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
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1936年4月18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2018年4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2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1%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中华文明史(1—4)(精装)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0%
本书荟萃了北京大学人文学科众多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心得的基础上,力求在理论、观点、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尤其致力于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系统论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同时,图文并茂地展示出各个时期文明丰富多彩的面貌,着重叙述了各个时期文明的亮点、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揭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是一部具有当代意识和前瞻性、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中华文明史。
中国文学史纲·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学(第四版)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6%
《中国文学史纲要》勾勒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史实、重要作家、重要文学流派、重要文学成就,编著者均为著名文学史家。与一般中国文学史详细叙说的写法不同,纲要旨在简明扼要地对文学史作系统概述,突出文学史上的重点现象,便于读者掌握,是中国文学史最好的入门书。本书是四册中的第二册,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纲要。
千家诗(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3人今日阅读
以《千家诗》命名的诗文选注一直是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这套书继承了流行本通俗易懂、便于记诵的优点,诗、书、画三者的完美结合,所选诗歌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顺序编排,同一体裁下列按诗人时代先后排列,共152首,是寓意深刻、情致高雅、意境开阔、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新编”删除了以往千家诗中个别反映士大夫的哀愁和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篇目。选诗的范围仍然以唐宋近体诗为主,还包括了汉代的五七言古诗到近代的作品。从所选的诗来看,语言都比较通俗,形象和感情也比较鲜明,小孩子只要动动脑筋都能读懂。
陶渊明诗(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陶渊明是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卓越的词赋家与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田园诗、饮酒诗和咏怀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首次将田园生活这一题材引入诗中,开创了田园诗派,其平淡自然、朴实淳厚的艺术风格,为诗坛开辟了新的领地。咏怀诗和饮酒诗,也表现了他的高尚节操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行霈先生研究陶渊明数十年,学术成果卓著,可谓陶渊明研究的集大成者。本书中袁行霈先生对陶渊明全部现存的125首诗,进行了精当的注评,既斟酌史实,有理有据,又探索诗心,时出新见,是大众读者欣赏研究陶渊明的最佳选择。
国学研究(第四十卷)
《国学研究》第40卷“音乐与传统文化专号”由葛晓音、范子烨主编。包含十篇音乐史研究论文,以及三篇小说史论文。分别是《礼乐的复兴与的传承》《乐与“国学”》《北魏石窟寺伎乐形象的出现与演变》《李白醉舞考》《论李贺的奉礼郎经历与其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清代宫廷的蒙古音乐与乾隆皇帝的蒙古乐诗》《中华古乐的异域之光:柬埔寨吴哥窟石雕壁画的乐器图像发微》《上古中国的“乐”和“音乐”:写在出版之际》《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辑存》《经验与想象:围巾南北朝时期的祠神信仰与人神婚恋小说》《胡应麟唐人小说述评抉探》《从两宋书目中看小说观念的嬗革与初熟》。
宋元文学名作欣赏
本书是一部名家赏析宋元文学经典著作的文学普及读物,详细解读了宋元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包括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姜夔、柳永、晏殊、王安石、辛弃疾、秦观、白朴、元好问、马致远、睢景臣、关汉卿……等,作者均为专力于文学研究与欣赏的学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吴小如、沈祖棻、周汝昌、袁行霈、储仲君、叶嘉莹、霍松林、韩兆琦、李健吾……等。所辑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曾得到广泛好评的优秀赏析文章,被赏析文章,亦为公认的名篇,引导读者从更宽泛的背景、更专业的角度欣赏文学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赏外国诗歌的普及读物。
国学研究(第三十四卷)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的国学研究集刊,关注近年来文学、历史、哲学、考古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已出版至第三十四卷。收录本卷收录论文14篇,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经学、文学、辨伪、辑佚、版本等方面的研究。
国学研究文萃·考古卷
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主编《国学研究》自1993年3月创刊一来,收录了诸多学术大家名家的学术文章,该刊收录文章向来以高水平、高规格、高要求著称学界,同时又以其学科议题的交叉性、广泛性和开放性享誉学坛。《国学研究文萃》(考古卷)撷取《国学研究》二十余年收录的考古学方面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的学术文章,集其大成而萃为一编,故可以称谓考古学板块中的浓缩版或精华版“文萃”,此次收录的22篇文章涉及考古学的各个发生时代,也兼及各个专业方向,内容面广而深,学思博雅而精,体现了《国学研究》具有的学术品格和研究水准。另外,收录论文的作者群主要是北京大学从事考古学专业的诸位学术名家,这些文章不仅能充分呈现北京大学考古学丰富的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也能充分展示其特有的学术风格和研究进路。因此该书对宣传和展示《国学研究》刊物以及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具有双重效果和文化意义,从而对于学界的相关学术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和推动价值。
国学研究文萃·哲学卷
本书收录了张岱年、张世英、楼宇烈、方立天、余敦康等若干哲学大师的文章,涉及对中国哲学、佛教等相关领域的思想辨析与学术讨论,全书共收文28篇,大约682000字。包含如下篇目:《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德力、刚柔的论争》《天人合一与知性合一》《中国炼丹术思想试析》《佛教的“中心观”对中国文化优越感的挑战》《唐代禅宗史上几个问题的考证》《苏轼的<东坡易传>》《汉传佛教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试论禅宗的农禅思想》《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等
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袁行霈,1936年生。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突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本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力求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相结合。 本卷涵盖隋唐至明中叶。
蠡测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时段研究
袁行霈先生《蠡测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收论文凡15篇,所论大都是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所谓“大时段研究”,颇似所谓的“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但后者带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容易将历史的发展简单化。作者谦称道:“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宛如浩瀚的大海,本书也不过是以蠡测海。”因以“蠡测”作为书名。其中有些文章是作者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华文明史》全书总绪论,或某一段文学史、文明史的分绪论,涉及的时段非常长,纵向的跨度非常大。
国学研究文萃·文学卷
本书从《国学研究》历年刊发的文章中选出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34篇,涉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话本、戏曲、小说演变史上的重要节点上文学特色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如诗学的追求、古代诗歌发生论、《诗经》及其早期诠释、七言诗的起源、士庶分隔与两晋南朝文学的关系、《文选》体现的萧统诗歌观、唐代的诗坛中心及其作用、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韩俞的文体革新精神、欧阳修求诗本义之方法、朱熹的文学理论、杂剧演出的变化、明代话本小说的地域色彩、梁启超文类的概念等。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第三版 第一二三四卷 中国文学史考研教材 教材
.
中国文学史 第三版 考研自学文学全4卷教材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1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又是学术研究著作。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1卷)》的编写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观点;各卷之后又有研修书目,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1卷)》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在出版后曾经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第三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又是学术研究著作。全书的编写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观点:各卷之后又有研修书目.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全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在出版后曾经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第三卷)》在2005年修订过一次。此次修订,是在2005年第二版的基础之上,在保留原书篇幅及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等特色的前提之下,对原书进行的一个中等规模的修订。主要是对第二版的一些缺失之处予以修正,并审慎地加入了新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保持《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第三卷)》的内容前沿性。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 第三卷)》适台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通用教材.亦可以供古代文学爱好者。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4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又是学术研究著作。全书的编写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观点;各卷之后又有研修书目,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全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在出版后曾经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4卷)》在2005年修订过一次。此次修订,是在2005年第二版的基础之上,在保留原书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篇幅等特色的前提之下,对原书进行的一个中等规模的修订。主要是对第二版的一些缺失之处予以修正,并审慎地加入了新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保持《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4卷)》的内容前沿性。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4卷)》适合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通用教材,亦可以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2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又是学术研究著作。全书的编写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观点;各卷之后又有研修书目,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全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在出版后曾经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2卷)》在2005年修订过一次。此次修订,是在2005年第二版的基础之上,在保留原书篇幅及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等特色的前提之下,对原书进行的一个中等规模的修订。主要是对第二版的一些缺失之处予以修正,并审慎地加入了新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保持《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2卷)》的内容前沿性。 《中国文学史(第3版 第2卷)》适合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通用教材,亦可以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0%
吴小如所编的《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延请140多位专家学者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背景,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介绍各家之说,对汉魏六朝诗歌的精粹进行了深入浅出、卓有成效的阐释和解读。 本书所选作品,依据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并参酌梁萧统《文选》、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等。正文中作家作品的排列,一般参照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次序。
大家小书:好诗不厌百回读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2%
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的编委会主席,《好诗不厌百回读》是袁行霈先生诗词赏析的小集。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至《纳兰词》,五十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非常切合“大家小书”的意旨。
中国文学概论
《中国文学概论》是袁行霈先生在日本爱知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的讲稿。全书共分五编,一、总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加以考察,其余四编分论诗赋、词曲、小说、文章,即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源流演变、体制风格。
陶渊明研究(增订本)
暂无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2版)(第2卷)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2版)(第2卷)》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之说,各卷之后附有研修书目,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出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成果,对内容也有所增删,体例和文风得到进一步的统一。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2版)(第2卷)》适合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陶渊明集笺注(中华国学文库)
二十世纪以来,陶诗注本甚多,《陶渊明集笺注》广收众本校勘文字,吸取旧注诠解本文,斟酌史实考订编年,点评赏析探索诗心。别有会心,时出新见,堪称陶渊明诗文注解集大成之作。书后附诸家序跋。本书为繁体字本《陶渊明集笺注》的简体横排本,收入“中华国学文库”丛书。
诗经国风新注(新编新注十三经)
《诗经国风新注》是对《诗经》“国风”部分进行全面解读的一部著作。本书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二十卷本《毛诗诂训传》为底本,参校以《唐石经》系统诸本及敦煌遗书《毛诗》诸本、唐以前古书及类书所引三家《诗》遗文、日本藏《毛诗》古抄本等十多种版本。校勘之外,本书对每一首诗都进行了题解、校注、疏解、析疑。题解主要说明诗的主旨,部分诗作交代创作背景等。校注则择引古代各家注释,加以辨析,断以己意,并列举宋代以前重要异文和充分利用新出土文献和文物资料。疏解部分则疏通全诗大意,并进行简要的艺术分析。析疑部分,首列《诗小序》,就诗旨重要歧义,列出各家之说,或存疑,或申明己意;某些诗作还阐发诗之本义、引申义和借用义。本书既注重学术性,又兼顾普及性,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
名家讲唐诗·插图本
精选唐诗研究名家袁行霈、钟元凯、倪其心、霍松林、陶文鹏、葛晓音、刘学锴、以及臧克家、蔡义江、葛兆光、胡经之等的唐诗鉴赏作品25篇,通过名家的深入浅出、慧心独具的解读,会使读者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并且增强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实在是名家的精品鉴赏。此书*初属于“名家讲名诗”系列四种之一,出版后反响甚好,这次重新包装设计,装帧与用纸甚至开本上更趋向精致典雅,与其他十本书一起形成“名家讲”10的暗配套效果。
中华文明大视野(青少年版 套装共8册)
《中华文明大视野(青少年版 套装共8册)》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序,上自远古传说,下至五四运动;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文学、语言、艺术、历史、考古、地理、科技、民俗、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共一百五十四个专题,各分“全景扫描”“集点透视”“多维切换”“画外音”单元深入解析。
中国诗学史
《中国诗学史》是一部通过梳理中国历代重要诗学批评著作和重要诗学概念,阐释中国诗学的发展历程与诗学思想特色的著作。全书内容按照时代次序分为六章。作者对中国诗学史的历史时段划分与众不同,他们以重要的诗学文献为分水岭,并着重介绍这些文献所涉及到的诗学概念,阐释其思想脉络,阐发其价值。
《袁行霈文集八·蠡测集》
《蠡测集》所论大都是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所谓“大时段研究”,颇似所谓的“宏大叙事”,但后者带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容易将历史的发展简单化。袁先生认为,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宛如浩瀚的大海,本书也不过是以蠡测海”,因以“蠡测”作为书名。其中有些文章是作者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华文明史》全书总绪论,或某一段文学史、文明史的分绪论,涉及的时段很好长,纵向的跨度很好大。
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之交叉研究
《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之交叉研究》所涉及各图,有的为笔者本人所亲见,有的见于各种图集和图录,主要有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目录》(文物出版社1982年至1988年陆续出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1996年至2001年陆续出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至2001年陆续出版)、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渊明逸致特展图录》(1988年出版)等等。
《袁行霈文集十·诗词与小品》
《诗词与小品》主要分为三部分:论诗绝句一百首、愈庐诗钞、听雨集。部分作品为袁先生抢先发售发表,主要包括对一些诗词的注解、自己创作的诗词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感悟随笔。《诗词与小品》以诗和文的形式记录了袁先生的经历,包括听雨、书趣、山桃、燕南园62号等,从中可以窥见中国古典文学大家的日常。
《袁行霈文集九·碎叶集》
本书收录的文章含括广泛,故称之为《碎叶集》。文章主要分为三类,类是学术随笔,主要的意思是强调做学问应力求博通,唯博通方有气象。第二类是序跋,包括应出版社之约为《人间词话》手稿影印本所写的序,以及为潘天寿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诗集所写的序。第三类是在北京论坛等各种会议上的发言稿。还有“”中写的两篇考证文章。昔日之人、之物、之情、之境,毕现于眼前。雪泥鸿爪,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纲 袁行霈文集(七)
暂无简介
唐诗三百首(初中语文配套阅读·新版)
《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著作,由清代学人蘅塘退士编选。全书遴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七十多位诗人的代表性诗作三百余首,按照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体裁分类编排,体例多样,内容丰富。为了阅读方便,本书还采用了唐诗鉴赏名家喻守真、俞陛云和当代学者袁行霈的评析,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评析诗歌的创作技法,权威精准,浅显易懂,既适合初学者诵读,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进一步提高其鉴赏水平。
林庚推荐唐诗
唐诗百读不厌,永远那么新鲜。也正是这种新鲜的认识感,唐代诗人们才能把祖国河山写得那么宏伟壮丽。作为大自然的河山,其实千百年来并没有多大不同,为什么特别在唐诗中就那么引人入胜呢?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爱唐诗的缘故。 中国被称为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就是在这国度中最绚丽的花果。它的丰富的创造性、新鲜的认识感是祖国古代灿烂文化中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成就。我们今天读唐诗当然不是打算去摹仿唐诗,摹仿是永远也不会让人感到新鲜的。唐诗之后,摹仿唐诗的人不知有多少,那些作品都早已被们们遗忘,而唐诗却还是那么新鲜。我们读唐诗正是要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新鲜有力,富于生气,这种精神状态将有助于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自己周围的世界;而世界的认识却是无限的。唐诗因此正如一切美好的古典艺术创作,启发着历代一切的人们。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陶渊明集笺注(全2册)
《陶渊明集笺注》由袁行霈先生笺注,收陶渊明全部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析义”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书后并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人名、篇名索引三种,以便读者查考。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先秦两汉卷)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先秦两汉卷)》由精选作品与精彩赏析相结合构成。作品部分,选录了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传诵多年、历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共约九百篇,包括诗、词、曲、赋、散文、骈文、小说、戏曲等各种体裁,按文学史顺序分为四卷: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和明清卷。赏析部分,首先选录“五四”以来的前辈学人如闻一多、朱自清、俞平伯、朱光潜等先生的文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先秦两汉卷)》的学术品位,另一方面也为了使读者重温大家风采。同时,又约请当代学者和有关专家撰写赏析文章。精到的选篇眼力与一流的赏析文字相结合,既保证了《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先秦两汉卷)》的学术水准,也将学术性与审美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古代文献的原生状态,帮助读者在阅读、鉴赏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文字功底,全书探取了繁体直排的图书版式。
文史漫笔
暂无简介
论诗绝句一百首
《论诗绝句一百首》收入袁行霈教授评论中国古典诗歌、诗人而写的绝句一百首,涉及从先秦到晚清的历代文学。作者对每一首绝句就做了解释典故或者概括评价的注释,便于读者理解。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中国古典诗歌史札记。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传习录(平装)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唐诗三百首精华本(精装版)
聘请国内专家学者对《唐诗三百首》进行重新注释和审订,引入国内唐诗研究俞陛云、袁行霈等的评析,注重注释的严谨、评析,是一部经得起审读的精品。
愈庐集
由线装书局2008年出版的《愈庐集》,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先生从其三十多年所撰诗文中选出来的个人文集。卷一部分为作者的诗作,内容多是作者对海内外游历的描述以及对古代诗人的赞美;卷二部分为作者从历年创作的短文中精选出的三十一篇性情之作(有的是首次公开发表)。文章对学术气象的独特分析和诗学观点的深刻阐述,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同时,作者在其他文章中一一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对故友的回忆和对献身学术学生的赞许。书中还收录了作者为一些国学专著所撰写的序言以及游教海外时期的随笔心得,等等。全书所选诗词与短文,体现出作者在多年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扎实敬业的作风,学问与道德并重的品格和诚实宽容的大家风范。本书对作者来说,“是可以留下岁月的痕迹者”,而对广大读者来说是美育与学术启迪。全书采用竖排线装形式,宣纸印刷,装帧古雅大方,传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励志和思想教育作用。
新编千家诗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新编千家诗》,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古典诗歌普及读本。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名篇佳作,美不胜收。以《千家诗》命名的诗文选注一直是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这套书继承了流行本通俗易懂、便于记诵的优点,诗、书、画三者的完美结合,所选诗歌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顺序编排,同一体裁下列按诗人时代先后排列,共152首,是寓意深刻、情致高雅、意境开阔、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新编”删除了以往千家诗中个别反映士大夫的哀愁和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篇目。选诗的范围仍然以唐宋近体诗为主,还包括了汉代的五七言古诗到近代的作品。从所选的诗来看,语言都比较通俗,形象和感情也比较鲜明,小孩子只要动动脑筋都能读懂。 诗注释力求简明,包括作者简介、题解、字词典故的解释,以及必要的串讲和点评。他们认为"这种东西说多了就是累赘。" 诗、书、画三者的完美结合,是《新编千家诗》的一大特点。本书原诗由连续三届全国书法大赛金奖获得者陈孟康先生用小楷书写,每首诗的配画由陈惠冠、戴敦邦每内知名画家绘制。笔法精严,勾勒新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展卷捧读,会使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轻松愉悦的诗情画意中汲取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乳,于不经意中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启迪他们的人生智慧。 另外与此书一起出版的还有《新编千家诗》(小学拼音版)、《新编千家诗》(小学版)和《新编千家诗》(中学版),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