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9%
作者萧易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1941年夏天,受戴季陶先生委托,梁思成与刘致平一起,应邀到广汉参与重修县志,承担了拍摄、测绘古建筑的任务,留下了广汉县(今四川省广汉市)的全套影像资料——城墙、会馆、文庙、武庙、公馆、书院、寺庙、道观、宗祠等,几乎囊括了城市的所有典型建筑。*令人震撼的是梁思成拍摄的从广汉西门外去成都的大道上,前后五座鱼贯相连、极为壮观的牌楼,牌坊上装饰精美的故事浮雕清晰可见。 这些珍贵的照片一度不知所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首次较完整地公开了这批古建筑照片,再现中国古建筑之美。 百年之前,城墙、衙门、文庙、关岳庙、城隍庙、牌坊、奎星阁,曾是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恢宏的城墙环绕城池,蜿蜒的护城河保护城里的百姓;高大的牌坊上写满故事,是庄严的地理坐标,也是精神的华表;文庙祭祀孔子,奎星阁供奉魁星,古老的城市这才流淌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城隍庙俨然阴间的衙门,年迈的奶奶常常绘声绘色地讲起城隍爷拿人的故事,忠奸善恶在人们的敬畏中代代相传。 广汉一隅,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通过《影子之城》,探讨中国城市布局,解读不同类别的建筑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主次关系,也勾勒出中国人与建筑的关系。
漫长的调查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 那些崖墓、汉阙、建筑、城市, 它们,有的还在地上。 有的,已只在纸上。 . 重走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回顾营造学社最漫长的调查,梳理交代川康古建筑命运。 . 【内容简介】 1939年8月—1940年2月间,梁思成领导的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走访了35个县市,拍 下3100多张照片,这就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也是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一次调查,共173天,却一直鲜为人知。 本书沿着当年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路线,重走考察之路,将营造学社的调查对象一一考证,重现当年梁思成与他的同伴们的考察经历,结合营造学社拍下的调查照片与今天的现场照片,让读者再次看到川康古建筑的过去与现状。全书约15万字,图约260张,以营造学社当年的考察路线为顺序,兼及地域特色划分章节。 . 【编辑推荐】 ▶尘封数十年,营造学社不为人知的旧照重见天日 中国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鲜为人知,其调查时拍摄的大批照片更是到21世纪才被人们重新发现,我社由此策划出版《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图录》(共6卷),为首次公开出版这一批珍贵的照片。本书选取这套图录的精华内容,着力展现营造学社用脚步丈量的古代中国。 ▶海量旧照与今昔对比,凝结数十年来的历史变迁 当年,梁思成与他的同伴们克服各种艰险,用173天穿梭在巴蜀大地上,用3100张照片留下了中国古建筑瑰宝的身影。八十多年后,本书引导读者找寻到这段历史,以两辈人的视野,注视那些崖墓、汉阙、建筑、城市——它们,有的还在地上,有的,已在纸上。 ▶知名文物古迹探访者对先行者足迹的追寻 作者萧易十几年如一日积极参与对文物古迹的走访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份经历在本书中有深刻的印记。书中展现了他对古建筑及其相关文化历史的深入了解,而作为同样“行万里路”的调查者,他对这段八十年前的旅程如同跨时空对话般的感想亦相当值得关注。
石上众生
本书从石窟创造者供养人的角度对巴蜀石窟重新解读。所谓供养人,是指提供资金、物品或劳力开凿石窟的人。本书分为初入、生莲、大佛、乱世、梵音、涅槃6个章节。作者寻访了大量四川、重庆荒野中的石窟,并对石窟进行分期,勾勒出不同时代的造像题材与风格,第一次将视角放到供养人上,揭示石窟供养人的希冀、哀伤、欢喜,往往会决定石窟的题材。作者通过对巴蜀石窟题记的解读与辨识,找寻出近百位供养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串联巴蜀石窟的脉络,还原其生活与时代。 四川石窟艺术的题材、艺术的变化与供养人的身份有直接关系。本书从历史文献和碑刻中对其进行梳理,通过对不同时代供养人身份、地位、情绪等方面的还原,勾勒出每个时代的风貌。
天下成都丛书:古蜀国旁白
《古蜀国旁白》的书名很扯人眼球。我想,先从蜀国的国家形态释起。苏秉琦先生曾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途经有“三部曲”:从古文化(原始文化) 到古城(城乡最初文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再到古国(高于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这大体相当于巴蜀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时期,即距今4500年至380 0年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时期。由古国再向前发展,多个古国构成方国,方国的扩张则成帝国,这是一个国家形态发展的“三部曲”,代表着国家发展典型道路的三个历程。这大体相当于三星堆文化至十二桥文化(金沙遗址)再至战国早期开明王部族的巴蜀文化时期。从传说的古蜀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五祖来看,蜀方国的形成大约在杜宇时期。杜宇时期的方国“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沱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这已是北到汉中南达南中的大方国。从杜宇称望帝,开明称丛帝看,至少也可说已发展到帝国的前夜。可惜的是,这个发展进程被秦国阻断了。晚起的秦国,秦襄公时代才进入古国,秦穆公时代,才进入方国,远在蜀人之后。秦战国晚期灭掉巴蜀,凭借天府之国为根据地,成就了中华大一统,在秦始皇时代成为帝国。
我那不堪回首的家庭
暂无简介
美人香草:平步青云
暂无简介
如何经营赚钱的门市
本书是在调查、分析和研究我国各类门市经营管理实际状况。在长期跟踪研究港台及欧美成功门市经营资料基础上,由多位对门市经营素有研究、具有相当水平的门市经营与管理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营的资深专家合力编写而成;它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揭示提高门市经营者培训员工、完善门市内部管理、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行动指南。
纵目神时代
《纵目神时代》作为《古蜀国旁白》的姊妹篇,《纵目神时代》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国度和一首失传千年的史诗。蛙形金箔围绕着太阳神鸟,如同月亮环绕着太阳。2000多年前,北纬30度上的成都人在黄金上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与宗教的大门。
简明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第2版)
内容提要 本手册是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一 89)1993年局部修订》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1996年局部修订》及近年来建筑 业的发展与需要重新编写的。 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计算用表、构造规定和计算例题。主 要内容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标准;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 构件、受扭、受冲切及局部受压构件等的设计方法、计算用表及计算例题;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板、 梁、柱截面的选用原则、构造规定及计算用表;牛腿、剪力墙、叠合式受弯构件、深梁、预埋件、 预制构件接头等的设计方法、构造规定、计算用表及计算例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 构造规定、计算用表及计算例题;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及计算例题;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抗震的设计方法、计算用表、构造规定及计算例题,等等。 本手册具有技术标准新,设计方法齐全,例题计算完善,计算用表准确,应用方便和实用性强 等特点。 本手册是建筑结构工程师必备的工具书,也是高等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和科技人员的主要参考 书。
唤醒纵目神
作为《古蜀国旁白》的姊妹篇,《唤醒纵目神》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国度和一首失传千年的史诗。蛙形金箔围绕着太阳神鸟,如同月亮环绕着太阳。2000多年前,北纬30度上的成都人在黄金上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与宗教的大门。
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
这是一本能触及灵魂的佛教人文旅游读本,打开这本书,就仿佛打开了尘封千年的佛窟史。如果说北方与中原的石窟写下了中国上半部石窟史的话,四川,显然就是下半阕。本书作者踏遍蜀地,以大量独门、精美、珍稀的摄影照片展现了四川石刻佛像的独特魅力,以及巴山蜀水天人合一的佛国宁逸,也让读者知晓了这些佛窟背后令人唏嘘的历史。书中,目之所及是法相庄严的各式佛像,我们的耳畔仿佛回荡起低声吟唱的梵乐,顿时忘却尘世的喧嚣。在尽情感受艺术的熏陶同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似乎也得到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