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陈忠实 葛水平 等
读书与行走 你是我的同路人我是你的好风光——行走文丛(套装共6册)
《读书与行走》 陈忠实的作品真实、有力、美好,不仅仅有对乡土、生活的品咂,同时表现出对乡土的感恩,对人性中闪光点的赞美。语言质朴、大气,有思想力度和浓郁的地域风采,令人如嚼橄榄,回味无穷。书中有讲述作者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次”的故事、看过古罗马的斗兽场、踏上茶卡盐湖领略“天空之境”、从大理流浪到泸沽湖、在毛乌素沙漠里赏月……作者笔下的世界熠熠生辉,作者心理的世界异彩纷呈。 《脚客》 贾平凹式的“行走”。作者从他的故乡商洛讲起,有《云塔山》,有《松云寺》,还有《一个有月亮的渡口》。讲到陕西的其他城市,有繁华盛景《大唐芙蓉记》,尝老西安的味道,也有苍凉肃杀的《黄土高原》。作者迎着风沙向西行进,去敦煌,去塔里木,去火焰山,再裹着湿柔南下东进,进丽江古城,游桂林,遇佤族少女,赏浩瀚太湖……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见人的心灵的投射,极富情致和个性,又有哲思。 《大地文章》 鲁迅文学奖得主陈世旭首次“行走”。他的散文倾注满腔热情描述河流、草原、森林、湖泊、山岳、峡谷、海洋、原野、城市及其历史人文,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当代人的精神问题,是“安妥心灵”的作品。创作几十年,从不跟风,忠实于自己的生活,忠实于自己的文学追求。将传统散文写法与全新的生活内容结合,阅读作品,可感受作者独特的自然美学和散文美学。 《水在水之外》 葛水平的作品把读者带进一种久违却亘古的生存状态。“行走”在黄河文化的深层和历史深处,不仅身临其境,并且“心临其境”,文字大气又充满诗意。作者寻访村落、山川、河流、庄稼田,仪态万千,风和尘土都是情怀,俯拾皆是热爱。作者对待自然是谦卑的,对待自身的境遇和人生是理智而清明的,她依赖走读认知、记录自己的生命痕迹,笔下道出人生理想的活法。 《游牧长城》 周涛的散文大多取材自大西北的生活,草原、雪山、戈壁、民族、历史等,无所不包。本书便是以长城为发端,由表及里,写的是甘、陕、晋三省的人事和过往,赞颂的却是生命的坚韧和活力,是作者对自然万物与人生诸事的思考和体悟。全书行文气势雄浑,格调沉峻,笔力千钧。 《走在天地间》 作者笔下,上高原翻雪山,进神龙架和黑竹沟,登观音山,探墩仔寨。美丽的黔西南和黔东南斑斓多姿,尼阿多天梯壮观绮丽。往东南,过水墨徽州,登奇崛黄山,听扬州声声慢。作者认为,“放下”心里的偏见和固执,才能步履轻快地行走于天地间,观赏的景、领会过的情才生动可爱,才能真正“得大自然”。让我们跟随作者“行走”的脚步,倾心于自然的怀抱,倾倒于天地的造化,得到快乐,享受美好生活。
陈忠实年谱(增订本)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记录陈忠实生平的《陈忠实年谱》的最新增订本。年谱详细编入陈忠实从1942年出生至2016年逝世七十四年间,其家世境况、求学经历、工作选择及文学创作历程等内容,涵盖其主要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及发表时的报纸刊物。年谱几乎囊括了陈忠实所有重要的文学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文学大事件,后附陈忠实作品年表、获奖作品年表和研究著作目录。
桃源 田园 荒原: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现实题材小说创作主题研究
本书通过对当代作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进行梳理和解读,提炼出桃源、田园和荒原三种类型,建构起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小说的主题性想象系统,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的价值与意义、挖掘其人文精神,探讨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态势,揭示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新世纪文学的繁荣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支持。
新人文理想的重建:中国新时期小说的文化守成倾向研究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该书稿主要探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声势的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及其影响互动下的小说创作。书稿多维度、多层面地揭示了文化守成思潮的产生背景、实质、意义生成与价值特征,并且重点论析了该时期小说的文化守成价值取向:对本土传统的坚守,对工具理性现代性的反思,对乡土田园的缅怀与回望,对信仰与道德的守护,对生态和谐的呼唤等,特别是论析了这些取向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不同体现和表达,对其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也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出该价值取向的精神内涵及其对现代文化所作出的反应;此外,本书还对持此价值倾向的小说在艺术风格上的共同特征,以及它们在思想理念和创作表达上的潜存误区进行了深入探讨。论述时有新见,且角度新颖,学术价值明显,在国内相同或相似的研究领域具有领先水平。
文学鉴赏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文化变奏:1990后的中国小说批评
本书讨论和分析的主要内容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消费主义文化与当代小说的审美及文化关联性。其研究视域基本锁定在消费文化语境与当代小说发展流变的论域之内,运用文化批评的分析范式,从文化关联性这个特殊范畴进入中国当代小说的核心地带,在宏观层面分析消费文化霸权支配的文化权力结构如何影响和造成文学的边缘化历史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