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贾平凹论
此书于1990年首版,书中从贾平凹的性格心理入手,研究了他《废都》之前的所有作品,对这一时期的创作历程、思想艺术发展变化的脉络、艺术特征、创作方法、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等,都做了实际分析,并对贾平凹的人格气质及他的散文、诗歌、书法绘画创作和如何深入採撷生活,都有专章评论。这次出版的是《贾平凹论》的最新增订本,增广了作者分析贾平凹创作《废都》的精神根源;对《白夜》《怀念狼》两个长篇所作的全面评论和解读。书中附收了贾平凹写费秉勋的两篇文章。
中国古典文学的悲与美
《中国古典文学的悲与美》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悲剧观,悲壮的太古神话,屈原的悲剧性格和《离骚》的悲剧结构,汉代乐府诗的悲歌大合唱,汉代人的悲情安顿,《搜神记》悲剧小说探微,《长恨歌》的主题,论元代悲剧,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中国古典文艺与西方现代派,谈《红楼梦》的心理描写,汉乐府杂考,李清照《词论》新探,黄庭坚诗艺发微,民歌散论,中国书法与舞蹈的美学比较,汉代文化与舞蹈,宋舞与中国文艺的历史大潮,论灵感的触发,戏曲写意性的历史分析和未来设想,汉字万岁,《天净沙·秋思》赏析,元曲熟语赏析。
白夜:评点本
这是一部非常切近现实的作品,写的是九十年代西京的现实生活。书中人物涉及到各个不同阶层,有该市最高层的行政领导,也有得意或失意的其他行政官员;有以房产条件在商海中浮沉的老户市民;有从农村进城来闯世界的打工仔、菜贩子;有考古专家、警察、演员、剪纸艺人、服装模特;有暴发户、遗老、贵族后裔等等。小说以平易灵动的笔墨,经纬于西京的各种生活场面和生活角落中,再现了上述各种人的生存状态指欲追求,以及他们之间的相恨、相爱、相欺、相助。这里有游侠与贵族的苦恋,有鬼戏班的游走活动,有官场上的上下其手,有贫民窟的赌博和幽默。 《白夜》使用的虽然基本是现实的笔墨,但也颇多魔幻的点染,如死而复生生而再亡的再生人;剪纸老太的奇特预感;一把鬼钥匙使人害上不治的夜游症;官场失意者中风后的女化和蚕化。特别是神秘诡谲人神混一的鬼戏演唱,给现实生活烘托了浓重的、弥漫性的神秘气氛,也引出一种对宇宙阴阳的形而上的思绪。这本书的命名正透露着作家沟通阴性与阳性世界的认识意向。鬼戏的搬演和人间活剧的热闹,让人感受到鬼神世界活脱脱的世俗人性,人群社会险恶的鬼域特色。黑夜里的事物和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其实可像在白天一样看得清楚;而有些光天化日之下的行为,却竟敢像在黑夜里一样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