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伟伟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
9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2%
好的稿件是反复加工、精心修改出来的;好的编辑应该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匠人。本书是作者近些年在工作期间有关编辑、改稿的思考与经验总结,结合具体实例,从文章立意、写作技巧、谋篇布局、词语锤炼等六个方面,对好稿的最终成型做了细致且深入浅出的分析,旨在与业界同行分享并切磋交流采编业务,对于初涉媒体的新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
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开头结尾
4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0%
好开头,一半文;好开头让人眼前一亮。而好的结尾或寓意深长,令人回味无穷,或言简意赅,升华主题。故古人有“凤头豹尾”之说。好的开头与结尾是好文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好文章的关键所在。本书是作者近些年在工作期间有关编辑、写稿的思考与经验总结,结合具体实例,对好稿的开头与结尾以及对全篇的作用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旨在与业界同行分享并切磋交流采编业务,对于初涉媒体的新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
人民日报记者说: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
“发现典型,写好典型,树立典型,是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责所在,是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作用的具体体现。”但如何才能将典型写得浩然正气,富于感染力,又不刻意拔高,而是个性鲜明,真实可信? 为此,人民日报地方部(记者部)专门建立了研讨机制,针对具体选题和稿件,仁者见仁,各抒己见,以求更好。每周有周评,每月有月评,经年累月,竟成传统,于是,便有了“把多年来地方部在人物通讯采写实战中总结出的那些宝贵经验汇总起来”的想法,“让人手握一卷,胸罗百策”,可以“互相参照,相得益彰,极大增值”。 本书旨在分享经验,同时探讨人物通讯采编之业务。为利于观点阐释并方便阅读,各篇研讨文章均附相关见报稿件。“选编时,侧重于近两年地方部、地方分社的新成果,另收部分记者部前辈的‘旧文’,虽时光稍久,但仍不失其针对性,可补‘今文’不足。” 无论新文还是旧作,从这些篇章中清晰可见人民日报记者在新闻之路上的不懈努力,在强调“讲好中国故事”的今天,不失为可贵的探索。
现代治河工程
本书一共分为10章,分为(1-6章)教学篇和(7-10章)拓展篇两个部分,教学篇适合水利类本科阶段学生学习,拓展篇适合水利学者及广大设计者开拓视野及学习参考。本书通过文字说明辅以模板化的设计图和丰富而直观的景观照片,增强了本书的可阅读性,并通过表格型式对各种设计类型进行分类总结,提高了可参考的便捷性,为河流管理和河道治理设计的相关人员提供了通用的参考材料。
人在草木间:人民日报2018年散文精选
5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人民日报副刊2018年年度散文精选。书稿遴选了2018年大地副刊上的优秀散文名篇,按题材内容编排成册,以飨读者。这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的经典散文作品,也有文坛新秀的成名作。他们锦绣文章,风流文采,代表着一个年度甚至一个时期的人文标杆。
企业文化塑造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1.5%
本书的大部分材料出自我自己服务过的公司,我与它们的关系对我的认识和看法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正是与这些公司以及它们的董事长、总经理、员工的交往才真正导致本课题的诞生。
辉煌年代:国史丛书(全12册)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3%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丛书共12卷,分别为:《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关山飞渡——1962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筑梦辉煌——2013年的中国》
亲历中国经济70年:郑新立经济理论纪年
《亲历中国经济70年:郑新立经济理论纪年》以编年体撰述经济学家郑新立从1945年出生至今的学行事迹,所编录事迹围绕郑新立宏观经济理论学习和研究这一核心。全书可以1978年为分界,1978年之前主要为口述回忆,以个人为时代缩影,回顾建国初经济发展所经历的困难与取得的成就,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的日常生活。这一部分同时收录当时中外政治经济大事,以此形成中外经济形势的简明对比。1978年以后,郑新立考入社科院经济系研究生,师从马洪、桂世镛、曾延伟、吴家骏等经济学家,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研究与经济理论探索的新里程。1981年进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编辑《经济问题研究资料》,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脉络。1987年分配到国家计委工作长达13年,见证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最激荡起伏的时期,多次参与有关改革文件的起草: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七大报告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曾被《经济学家周报》评为“2013·经济学人”10位经济学家之一。
东北振兴与传统工人生活区的治理转型
本书以我国东北地区汽车城的汽车厂工人生活区为例,从人类学民族志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工人生活区治理实践的发展和转型历程。本书认为,应当在梳理田野资料的基础上,对汽车厂工人生活区治理实践的民族志经验进行总结,并将这一典型案例拓展为单位社区治理的类型性分析,从中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即新时代的单位社区治理正在走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力治理。
增强“四力”专题解读
1人今日阅读
本书稿是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宣传思想干部的重要学习参考资料。“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既是构成宣传思想干部本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本领能力的方法途径。本书稿围绕增强“四力”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以及实践要求展开论述并辅以《人民日报》相关作品解读,有助于激励广大宣传思想干部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
人民日报报道案例评析集
本书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担的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建设的一个子项目。是根据人民日报“传媒阅评”栏目中部分优秀评析文稿,结合所阅评的《人民日报》报道原文,综合介绍新闻宣传报道写作的优秀案例作品,并通过报道评析,解释新闻宣传报道如何提升内容与立意、如何把握热点与观点、如何聚焦事件与人物,如何安排版式与布局等。其中,部分案例已经在实际教学中被使用。
赢在变革:品牌营销战略40年
本书选取海尔、长虹、戴尔、华硕、苹果、华为等多个著名品牌作为样本,在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较为全面系统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市场情境下品牌营销的战略要素、战略共性与个性、战略格局,以及战略创新的演进路径和规律进行探讨。书中的案例具有很好的行业代表性,案例信息十分丰富,清晰地呈现了品牌营销战略演进的全过程;观点新颖,可读性强。
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的学理问题,包括基本概念、选题问题、标题问题、结构问题等;下编对新闻评论的几种体裁样式以及电子媒介等新媒体的新闻评论样式与特点和要求作了介绍。本书作者作为资深新闻从业者和教师,对该领域内容有较好的把握,并把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结合。
记忆中国:新闻串起的历史
从一位人民日报从业30年的资深记者的数十篇新闻作品,滴水见日,管中窥豹,《记忆中国:新闻串起的历史》对中国的改革岁月作了微观回顾,也从央媒30年报道样式与传播手段的观察视角,反映80年代以来新闻语境的变迁和传播的与时俱进。作者李泓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均有采写经历,报道样式覆盖消息、通讯、人物、报告文学,时评、政论以及融媒体写作,还曾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行思掠影
本书是一部个人作品集,收录作者20多年来的学术论文、报刊理论文章、新闻报道、采编调研、散文札记等共120余篇,既是对历年来采访调研等工作经历的梳理和记录,也是对自己心路历程、经验心得的回顾和总结,有成果、有感悟,也留下了时代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