金匮要略讲义
暂无简介
张聿青经典医案赏析
暂无简介
中医学(案例版,第3版)
《中医学(案例版,第3版)》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学(案例版,第3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联系与结合,强化理论向临床的过渡,在教材编写形式上能够注重临床思辨能力培养,以临床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中医学(案例版,第3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体例新颖、实用性强,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学科内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独特诊疗方法,针对病因病机进行临床辨证,让学生形成以中医脏腑为中心的整体观念,更好地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模式进行辨证论治,更好地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
思维方式与工作创新
《思维方式与工作创新》选择了常见的26种思维方式,根据不同的性质特点,我们归类为“基础篇”和“深化篇”一两大部分,每小节后面附有相关案例、问题进行印证、解读、拓展。作为根本性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对其他领域各项工作也具有很大启发意义。愿《思维方式与工作创新》能引发一次“头脑风暴”:人们更加注重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进一步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
中国乡村干部学习读本(修订本)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时期,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必须大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切实搞好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工作素质相对较低,他们中很多人未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上任之后只能接受简短的培训,他们的素质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速成”的,工作方法多是经验型的。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又很重: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中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而这个绝大多数又是生活在比较贫穷、教育比较落后、组织化程度较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民主、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可以说,在基层工作中,“三农”这块“硬骨头”让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直接去“啃”了。新形势、新任务使得一些基层干部很难应对各种挑战。因此,系统整理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作方法,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