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迺、廼同义),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其小说具有鲜明文体特征,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主要作品有《孤独的生活》《呼兰河传》等,于1942年1月22日病逝。
呼兰河传
78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7%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1940年写于香港。此作以萧红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艺术形式独特。萧红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本次重版,以1941年上海杂志公司版为底本进行了重新校订,版本更加完善可靠。另外,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以给读者以必要指引和知识的积累。
呼兰河传(萧红作品)
38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8%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我”和祖父、有二伯、老厨子、老胡的一家子、漏粉的一群人……他们是良善的,很有规律地过着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热闹的节日,充满各样的色彩与声响。然而日复一日、终年不变,终究是寂寞的。 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描写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冰天雪地里,充满了儿时纯真的快乐、纯白的苍凉。因为有了《呼兰河传》,“呼兰河”这座无名小城从此在历史上有了姓名。 "
生死场(萧红作品)
2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8%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1935年一经出版便震惊文坛。全书以哈尔滨近郊农村为背景,敏锐生动地刻画了底层普通百姓“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生死场(果麦经典)
2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0%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小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鲁迅评价说“与其听我发牢骚,不如看看生死场。”书中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对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被誉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此外,本版精选萧红在重庆及香港时期创作的其他六篇经典小说代表作《手》、《牛车上》、《逃难》、《山下》、《后花园》、《北中国》以及萧红创作的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本书额外收录鲁迅为初版《生死场》所作序言,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了解本书内容。
呼兰河传(1940年初刊还原版)(果麦经典)
6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2%
本书收录了萧红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及两部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呼兰河畔有萧红儿时最纯真的快乐和最宏大苍凉的人生感悟。多年的漂泊之后,她在人生的末端回顾童年,写下《呼兰河传》这样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短篇小说《后花园》在萧红所有作品中堪称精美。伴随着花园里花草的热闹,不经意地讲起寂寞的磨倌冯二成子,以及他灰暗沉闷的生活。萧红在淡淡的叙述中融入了她深沉的历史悲剧感。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果麦经典)
5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5%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精心挑选萧红各创作阶段作品12篇,从成名作《生死场》开始,选取早期作品《广告副手》和《看风筝》,自传性作品《弃儿》,讽刺风格的《太太与西瓜》,经典之作《手》、《北中国》到遗述《红玻璃的故事》(骆宾基撰稿)。
萧红散文大全集:又见春天
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4%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本书几乎收录了萧红所有的值得一再品读的经典散文作品。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人间一趟,请哈哈哈哈
47人今日阅读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被日常的忙碌和压力所困扰,而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和真谛。漫漫人生中,我们要成为能够随时拯救自己的人。本书收录了老舍、杨朔、朱自清等文学大师的30多篇散文。他们坐在书桌前,将自己半生的经历的思想感悟融入笔端。无论是讲述日常生活的小确幸,还是探讨人生意义的大命题,《人间一趟,请哈哈哈哈》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鼓励我们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珍惜每一次欢笑的机会,勇敢地活出真实的自我。
小城三月
4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8%
《小城三月》的作者萧红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坎坷却坚韧的女性,充满传奇色彩。萧红的文学才华备受鲁迅赞赏,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甚至亲自为她的《呼兰河传》作序,连同茅盾的序文,共同确立了萧红在文学界的崇高地位,使其成为一部不朽的扛鼎之作。萧红的作品单行本畅销几十年,其经典性不言而喻。本书汇集了萧红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中短篇小说集,充分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与独特风格,是广大读者了解萧红、品味其文学魅力的珍贵读物。
萧红:我的血液里没有屈服
2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5%
《萧红:我的血液里没有屈服》为萧红的散文精选集,属名家散文系列一种。本书共分五辑,共收录萧红散文二十余篇,既有她回忆童年时期的作品《蹲在洋车上》《祖父死的时候》,也有她奋力呼吁抗战的激昂之作《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还有她回忆鲁迅的作品《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命运坎坷,但是在她的作品当中展露出的是黑土地的广阔与童心的质朴。无论是书写在日本时期的漂泊,还是记叙与友朋的日常,她的文字中有一种赤诚和自然。
马伯乐(萧红作品)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6%
“人生是没有道理的,人生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 马伯乐是那个时代的旁观者,一个多余的人,永远都在想,从来不去做。即使时隔大半个世纪,看马伯乐,仍让人觉得他就在身边,甚至他就是自己。
回忆鲁迅先生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4%
萧红以一幅充满生活细节的图画,活画出导师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娓娓道出对一个长者生活全部内涵的理解。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加上女性特有的敏感,使她的散文浑然天成,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萧红在文章里不是将她的导师神化,相反,她是要写出一个平民的鲁迅来。《回忆鲁迅先生》是她散文里的巅峰之作,也是她散文风格完全成熟的表现。
作家榜名著:呼兰河传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本书以1940年出刊的定本《呼兰河传》《生死场》为底稿,精心编校,保留原汁原味的萧红特色;新增11幅手绘原创插图,再现火烧云、后花园追蜻蜓等经典文学场景,画面优美温馨,彻底还原小说故事背景。《呼兰河传》:萧红的绝笔杰作,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小说,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她记忆里呼兰河小城里的人们始终在一成不变地生活着,年复一年地做着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似乎并不明确。一年四季小城的人们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除了琐碎的生活,还有精神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而这多半与鬼神有关。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有二伯的古怪性情,冯歪嘴子的顽强生命力都在她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她童年温馨的记忆却是祖父与后花园,这是她精神生命中最温暖的情愫与皈依,更是引发万千读者共鸣的故乡情感。《生死场》:萧红的早期成名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讲述了在大时代变迁下,人们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对于命运的反抗,全文对人性、人的生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萧红创作此文时年仅23岁,但已经历母亡、挚爱的祖父去世、抗婚求学、被软禁、出逃、流浪、与人同居怀孕、被遗弃、官司败诉、被扣人质、向报社求救、与萧军相爱、产女送人、出版与萧军的合集《跋涉》、从哈尔滨到青岛等人生苦难……《生死场》的初稿经鲁迅先生亲自修改,作序推荐,出版后轰动文坛。
呼兰河传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4%
《呼兰河传》是萧红多年漂泊之后,在人生末期回顾童年,写下的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动的“回忆体”长篇小说。她用绘画式的语言,为灰暗时代勾勒出大红大绿、童趣盎然的生命力,以简洁无华的笔法,记录下悲凉人生转瞬即逝的暖意与恬淡,照应出那个时代中国人多舛的命运和知识分子无奈的选择。《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作品以哈尔滨近郊农村为背景,讲述三个家庭的变迁,对生与死,人性与生存,这些古老论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鲁迅赞其是描绘北方人民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本书将萧红两部经典作品加以融合,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更能展现萧红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其所描绘的时代的完整风貌。
商市街(萧红作品)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9%
"“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 《商市街》为萧红散文全集。从一九三三到一九四一,以写作时间为序,收录了《弃儿》《欧罗巴旅馆》《黑“列巴”和白盐》《祖父死了的时候》《回忆鲁迅先生》等名作九十二篇。 从萧红二十岁出头到三十岁人生行将结束之际,近十年的性情文字,成为萧红“黄金时代”的真实记录。 "
呼兰河传(全新校订版)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3%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1940年完成于香港。此作以萧红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艺术形式独特。萧红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文体的巅峰之作。本次重版,以1941年上海杂志公司初版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几个版本进行了校订。另附有萧红的其他几篇名作《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小城三月》等,读者借由这些作品,已基本可以领略萧红创作的精华了。
萧红全集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6%
本书共5册收入目前所发现的萧红生前全部创作和书信。所收作品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书信等文体编排。小说部分:将短篇小说以发表时间先后分为三组,分别与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搭配编排;散文部分:以公开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其中《商市街》系列散文以此书出版时所排定的顺序编排;诗歌部分:公开发表的,以发表的先后顺序编排,未公开发表的,以作者生前编定的《自集诗稿》先后顺序编排;书信部分:按收信人姓名分别编排,同一收信人书信,按书写日期依次编排。本书为精装版本。
呼兰河传(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8%
读了萧红才相信,人生是自己的,想怎么活就怎么活!被鲁迅视为“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坚持着一个作家的诚实和呐喊,生前绝笔《呼兰河传》写出了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萧红。读客经典文库《呼兰河传》必入理由:1.全书以1940年初刊版为底本,完整收录萧红的四部小说代表作!2.特别收录鲁迅序言,让你看到中国文化界巨人对萧红的真实评价。3.随书附赠萧红小传,为你呈现一个一生追求爱和自由的独特灵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本书以1940年初刊本为底本,完整收录萧红的四部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生死场》《弃儿》。
萧红散文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4%
《萧红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大型丛书之一,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商市街(果麦经典)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0%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代表作,本书完整收录1936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的《商市街》41篇散文,另选录19篇萧红不同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如《纪念鲁迅先生》、《长安寺》、《寄东北流亡者》以及萧红写给自己弟弟的《九一八致弟弟书》。所选篇目很多记录了萧红与萧军生活在一起时贫困潦倒而又快乐的生活,自传性很强,是了解萧红生活的最佳入口。整体风格有很强的的社会风情画特点,语言精练、质朴,情感真挚,可读性非常强。
生死场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8%
《生死场》以“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农村发生的恩怨故事,生动描摹了中国人的悲惨遭遇,和在死亡线上勇敢抗争的民族气节。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呼兰河传
4人今日阅读
《呼兰河传》是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描写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冰天雪地里,充满了儿时纯真的快乐、纯白的苍凉。因为有了《呼兰河传》,“呼兰河”这座无名小城从此在历史上有了姓名。
商市街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8%
萧红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萧红是鲁迅给予高度评价的作者,甚至一代文豪鲁迅和茅盾分别为《呼兰河传》作序,确定了萧红的文学地位的扛鼎之作。其作品单行本已经畅销几十年,有足够的经典性,。 本系列萧红全集一共五本。本书作为系列的第三部。是萧红所有散文作品合集。
小城三月(萧红短篇小说集)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3%
本书选取了萧红一生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篇作品。《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描写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和对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生动描写了记忆中家乡小城镇的美丽、童年的寂寞、祖父的慈爱、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而《小城三月》则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描述了十九岁的美丽的翠姨默默地爱着大哥,憧憬着一份在那个时代不可能被成全的爱情。萧红的小说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更是深受赞誉,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大家小书:祖父的园子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6%
《大家小书:祖父的园子》精选萧红佳作,回忆呼兰河畔的童年趣事与祖孙深情,展现小城人物风情。书中既有童年欢乐与泪水,也有成年后漂泊的感悟,更有对鲁迅先生的深情怀念。萧红以独特文体,打破传统叙事,创造诗化小说风格,成就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萧红短篇小说集
3人今日阅读
《萧红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萧红的经典短篇小说,如《呼兰河传》节选、《小城三月》等。作品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与不屈精神,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文字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与共鸣。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3%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寻寻觅觅:萧红自述
2人今日阅读
一代文学洛神萧红的传奇经历素来让人惊叹,可无论是传记还是影视作品均无法准确表现萧红的真实内心世界,鉴于此,本书将萧红生前的文字进行整理,按照萧红的人生轨迹排序,完整真实地用萧红自己的话语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萧红,可以说一本不折不扣的“自传”,让读者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萧红。
她和她的黄金时代(萧红作品)
2人今日阅读
萧红是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二十三岁踏入文坛,凭借《生死场》一举成名,鲁迅称赞她是“中国当代蕞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红年仅三十一岁,却留下了至今为人传颂的天才之作。1933年4月,萧红以笔名“悄吟”发表了小说《弃儿》,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从此开启写作之路。“萧红作品:她和她的黄金时代”是萧红创作生涯九十周年函套纪念版,囊括小说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与散文代表作《商市街》。 《呼兰河传》茅盾作序,萧红长篇代表作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描写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书写冰天雪地里,儿时纯真的快乐、纯白的苍凉。 《生死场》鲁迅作序,萧红成名作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1935年一经出版便震惊文坛。全书以哈尔滨近郊农村为背景,敏锐生动地刻画了底层普通百姓“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马伯乐》萧红绝笔,长篇讽刺代表作 “人生是没有道理的,人生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 马伯乐是那个时代的旁观者,一个多余的人。即使时隔大半个世纪,看马伯乐,仍让人觉得他就在身边,甚至他就是自己。 《商市街》萧红散文全集,首度收入多篇萧红作品首刊原件珍贵影像 “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 从1933到1941,以写作时间为序,收录了《弃儿》《欧罗巴旅馆》《回忆鲁迅先生》等名作九十二篇。从二十出头到三十岁人生行将结束之际,近十年的性情文字,成为萧红“黄金时代”的真实记录。
手
2人今日阅读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与萧军同居。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呼兰河传
2人今日阅读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不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于萧红的早死深致其惋惜一样。
生死场
2人今日阅读
本书精选萧红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生死场》原名《麦场》,胡风受鲁迅之托为此书作序,提议改名为《生死场》,这一建议得到了鲁迅的认同和称赞。萧红在书中描写了女性在乡土环境中所经受的苦难,但不完全是女性琐屑生活的独幕戏,而是交织着女性、战争、民族、国家等多主题的变奏,展现出乡土社会中人们悲凉而无奈的生活状态,寄寓了萧红对生与死的思考。
回忆鲁迅(素笔忆鲁迅)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1%
本书由郁达夫和萧红两位作者各自回忆鲁迅先生的小书合辑而成。郁达夫和鲁迅为文坛密友,1928年两人合编《奔流》和《大众文艺》。萧红和鲁迅之间有师生之谊也有传承之道,鲁迅的欣赏、奖掖与扶持,萧红的早慧、勤勉与感恩,构筑成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话。两人的回忆录中记录了鲁迅的一些事迹和谈话,是研究鲁迅十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呼兰河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3%
《中小学必读丛书》系列图书是为了配合语文新课标的需要,根据中小学生不同阶段语文教学要求,邀请国内著名作家、学者、专家参与选目、编辑出版的一套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内容比较完备的课外阅读丛书。在阅读中提升学生词汇和语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自我超越。
萧红作品1(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文库)
2人今日阅读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萧红短篇小说集:后花园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6%
本书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于此可看出《呼兰河传》《生死场》中人物的影子,亦可看出其中故事的延展,故而本书堪称萧红小说创作的“后花园”,亦如她多次提到的祖父的园子那般蔚为可观。
呼兰河传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4%
《呼兰河传》写作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初的中国东北地区。当时中华民国刚成立不久,虽然文明新风已经吹入各个大中型城市,但是全中国仍然有许许多多类似呼兰这样的小城镇,它们闭塞无知,依旧麻木地挣扎在贫穷与愚昧的边缘。故事中,慈祥与闲散的祖父、麻木倔强的有二伯、封建愚昧的胡家大儿媳妇、天真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坚定执着的冯嘴歪子,正是当时一个个国民灵魂的真实写照。
深深尝了人间味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4%
这是一本汇集12位文学名家的文章作品集,共43篇文章,文章类型主要是散文,另外包括郁达夫的三篇半自传体小说。所选文章紧扣书名的人生感悟主题,且12位作者的人生阅历,给大众的印象都带有跌宕起伏的意味,符合书名《深深尝了人间味》所传达的厚重感。本书作者老舍、萧红、林徽因、史铁生、余光中、周作人、朱光潜、李叔同、夏丏尊、徐志摩、郁达夫、许地山……他们的人生之旅各不相同,或悲或喜,或执着或洒脱,但尝味人间的过程中,不舍本心,更以动人的灵魂写下素朴的文字。深深的话要浅浅地说,长长的路要慢慢地走,会痛的伤口轻轻地揉,复杂的世界里简单地活。经历波折后,别忘了要温柔;尝过人间味,别忘了要快乐。
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9.8%
以《呼兰河传》获封“文学洛神”,许鞍华、汤唯、冯绍峰为之感动之人。她一生颠沛流离,却敢于追求爱与自由,这是她的人生写照也是我们的生活缩影。《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是一代“文学洛神”萧红写给生命的喟叹之书。她的一生热闹、坎坷而不凡:逃离故乡的愚昧与父亲的专制无理,历经千般爱情的刻苦铭心与冷漠,逃离过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她亦有祖父的慈爱来暖心,文学写作上的进展予温饱,更有鲁迅如兄如长辈般地在帮扶。她一生颠沛流离,却一生敢于追求爱与自由;这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每个小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缩影。生活虽繁杂,但愿你也不轻易言弃。
萧红专集:呼兰河传
1人今日阅读
《呼兰河传》是“文学洛神”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代表作,以抒情的散文化叙述方式,细腻而灵动地展现了东北小城——呼兰河丰富的生活图景和人物画面。书中,作家用孩童的视角审视复杂的生活空间,用成.人的心态进行理论批判,在饱含悲悯的人事叙述中折射出对故乡人愚昧人性的讽刺与对故乡深沉而温暖的爱。作品被文学家茅盾先生评价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因其恒久动人的文学魅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