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焰
思想徽州·徽商六讲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4%
本书是一部徽州游记,在阅尽徽州山水风光的同时,以一个文化行走者的姿态,对徽州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和人物进行透析和拷问,对徽商文化进行研究,并以徽州为窗口,对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反思。
宣纸之美
1人今日阅读
这部作品,以优美大气的散文笔法钩沉宣纸创生的历程,探寻附丽于古宣纸上的历史之谜,爬梳宣纸上的书法、绘画,以及古往今来大家名流寄情宣纸的因缘,揭示宣纸的前世今生与营造技艺,进而透析宣纸所蕴藉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与文化气象。本书还通过对宣纸诞生于皖南进行细致描摹和深入分析,抒发了对江南文化的一往情深和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深情礼赞。
桃红梨白菜花黄
都市随笔集,以知识人的笔调写都市生活,无非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读读、写写、逛逛,诙谐、独特、轻松、自然,不时让人莞尔一笑,开启读者的慧心。
彼岸
作品采用正叙、倒叙结合的方式,沿着主人公回忆的线索,讲述了站在此岸、遥看彼岸的故事。主人公小玉是皖南小镇上的一个少年,敏感细腻,善良优雅,作品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他的经历:小玉在小镇上和同伴平静地生活,却有一颗侠者之心,向往自由,崇拜英雄,成为同龄人中的精神领袖,最终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让人口口相传。而在小玉的回望中,展现了他的祖辈在黄山地区皖南游击活动中反抗白色恐怖、英勇献身的事迹。
行走新安江·徽之味
本书是一部徽州游记,以作者行走于新安江畔历程为线索,记录了真实的徽州,尤其收录了近200幅徽州1949年以前的珍贵老照片,当时的情与景、人与事,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一本极具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好书。
无常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分为四个部分,模糊了时间与叙事背景,讲述了分别以春、夏、秋、冬四个女子贯穿全文的关于黄山的故事。既有古代武侠故事,也有现代商业故事,冥冥中的命运轮回把人物联系在一起,四个女子终于复仇了却心愿,或者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性扭曲,组合在一起,揭示了人生的意义。
李鸿章传(精装)
《李鸿章传》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作者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端的清醒,也是一种*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第三只眼看徽州:徽州梦忆
《第三只眼看徽州:徽州梦忆》勾勒了徽州上千年的历史旧梦,通过对徽州一个个具体人与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文化、人生的忧虑和祈望。
徽之味 (徽州梦系列)
暂无简介
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
《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内容简介:淮河,一条形容美丽、内涵丰富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走在淮河边上,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我们讲述与淮河有关的人与事,用这些从中国历史的躯体上抽出的丝线——明与暗、名与实、道与德、水与人、情与利、暴与乱、爱与怨、幻与变、诗与剑、药与酒、狂与狷、儒与道、歌与城、灵与爱、石与鬼,织出了美妙、隽永、警世的篇章。
老徽州
《老徽州》最具特色之处在于近200幅徽州1949年前的珍贵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是作者赵焰长年从事徽州文化研究时有心收集的。根据这些老照片提供的影像,作者描述了一个1949年前的老徽州。当时的情与景、当时的人与事,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以说,《老徽州》是一本极具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好书。
男人四十就变鬼
书摘 “痛苦”的厨子 作家沈宏非给南方的许多报纸开了一个吃吃喝喝的专栏,说着一些吃喝方面的闲话。别人都很羡慕他,吃了喝了还能赚名声拿稿费。沈宏非一段妙语让大家在忍俊不禁之中心领神会。 沈宏非说:“年轻时最羡慕的是那些拍‘小电影’的男人,既能快活还能拿到片酬。现在自己干了这劳什子,才知道那些男人其实也很痛苦。” 沈宏非的意思无非是指快乐的事情出发点必须是“玩”,不带有功利性,而一旦事情成为自己的工作了,快乐也就“子虚乌有”了。就像“小电影 ”中的男人,众目睽睽之下一遍一遍地操练,哪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其实比起沈宏非或者像我这样的“烹饪写手”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掌大勺的“厨子”了。在我看来,天下最不幸的职业莫过于厨师了,整天到晚烹饪着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起初我想厨子看到各种佳肴还会流涎水,但到了后来,我想他连流涎水的本能都失去了。没有了涎水,也就失去了品尝的欲望,吃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味道和感觉。一个失去了食欲退化了味觉的人,人生的主要乐趣都在离自己远去,这真是人生中极大的憾事。 幸福总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一个简单真理了。厨子们的 “痛苦”,也是说明了这一点。 厚颜无耻 上网会让人变得厚颜无耻。这话是莫言说的,好像确实是这样。今天实在无事,我就上网在聊天室里呆了一会,真是尝到了“厚颜无耻”的滋味。我起先用的名字是“小是”,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这两个字比较好打一些。当我进了一家聊天室后,根本没有人理我。我便问:“怎么没人理我呢? ”结果一个家伙回答说:“谁让你长了一个鸡鸡呢?”我顿时无话,气愤起来,索性骂了一句:“你爸爸不是也有鸡鸡吗,怎么你妈理他呢?”这下惹了麻烦,那小子打字飞快,一会我就收到了好几百字的骂人文章。粗鲁得不行。我一看不好,只好匆匆骂了三个字,就赶快逃跑了。 喝了几口水之后,我又进了另外一家网站聊天室,这回我换了一个女人的名字“小丽”。这下好了,刚刚进去,一个家伙就跟上来,说:“小丽,我们交换一下性感受好吗?”我大怒,随手打了几个字:“你去问你妈去!” 这个家伙马上回击道:“死、r头,你还以为你是处女啊,我操——”我一看不好,只好再次从聊天室里仓皇逃出。 张楚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是不对的,我只想说:上网的人是可耻的。 P8-9
曾国藩传(精装)
《曾国藩传》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高峰。这个被称为“晚清*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一座矗立的庙堂的?
行走新安江(第三只眼看徽州)
《第三只眼看徽州:行走新安江》:新安江发源于徽州,又流经徽州。在她两岸,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随处可见的徽州文化遗存。因此,有人说新安江是中国最美丽的河流。作为一个文化学者,作者赵焰从新安江的源头开始行走,脚步所到之处,笔尖娓娓道来,既有对新安江两岸风情的描述,也有对徽州文化的深刻阐述,更有对东西方文化深层次意义的哲学思考。这本《行走新安江》是一本“地理指南”,也是一本“历史指南”,更是一本“文化和哲学指南”。
千年徽州梦
本书是徽州作家赵焰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的一次灵魂游走,是对徽州文化的全方位关照。徽州作为一种文化概念,有天下闻名的黄山,齐云山,有蜿蜒清澈的新安江,有粉墙黛瓦马头墙和幽深静谧的小巷,更有富甲一方的徽商和独倚高楼的徽州女人;徽州地灵人杰。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精英人物,有红顶巨贾胡雪岩,有思想、学问大家朱熹、戴震,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清咸丰年间户部侍郎王茂荫,更有近代新文化领军人物胡适和大教育家陶行知等等。 作者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用感性、生动的笔触勾画,解剖具体的人与事,深刻地反思了徽州的辉煌一梦,表达了作者审视社会、文化、人生时产生的忧虑与祈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郁的艺术感力。 徽州像时间河流上的一艘沉船,它一直满载着巨大财务,满载字画、“三雕”以及各种手工艺品,满载着思想、文化、家族等,航行在历史河流中。本书是徽州作家赵焰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的一次灵魂游走,是对徽州文化的全方位关照。作者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用感性、生动的笔触勾画,解剖具体的人与事,深刻地反思了徽州的辉煌一梦,表达了作者审视社会、文化、人生时产生的忧虑与祈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郁的艺术感力。
此生偏爱野狐禅
《此生偏爱野狐禅》是文史随笔集,也是作者写作《晚清三部曲》《晚清之后是民国》之余,用一些留存文史资料生发而得,幽默风趣,隽永深刻,有趣的历史故事中,隐有诸多道理,也藏有幽微的禅意。
徽州梦系列:徽商六讲
徽州文化,是隶属中国南方东南部文化的。浙江西南部、江苏西南部、皖南以及赣东北地区,由于地域相连,在很多习俗文化上都有着相近的地方。比如说,建筑上的马头墙和天井,这一带都有。可以说,这不完全是徽州的特色。而且徽州建筑,很大一部分是徽州商人有了钱之后,请了浙江东阳等地的木工、瓦工来徽州建房,建的房子是什么样?就是参照苏南和浙江等发达地区的模样。你说马头墙和天井是徽州建筑,本身是不准确的。你看浙江金华附近,有一个诸葛村,据说是诸葛亮的后人在明朝的时候过来建的。我们只能这样说,像徽州这一块地方,由于地理偏僻的原因,保存相对完整,也相对完好,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的博物馆,比较集中地呈现了中国明清时的某些风貌。因此,我们在提徽州文化时一定要对文化的本质有清楚的认识才行。所以,我强调我今天所说的徽州文化、徽商状况和精神只是一个窗口,最好大家能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徽州,去思考徽州。 《徽州梦系列:徽商六讲》是“徽州梦系列”之一。
巴黎的忧伤
电影随笔与读书随笔一样,同样是看似容易实则需要真工夫的活计。人人能写,但出彩的较少。所谓门槛低,若舞出七彩龙腾来,实在寥寥。本书是赵焰的最新电影随笔,延续了他的风格,像娓娓的人生,没有跌宕华丽,更显淡静平易。
浮生偷闲做男人
一个作家的心灵落差越大,目光越广阔,就越容易出好作品。但外部的影响必须经过心灵的过滤,才能起作用。其实,人生精华处就是拥有一颗经过锻打后的心灵,只有经过锻打之后安静下来,才能见到智慧的光。赵焰的这本《浮生偷闲做男人》共有六个部分,分别是光影、声色、美食、阅读、行走、回忆,《浮生偷闲做男人》是一部谈论电影、音乐、饮食、读书、旅行和儿时记忆的散文集,文字优美,图文并茂,富于哲理,充满情感,贴近心灵。
中华自然疗法图解拍打疗法
《中华自然疗法图解拍打疗法》内容简介:中国传统医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学这个伟大的宝库,是由无数精妙绝伦,疗效神奇的独特疗法所组成,我们称之为“中华自然疗法”,它饱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哲学和智慧。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物理、化学等诸多领域的成果,被运用到医学临床当中。但现代医学也无时无刻不被一种现象所困扰,那就是,在各种疗法治病的同时,也对人体产生了巨大的伤害和副作用,甚至于这种伤害和副作用,有时还大于治疗作用。每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就常常感叹中华传统医学之奇妙,赞叹我们的祖先所创立的中华自然疗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我们有责任将更多的中华自然疗法介绍给读者,以满足广大中华自然疗法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需求,故特编写了《中华自然疗法图解》系列。 本系列丛书,共四册,包括《拔罐疗法》、《艾灸疗法》、《拍打疗法》和《小针刀疗法》,是继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自然疗法图解》之《刮痧疗法》、《按摩疗法》、《针灸疗法》、《天然药食物疗法》系列之后,又一套独立的丛书。本丛书每册的编写体例相同,都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疗法的含义、起源、发展、原理、作用、种类、手法、操作、工具、步骤、部位、体位、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等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种疗法治疗各种病证的具体内容,以及各病证治疗的实施图谱。
疾病康复保健1000问 (常见疾病1000问丛书)
暂无简介
阅读徽州
暂无简介
走遍中国
《走遍中国:安徽》为“走遍中国”丛书之一,向读者提供了安徽旅游最全面的信息,包括出发前需要了解的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准备出发时所应掌握的衣、食、住、行的资讯,以及大量来自“当地人”的景点推荐和特别提醒。徽州之大美,美在山川的峻秀、美在书香的浓郁、美在黄梅调的清丽婉转、美在徽派建筑的古典意韵、美在徽菜留给味蕾的咸淡乡情。游徽州,就是感受那久远的、古典而脱俗的气息。
夜兰花
《夜兰花(我把酷碟献给你)》为作者的电影随笔集,分主题映画、名导搜索、明星印象、佳片淘宝四部分,涉及几百部中外各类题材的时尚电影和碟片,通过影片比较、导演风格、明星趣事和文学名著等文本以外的内容来展示绚丽的电影世界。
蝶影抄
赵焰,1965年生,安徽旌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现供职《安徽商报》。大学毕业后开始业余写作.曾在全国各地各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300多万字。所写的小说、散文等,先后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报刊转载。近年内致力于研究安徽区域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业余时间喜欢电影音乐。出版散文随笔集多部。
异瞳 当关羽遇见貂蝉
本书是一部独特而奇谲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传统经典滋生出新意,充满文学想象的创新之作。 作者将《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故事重新架构,增添了貂蝉与关羽相伴而行的情节,从人性的角度重新诠释和塑造了其中的人与物。曹操、关羽、貂蝉、糜萍、马弁(周仓)、张飞乃至拟人化的赤兔马、青龙偃月刀、《春秋》等“击鼓传花”般地讲述,既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又意蕴丰厚、环环相扣,结尾更是出人意料。 小说除刀光剑影的打斗外,还纠缠着爱恨交加的情仇,充盈着人性的宽阔、幽微和悲悯的哲学内涵,比正史有趣,比戏说庄严。
1916—1928年的中国
本书以1916年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为起点,至1928年北洋政府终结及“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重归统一为终卷,以清晰的脉络和叙述,客观的视角和立场,全景展现从晚清至民国之大变局,描绘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近代中国编年史长卷。作者笔下包罗众生万象,为这一变革与迷茫、振奋与悲怆并存的时代织出一张历史之网,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重新审视一个从封建结局走向共和开端的北洋时代。
人性边缘的忧伤
《人性边缘的忧伤》是作者多年观影的随笔集,谈天说地,发散自己对艺术、人生、人性、形而上的看法。因为作者有较强的哲学、艺术、历史、文学功底,该书有超出一般影评的视角和理解,也有更为细腻的感触。
风掠过淮河长江
《风掠过淮河长江》是文化散文集,笔墨触及淮河、长江历史文化,厚重大气,敞亮磅礴,较之作者撰写的徽州文化散文,是另一片“历史的天空”。
徽州梦系列:徽之味
《徽州梦系列:徽之味》共分四辑。第一辑“菜味”中,作者描写了故乡徽菜所带给自己的记忆、徽菜与徽州人的关系、徽州与徽菜的关系等。第二辑“茶味”中,作者带领读者一起品味徽州文人雅事和徽州茶,并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向读者阐释了徽州茶文化。第三辑“皖味”中,作者通过《李鸿章爱吃什么菜》、《“大关水碗”有意思》等文章,向读者介绍了安徽各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并探讨了饮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第四辑“别味”中,收录了作者从宏观角度对饮食与文化关系思考的若干篇短文。这些短文从地域、宗教、文化积累等不同角度,深层次地挖掘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并力求将这一思考上升到哲学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