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敦华
赵敦华,男,汉族,1949年8月18日出生于江苏南通。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宗教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威望。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哲学、基督教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著有《卡尔·波普》、《基督教哲学1500年》、《西方哲学简史》、《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等十余部著作。
马克思哲学要义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6%
本书以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马克思的启蒙哲学、批判哲学、政治哲学、实践哲学和唯物史观、辩证哲学和《资本论》的逻辑结构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分析。
赵敦华讲波普尔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0%
《赵敦华讲波普尔》对波普尔思想作全面和公正的介绍,全书分两部分,前四讲的内容主要是谈作者对波普尔思想的理解,第五讲谈作者对它的评论和批评。作者在谈波普尔时力求做到公允地对待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即使在最后的批评部分,作者也尽量避免个人误解和偏见,尽量利用其他哲学家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以西方哲学发展的大趋势为立论依据,说明波普尔哲学的地位、作用和缺陷、弱点。20世纪80年代的继“五四”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启蒙运动中,波普尔这位以“科学和民主”为主题的哲学家,一时成为关注的亮点。然而,这股“波普尔热”现在已经为“海德格尔热”、“后现代热”、“尼采热”等后起的时髦话题所替代。 然而在这些热门话题里我们究竟学到了多少东西?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位哲学家呢?
中世纪哲学长编
4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为哲学史专著。中世纪是西方哲学史承上启下的时期,在此时期,西方文明的三大来源——希腊的理性义、罗马的法制和希伯来的宗教精神,通过哲学和神学,被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文明传统。中世纪哲学对于现代人理解西方文明传统的起源和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世纪哲学指欧洲5~15世纪的哲学。5世纪后,西罗马帝国逐渐瓦解,欧洲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日耳曼人征服罗马的过程中,基督教得到了保全,它成为中世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神与人、天国与世俗、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我思故我道:我的思想自传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7%
本书是著名学者赵敦华先生的思想自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作者的家学渊源、父亲影响、启蒙书籍、社会历史中思考的问题,以及1977年之后大学和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第二部分回顾了作者1988年回国之后在北大工作和思想的经历。作者浓墨重彩于自己与陈修斋、洪谦、王太庆、汤一介、汪子嵩、梁存秀等老一辈学者的交往细节,治学的几次转变,以及参与学校和哲学系管理的苦乐之事。第三部分述说了当时对其学术观点批评的回应,涉及关于基督教哲学性质、“全球伦理”的讨论、中西马关系等等问题。最后,作者对近四十年学术争鸣中与西方哲学相关的十大问题做了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思考。透过作者保留至今的大量学术笔记和心得、留学日记、成绩单、习作、阅读书单、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学位答辩实录等,读者能从中领略到一位学者的不平凡的成功之路。
西方哲学经典十五讲
2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最伟大著作的最重要部分,是西方哲学的精华。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让学生获得阅读西方哲学经典的方法。全书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帕斯卡的《思想录》,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等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是一部哲学系学生和哲学爱好者阅读经典的入门指导书。
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对话
2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是针对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物本身”而提出的。这里的“本源”是一个复合词,包括“根本”和“起源”两层意思。思想世界的根本是它的构成要素——文本。文本既有思想的内涵,又是思想的载体,“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不断地解读经典,讨论经典,传播经典。但文本起源于文本之外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性和人所生活的环境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回归到人性的起源和发展的那个进化过程,反思我们现在所处的思想世界的“原点”,从那里开始追寻文化传统之根和自我意识之源。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马克思哲学:正本清源;西方哲学:推本溯源;中国哲学:返本开新。
当代英美哲学十五讲
1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为赵敦华教授关于英美哲学研究的原创学术专著。全书分三篇十五讲。语言分析哲学篇分别讲述了逻辑分析哲学的诞生,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的生平和语言逻辑思想,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篇分别讲述了科学哲学的兴起,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其推广,科学世界观学说。政治哲学篇分别讲述了自由主义的哲学传统,罗尔斯的政治哲学,罗尔斯的道德哲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批判,政治自由主义与哈贝马斯-罗尔斯之争。本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将当代英美哲学三门学科的精髓融于一书,是哲学爱好者和哲学系学生了解英美哲学不可多得的入门书。
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
1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文化自信的宗旨,提出如何正确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合理部分,使之与中国现代化文化相融合。所谓中国式解读,指的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理论标准,它决定着我们观察问题的角度、解释模式和表达方式,以及选择素材和审视结论的价值取向。具体有以下三点:1.用地道的中国话说外国的道理;2.以中国文化为参照开展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3.加强西方哲学研究同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联系和合作。基于此,全书分五篇:西方哲学总论;西方哲学史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西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大哲学”的观念。
人性与伦理
1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人性与伦理的跨文化研究原创之作,书中有大量创新的观点。全书分三个部分:1.用观念史的叙事方法,构造了西方人性论的发展史,这个故事开始于希腊神话的“斯芬克司之谜”,结束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2.用范式转变的方式应对人性的危机,强调达尔文进化论对研究人性论、哲学和伦理学的范式作用;3.中西伦理的比较和对话,包括轴心时代的共时性案例分析和儒家与基督教伦理的历时性比较。这里涉及的对话理论,先以“全球伦理”为案例,而后提出了模式比较的理论。
西方人学观念史
1人今日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敦华教授主编的关于人学史的专著。他按照西方观念史的方法,把西方历史上出现的关于人的观念概括成九类:宗教人、文化人、自然人、理性人、生物人、文明人、行为人、心理人、存在人。全书分三编:1.人学的童年(讲人的诞生、“宗教人”的观念);2.多元化的人学(讲“文化人”的观念、“自然人”的观念和“理性人”的观念)3;.挑战与转型(将“生物人”的观念、“文明人”的观念、“行为人”的观念和“心理人”的观念和“存在人”的观念。最后分析人学的未来。
外国哲学(第二十九辑)
《外国哲学》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第二十九辑设三个栏目:一,中世纪哲学,二,德国古典哲学,三,印度哲学。论文多为国内有影响的学者所写,如“托马斯。阿奎那论私有财产之意义”,“马克思视野下的黑格尔”,“《摄一切见论》中记述的顺世论思想”,“古印度几种主要的‘极微论’及其同异”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外国哲学(第三十辑)
《外国哲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本期设有“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哲学问题”、“青年之窗”。收录了徐龙飞:“论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中时间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杜丽燕:“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伯纳德·威廉姆斯:“笛卡尔与哲学的历史书写”、汤姆·洛克莫尔:“柏拉图和康德建构主义”、李伟教授:“西欧启蒙时代形而上学的普遍危机”、龚重林:“德勒兹‘三本伦理学’之释义”、韩林合:“郭象自我观剖析——当代形而上学视野”、李?:“解释排斥与因果排斥能否同时成立”、施璇:“心灵、广延与位置——笛卡尔关于心灵的说法所蕴含的困难及其解释”、温雪:“萨特的意向性概念——萨特在《形象意识》中对胡塞尔意向性结构的批评”。这些论文的作者既有国外著名学者,如伯纳德·威廉姆斯,国内著名学者,如韩林合,也有年轻学者,如李?、施璇、温雪。国外学者对康德,笛卡尔的解读颇见功底,而国内年轻学者的论文也显示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如李?对金在权解释理论的批评,施璇对哲学界关于笛卡尔心灵学说的论证,以及温雪对萨特意向性概念的深入讨论。
外国哲学(第三十三辑)
《外国哲学》(第33辑)由赵敦华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组稿。本期共有6个栏目:“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日本哲学研究”“青年之窗”和“海德格尔《黑皮本》”,收入论文9篇,译文1篇,共计20万字。
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
3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6%
本书是畅销十余年的哲学教材。它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从古希腊至黑格尔时期的西方哲学。它的知识点全面,观点客观。近十余年在学生和授课老师中口碑极好。此次修订,作者欲对最后两章内容,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叙述做出更换。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二版)
本书首版于2001年,是我社哲学类教材的重头产品。这是十多年来作者头次对本书做出修订,主要是依据近年来西方哲学原著方面的翻译进展,对书中内容做出修订。 这部《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崩溃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终结的标志,将“西方现代哲学”不仅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而且作为一个与“传统”相对应的表示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理论性概念,描述了黑格尔之后,即从19世纪后期一直到现在的西方哲学众多的思想、观点、理论、流派,通过哲学史料的排比,重新建构富于思辨性的哲学论证过程。
基督教哲学1500年
《基督教哲学1500年》讲述了基督教哲学的思想来源;教父哲学;奥古斯丁主义;黑暗时代的哲学;经院哲学的诞生;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播;经院哲学的兴盛;托马斯主义;经院哲学的分裂;司各脱主义;奥康主义和“现代路线”;中世纪晚期的哲学思潮。
圣经历史哲学(上下)
《圣经历史哲学(套装上下卷)》是入选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文库”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的后续,它把基督教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归结为圣经哲学,深入讨论了圣经中启示与历史、拯救史与世界史、历史与真理的关系。在批判总结圣经批评各派学说的基础上,《圣经历史哲学(套装上下卷)》使用宗教学理论、哲学解释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广泛吸收哲学、神学、历史学、语文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新知识,对圣经全书做了系统梳理,对《创世记》、《申命记》、《以赛亚书》和福音书、《罗马书》、《启示录》等经书结构和疑难的解释,尤其有新意。
基督教与近代中西文化
本书是关于基督教与近代中西文化研究的论文集,共收载15篇论文。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讨论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本书的写作用意,是就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文化,以及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之间的互动,作选择性的检讨。希望透过这些检讨,对明天的中国文化该如何建设,能够有所启发。所谓“选择性的检讨”,是限于科学、道德伦理、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这四个范畴。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崩溃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终结的标志,将“西方现代哲学”不仅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而且作为一个与“传统”相对应的表示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理论性概念,描述了黑格尔之后,即从19世纪后期一直到现在的西方哲学众多的思想、观点、理论、流派,通过哲学史料的排比,重新建构富于思辨性的哲学论证过程,是一部严谨深刻而又见解独到的现代西方哲学史教材。
回到思想的本源
“回到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对现象学而言,“事物本身”即显现于意识的对象,“回到事物本身”意味着在意识之中追寻事物的本质。这本无不当之处,但一些主要的现象学家把“意识”等同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他们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是一个思想的世界,对人的意识的研究不能自我封闭在个人意识的领域,而要向人类的思想世界开放。因此,我把现象学口号修改为“回到思想的本源”。 我所说的“本源”是一个复合词,包括“根本”和“起源”两层意思。思想世界的根本是它的构成要素——文本。文本既有思想的内涵,又是思想的载体,文本在历史中流传,出现在世世代代的人面前,供人们理解、欣赏和批判。文本既是个人主体的显现,又是历史和公众的客观对象,我们在思想世界首先要面对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不断地解读经典,讨论经典,传播经典。 文本虽然重要,但不是世界的一切,文本的起源在文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现实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性和人所生活的环境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是历史中的个人创造文本的永无止境和永不枯竭的源泉。“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回归到人性的起源和发展的那个进化过程,反思我们现在所处的思想世界的“原点”,从那里开始追寻文化传统之根和自我意识之源。
欧美哲学与宗教讲演录
本书为欧洲和美国的哲学家和宗教学者有关哲学与宗教的专题讲演。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998年四五月间来自比利时卢汶大学的海尔曼·德·丹、鲁道夫·伯耐特、莫尔斯·马丁、范·德·普特和安特卫普大学的托马斯·马尔腾、罗伯·法森、吉多·德·巴赫等7位教授在北大哲学系“欧洲的哲学与宗教”研讨班上的讲演;第二部分是1998年10月来自美国基督教哲学家学会的麦尔维文·斯图沃特、默罗尔德·韦斯特法尔、托马斯·奥登、艾兰·帕吉特、威廉·哈斯克、王容容、乔治·马弗罗德斯、凯利·詹姆斯·克拉克等10位教授在“中美哲学与宗教学研讨会”上的讲演。
中世纪哲学十讲(名家专题精讲)
本书集中了作者有关中国哲学史宏观、中观、微观研究的代表性论文,涉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及由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特色,如中国哲学的非实体论式,中国人的宇宙观念、思维方式、生存智慧、生命体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予以相对深入地探讨。对于经学诠释、出土简帛、政治哲学、道家范畴、佛禅义理、理学心性、现代哲学等,作者的解读与点评,力求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推陈出新,别具一格,让读者领略古代不同的哲学流派与风格,启发读者进一步走近中国经典,做创造性的转化。 本书各讲,以散点透视的方法,窥探究竟,然合而观之,亦可把握全局。
维根斯坦
赵敦华:一九四九年生,江苏南通人。高中毕业时,正值“文革”动乱,曾去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和当工厂工人。一九七七年考入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九八二年考取武汉大学哲学系出国研究生。同年十月,赴比利时卢汶天主教大学高等哲学研究所学习,获哲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著作:《维特根斯坦》《劳斯的<正义论>解说》
思想的历程-北京大学哲学系九十周年纪念文集 (平装)
暂无简介
劳斯的《正义论》解说
勞斯的《正義論》宣稱要取代在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上佔統治地位的功利主義,從而建立一個新的理論體系,為民主社會奠定“最適合的道德基礎”,轟動了整個西方社會。本書對《正義論》作出詳盡的解說,系統地闡述了勞斯的正義兩原則及它們在現實社會中的運用。
哲学门(总第16辑):中国哲学与经学传统
暂无简介
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
《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共收录了20篇论文,是直接针对普兰丁格的,其中论题较为集中的,是对于普兰丁格的反自然主义的科学观的表述与讨论,特别是对于他的“反自然主义的进化论论证”的分析与批评。另一类讨论普兰丁格的论文,针对他的一般知识理论,其中有对于他的信念、知识、合理性等概念的分析、批评、辩护和发挥,有对于他的排他论、护教学等立场和方法的评价与驳难,也有对于他的认识论的总体评述,还有他的自然知识理论与中国哲学一些观点的比较。
高等教育哲学教材:西方哲学通史1
本卷所引用材料,绝大多数引自外文书籍,由我本人译成中文,考虑到很多哲学经典著作有不同的版本和译本、国内读者不容易正好找到我所使用的版本或译本这一事实,经典著作的引文一律只注明标准页码或篇、卷、章、节的目次,以便读者查验和进一步阅读原著。对于引自国内外研究者专著的引文,则注明页码。两类引文注释体例不同,这也是为了方便读者而不得已的做法。
人文社科经典名著选读:西方哲学经典名著选读
选编本书的初衷,是希望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最伟大作品介绍给读者。本书所选经典作品的作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笛卡儿、休谟、康德和黑格尔等,无疑都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古代哲学传统,奥古斯丁和托马斯代表中世纪哲学传统(这是现代人常常忽视的传统),后四位分别代表了近代哲学的不同的传统——唯理论的、经验论的、先验论的和绝对唯心论的传统。
处境基督论(语境、天道和人性)/北京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系列
《处境基督论(语境、天道和人性)/北京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系列》从“视域的碰撞”“经文的探索”等角度对基督进行探讨。尽管基督论作为从全球基督教的观点革新神学的一个起点可能是有前景的,它同样提出了某些特殊的挑战。早期教会历史的研究者会想起基督徒曾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来讨论言说耶稣及其与神的关系的方式,恰当的或成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讨论的遗产不断得到增长,结果是对基督论的信条式处理的历史加长久,也比对任何其他教义的信条式处理都具体和明确。
罗马书文化巡航(新航程下的阅读)/北京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系列
《(罗马书)文化巡航》一书共8章,包含来自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和亚洲学者对保罗致罗马人书信的批判性和语境化解读。本书是阐述之旅,让人领略保罗在《罗马书》中的福音如何实现其“使万国知晓基督福音”之初衷。各章作者遇到的挑战是依其各自文化来阐述保罗福音。在这个意义上,各位作者的作品是前瞻性的,致力于向所有文化传达保罗的福音。
西方近代早期政治哲学的起源和形态
《西方近代早期政治哲学的起源和形态》是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外国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种。 近代西方哲学在国内学术界和社会形成热点,追根求源,中外思想界已有三个共识:第一,“早期近代”(early modern)是现代化肇始的时代,欧洲国家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以及英国原殖民地美国,纷纷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第二,现代化实际上是世俗化。现代相对于传统而言,世俗相对于神圣而言,而“化”则表示从传统到现代、从神圣到世俗的根本转变过程;第三,近代政治哲学的主流是社会契约论,主要代表者有不同版本,但有相关性和连续性。在这些共识的基础上,《西方近代早期政治哲学的起源和形态》将在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深化对近代早期时代问题的理解,对社会契约论三大创始人霍布斯、斯宾诺莎和洛克的著作做出新诠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第4部):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与创新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当代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延续,不是西方文化的简单嫁接,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论述的照抄照搬,而是立足实践基础上对我们时代问题的形上和科学解答。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关系,并提出解决这一关系的“正本清源”的方案。马克思的新唯物论、人本主义和自由解放理论等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皆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如何从旧的社会关系、即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际上就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人如何“成为自然界的主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实际上就是讲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人如何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第4部):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在这些方面,重点梳理了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所提供的丰富思想资料。
哲学门(总第22辑)
《哲学门(总第22辑):宋元儒学的繁盛》主要内容包括:《周易程氏传》“卦德”、“卦才”研究、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关于朱熹“敬论”的几个问题“心”在朱子中和说中地位之提升、内而一念,外而万物、——张九成气论概述融贯博通,会归于道——从虞集思想看元代理学的走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