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媒介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织形态研究
2人今日阅读
《媒介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织形态研究》是一部全新的新媒体理论专著,它构建了新兴 媒体的本体理论:新兴媒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一种介于市场与媒体之间的中间性 组织,它的媒介组织形态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书中系统解构这一媒介组织形态的功能 构成、运行机制以及内外成因。本书突出了 “关系”、“意义”、“服务”、“平台”这 几个关键词,它们正是新媒体的典型特质。本书力图帮助我们梳理这几者之间的逻辑链条, 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新思维、新模式、新理论。全书内容共有六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 部分为第一、二章,解构新兴媒体这一媒介组织形态——媒介平台;第二部分为第三、四章, 剖析媒介平台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第三部分为第五、六章,讨论媒介平台的竞争优势, 展望媒介平台的发展趋势。
非常道——谭天新媒体传播探索
本书凝聚资深媒体人谭天教授十多年来关于新媒体新传播的探索与思考,分传媒观察、网络评论、文化传播、读书与教书四个板块,从其论文及公众号推文中选取《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付费问答:别让娱乐驱逐知识》等四十余篇文章。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和科研经历,提出:学术的源泉为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对传媒的观察,以及自媒体传播与运营的实践。这对后学者具参考和借鉴作用。
蹉跎年华
记忆是斑驳的时光碎片,青春是一抹明媚的忧伤。青春终会远去,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曾在青春里肆意挥霍,以为还有时间可以放纵;曾任意地纵容着年少轻狂,以为一切都会重来。恍然如梦,却发现青春早已逝去,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电视节目策划实务(第二版)/当代视听传媒系列
2001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三个系。同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招生。2009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与此同时,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积极进行教材建设,组织出版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广播电视新闻系教师也相继出版广播电视类教材:《电视节目制作》(张印平、谢毅,2001)、《广播电视学概论》(黄匡宇,2005)、《当代电视摄影制作教程》(黄匡宇,2005)、《电视广告创作基础》(张印平,2005)、《新编基础摄影教程》(陈喆,2005)、《纪录片制作教程》(谭天、陈强,2011)、《电视节目策划实务》(谭天,2011)等。暨南大学招收大量的境外学生,这就使该校的教学更具国际化,这批教材也更具国际视野,由此受到国内许多新闻传播院系和广播电视专业的欢迎,一版再版,广泛采用。 广东省是中国内地允许境外电视落地的省份,珠三角地区由此成为境内外电视媒体直接交锋的区域,这就给了我们的广播电视研究丰厚的学术土壤。近年来,暨南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随着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研水平迅速提升,科研成果日渐丰硕,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还相继出版了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专著和教材:《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谭天,2009)、《广播生态与节目创新研究》(申启武,2008)、《境外电视频道落地广东研究》(谢毅,2009)、《港澳台广播电视》(谭天等,2010)、《中国广播研究90年》(申启武等,2010)、《中国类型电影的知识结构及其跨文化比较》(陈林侠,2010)、《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王玉玮,2010)、《广播电视新闻研究》(谭天,2012)等。这些专著和教材成为不少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此外,暨南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还翻译出版了一些广播电视译著。 进入新世纪,在全球化、数字化、产业化的背景下,进入转型期的中国广播电视面临更多的挑战,对科研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广播电视教材渐已跟不上传媒发展和专业教学的需要。为了适应传媒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变化,需要建构广播电视学科体系,需要出版学科专业系列教材。对此,暨南大学出版社决定出版由谭天教授主编的“当代视听传媒系列”丛书,该系列之所以称“当代视听传媒”,意在不局限于传统广播电视,而是把它延伸到新媒体视音频实务;该系列不只是专业教材,还是学术专著;该系列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还适用于广播电视及新媒体从业人员学习。这套丛书将整合暨南大学及全国广播电视研究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的力量,撰写和出版一批高水平、高质量、全方位、新视角的广播电视学术专著和专业教材。我相信,这一系列丛书的陆续出版必将促进暨南大学教学工作和广播电视学科建设,对我国广播电视学教学工作和教材建设也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我希望,国内从事广播电视科研教学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该系列的著述工作中来,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科理论体系。
中国美术史百题:艺术院校学生及考生必备(修订本)
暂无简介
7种越南
相信每个到过越南的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越南。谭天的越南却有7个。越南的7个侧影,7个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它们各自的气质以及特别之处。看看这些目录:《越共老兵的沉默》、《有些恍惚,有些眩晕》、《最生活,最市井,最美味》、《欢乐的海上派对》、《记得带上自己的阳光》、《西方教堂与东方禅院》、《浪漫情调的陪伴物》、《寻找杜拉斯笔下的街巷》、《法式建筑,凝固在越南土地上的诗》...... 《7种越南》这本书真正的有趣之处,是对于那些完全不打算出门的人。和静的时日,有一点点闲暇泡杯茶,随便翻开哪一页。从任何地方开始阅读,哪一页都是异国的风情,古旧或者新鲜。这是文字的妙处,作者的经历和读者的想象品味叠加,加上图片的取舍定格美轮美奂,没准儿就有了70个7种。有宗教感的人,或可能听见虚空的钟声,鸽群一样突然出现、转瞬隐没。 《7种越南》的底色,是来自生命层面的对人的理解。一个民族各有其思维特质,也毫无例外有高于生活的部分,来支撑现实的不确定。由此赋予生命的厚度。谭天既以游客的身份归于过客,却能借异地的新奇,破除常规生活下的迟钝,观照内心。因观照而承修持,而具启示性。这是《7种越南》作为一个心灵行者的游记区别于普通游记之所在。
纪录之门
纪录之门: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技能,ISBN:9787810798846,作者:谭天、陈强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帮助一点通
《法律帮助一点通: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特点:通俗易懂。通篇采用问答的形式,简明扼要,一看就懂。先是对问题作简要解释,再精选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评析,然后通过“一点通”予以要点归纳。以案说法。本套丛书的优势是针对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附上针对性强的案例和评析,让读者很直观地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非哭非笑的悲剧――八大山人艺术评传
谭天,名凯军,1949年生,湖南湘乡人氏。曾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美术理论研究室付主任;广东省美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撰写出版的《中国美术史百题》,曾在香港获“87年中国十本优秀图书奖”。
外贸会计上班记(第二版)
本书根据近5年国家财税政策修订,以外贸会计新人魏青青的职场经历为线索,讲述她学习外贸企业、生产企业一般贸易出口业务,来料加工出口业务等财务知识等的故事。 魏青青所经历的“中国式”职场烦恼以及其“破茧成蝶”的职场智慧,值得每位新人借鉴。本书适合正在或有志从事外贸会计工作的人员阅读,特点如下: 1. 趣味横生讲述外贸会计新人真实职场经历; 2. 从零开始解析外贸流程、财务政策、会计常识; 3. 资深专家视频讲解出口退税系统使用技巧; 4. 生动案例帮助新人规避出口退税风险。
新媒体新论(第二版)
如今,互联网已经被公认为继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手机媒体也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同时也给学术理论界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新媒体”一词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成为传播学理论研究前沿的研究对象。《新媒体新论(第二版)》具有跨学科宽领域,理论结合实际,开放多元创新等特点,主要涵盖了对新媒体概说、新媒体类型、新媒体传播、新媒体经济、新媒体影响和新媒体发展等多方面内容的研究。
道可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研究(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
本书与《道可道:新媒体理论与实务研究》为姊妹篇,是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新闻传播年鉴、蓝皮书、会议论文集等上面的文章合集,体现了作者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上的学术成果,可以作为了解新闻学科前沿的窗口。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急速发展、新闻传播学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社会大环境下,作者提出了各种新锐观点,体现其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本书研究领域比较广,并有不少理论创新,内容涵盖新闻学研究、传播学研究、广播电视学研究等领域,为广大新闻传播学关注者、爱好者等提供了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道可道:新媒体理论与实务研究(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
本书聚焦新媒体,精选作者历年研究成果,包括《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新兴媒体不是“媒体”》《论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等28篇文章。全书从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涵盖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传播裂变、意义经济、媒介平台、社会化传播等。书末为学术探讨与研究心得,讲述作者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范畴、路径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经验。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重点规划教材系列:中国美术史新编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重点规划教材系列:中国美术史新编》的前身于20世纪80年代曾获首届香港中国书展十本好书大奖(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由香港电视台推荐,于21世纪以后,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署确定该书为香港普通高校大学艺术类读本。经过数次修订,现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重点规划教材系列。《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重点规划教材系列:中国美术史新编》保持了可读性、学术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中国美术史的内涵与外延变得丰富立体。在叙述线索上,按专题展开阐述,每一章都对特定的专题进行系统深入的介绍、描述和分析,对壁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分门别类展开阐释。对历代中国美术家的作品进行系统甄别筛选,精选作品图片作为分析案例,让读者能直观明了、举一仿三,达到美术史学习上触类旁通的能力养成。《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重点规划教材系列:中国美术史新编》既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也适用于中国艺术研究者和广大社会读者,是研究中国美术必备的书籍。
融合与转型:重构中国电视
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大视频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另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亟待崛起。新兴媒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互联网 电视”的融合发展思路,“互联网 ”代表的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新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供需重构,“互联网 电视”的本质是对电视行业的重构,它会导致更多的跨界重组,颠覆创新和供需重构。本书描绘出未来电视发展的四种新形态,即新型电视、新兴电视、IP电视和生态电视,并就融合与转型提出四项指导原则:融合原则、创新原则、发展原则和转型原则。本书还提出以下新理论新观点:意义经济理论、媒介平台理论、节目空间理论、“体外循环”理论以、“网台融合”理论以及“一体两翼”融合发展策略。
港澳台广播电视
港澳台广播电视是华语广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港澳台广播电视也是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半个世纪以来,两岸四地广播电视一方面有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另一方面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联系也很多。广东是全国仅有的允许境外电视频道落地的省份。 《港澳台广播电视》一书由暨南大学谭天教授率领的写作团队,经过历时三年的撰写,按照历史发展、管理运营、节目形态等几个方面对香港、澳门、台湾的广播电视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全书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三部分共十五章40万字,上编为香港广播电视,中编为台湾广播电视,下编为澳门广播电视及两岸四地广播电视互动。该书具有整体审视、材料翔实、特色鲜明等特点。既可以作为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参考,也可以作为广播电视改革与创新的参照,还可以作为新闻院系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
当代视听传媒系列:电视节目策划实务
《当代视听传媒系列:电视节目策划实务》在对电视节目的策划流程、策划方法、策划理念等进行理论阐述的同时,更注重对电视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栏目与频道的策划时间进行介绍,有较强的实操性。
武林本草/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此书从相传的东晋葛仙翁在杭医踪讲起,历述陆游、苏轼等古代文豪留下的相关笔墨。从“乾宁斋”“御医金刚中”“中河中医”“楼英《医学纲目》”等医药界的相关典故传说,一直讲到杭州的老字号医药馆与杭州腊八粥、明清时代流行的养生膏方。 一串山楂糖葫芦、一把山核桃或白果,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又曾印记了古代皇帝在武林山水间的些许神秘。 “武林为医薮。”这反映了古杭州人杰地灵的中医药之盛。 翻开此书,让桐君药祖、江南药王、葛仙翁、苏东坡、陆游等历史名人,为我们带来更多鲜为人知的美好传说。
现代美学--光影艺术研究与探索
光影”是表现空间维度的重要因素。在光的照射下,才有影的各种变化。光影在空间环境中经常被艺术家运用,对视觉有直接影响,光影作为影响人们活动最直观的视觉要素,不仅是为了满足单纯的照明需要,也是为了提升空间价值而存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光影也结合了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灯饰和光影转化。本书内容涉及光影艺术的基础理论、绘画中的光影艺术探析、摄影中的光影艺术、光影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影视剧中的灯光艺术与展现、光影艺术的多元化体现与应用。本书内容全面,可读性、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新媒体运营教程(新时代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我国自1994年加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目前网民规模接近10亿,成为互联网大国。与此同时,新媒体发展也很快,随之而来的是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旺盛需求,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也日显重要。尽管多年来已出版了大量新媒体运营及相关书籍,但还缺少一本适用的新媒体运营教材。为此,知名新媒体专家谭天教授领衔的广州华商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团队,历时两年编写了《新媒体运营教程》。
电视策划学
电视策划学,ISBN:9787507820157,作者:谭天,王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