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钦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4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陶渊明集
暂无简介
南渡北归(增订版)(全集)
55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8%
莫言、杨振宁、柳传志、俞敏洪、茅于轼、张鸣、张颐武、何亮亮等人力荐!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冠,以及诸多大奖,好评如潮。这是一部全景展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记叙抗战年代学人的艰苦卓绝,再现国难当头大师的风骨典范。所谓“南渡北归”,即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书中引用了台湾中研院大量珍贵史料、照片,以及大量亲历者采访资料,如曾氏家族后人、刘文典等大师后人亲述。
秋水堂论金瓶梅
7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7%
“云霞满纸”,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金瓶梅》。《金瓶梅》问世四百余年来,得到无数作家、学者的宝爱和传抄,从李渔、曹雪芹,到胡适、张爱玲……无不从《金瓶梅》中汲取营养。《金瓶梅》不仅仅是一部闺房私情之书,更是一部深微体察人性的“罪与罚”之书:书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被贪欲、嗔怒、嫉妒、痴情的巨浪所抛掷。《金瓶梅》作者之如椽巨笔,直入人性深不可测的部分,揭示人心的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必须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直面其中因为极端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
10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4%
本书是一套高等学校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分上、中、下三册。该书条例清楚,资料丰富,为一套优秀的高等教材。
乱世四百年(魏晋+南北朝+隋朝 全3册)
5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7.4%
四百年乱世!读懂乱世中国,才能读懂中国历史演变的逻辑!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末年,中国陷入了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人口骤减,中原板荡。黎明苏醒!中原逐鹿、文化碰撞、民族融合、科举取士、三省六部……乱世的急剧震荡,为盛唐王朝奠定政治基础。言九林、李浩白、吕峥、南门太守诚意推荐!读者评论:“对于历史不感兴趣或是怎么也记不住典故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宝藏。”《乱世三部曲》含:《魏晋:历史大变局下的个人命运》《南北朝:帝国黎明前的生存启示录》《隋朝:走向伟大帝国的开端》,魏晋、南北朝、隋朝一起读!一口气看完400年乱世史。
大美中国(套装全八册)
6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0%
本书通过对我国古代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古代各特定时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如自由与法则的关系、朴素与繁华的关系、通俗与典雅的关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壮美与优美的关系等)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
我书架上的神明
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2%
《读书》前执行主编王焱说:大凡在学问中讨生活的人,对于让外人参观自己的书房这件事,大都心存忌讳。他们视自己的秘密书架,好比金屋里藏的阿娇,或者贪官的银行户头,不到万不得已,那是绝不愿意轻易示人的。 而今真是难得,72位学者竟敞开心扉,向读者介绍自己喜欢或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书。其中多是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包括政治、经济、文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旧制度与大革命》《鲁迅全集》等。也有符合大众阅读口味的通俗读物,比如四大名著、金庸的小说等。当然,更有带着浓郁时代色彩的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毛泽东选集》等。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4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5%
《李清照及其接受史》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关资料中爬梳抉择,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认为后人对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认知和看待她的立场经历了层累性的改变,几乎所有关于李清照的惯常言论都是经过精心阐释的产物,只有经过传统这一棱镜的折射后,李清照才为正统文化所接受。后人为了强化她的传统形象,在明代结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杂了后起的拟伪之作。作者将数世纪以来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赘层层剥离,以重构一个接近本来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数世纪以来颇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南京传
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1%
《南京传》是中国历史的别传,一部以南京为基点的中国史,读懂南京,就是读懂中国历史。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城市历史,从211年孙权迁治,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作为一位公认的文章大家,叶兆言对他写了四十年的南京有着独特理解。在这部集其四十年写作大成的《南京传》中,叶兆言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历史: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秣陵,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东吴霸业、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南京如何一步步走来?秣陵、建业、石头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称有何历史意义?从竹篱笆到明城墙,城市建制怎样演变?孙权、萧衍、李白、颜真卿、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朱元璋、朱棣、利玛窦、张之洞、孙中山,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样不朽的传奇?……叶兆言南京人立南京传,文学家亦史学家,“透过南京这扇窗户看中国历史”,抽丝剥茧、细细道来。在这里,南京不仅是一个叙事空间,更是一个极目远方的平台,而《南京传》,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以南京为基点的中国史。
戴建业作品集(套装共9册)
4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5%
“戴建业作品集”,是华中师范大学博导、数千万人点赞的网红教授戴建业作品的首次结集出版,共九种,涵盖戴建业教授三十年来撰写的经典普及作品、学术专著和社会随笔。整套文集既能窥见戴建业教授扎实的学术功底,也能品味他机智迷人的表达方式,更能感受一名大学者真率洒脱的风范。《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国民教授三十年研究,讲透《世说新语》。《戴建业精读老子》国民教授逐篇精讲,带你畅快读懂《老子》。《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自然真率,楚人风范,陶渊明千年之后真知己。《诗囚:孟郊论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国民教授带你走进“诗囚”的心灵世界。《两宋诗词简史》272首两宋绝妙诗词大盘点,苏轼、李清照、陆游等54位名家全收录。《六朝文学史》国民教授趣解陶渊明“种的个鬼田”,讲透迷倒众生的六朝文学。《文本阐释的内与外》国民教授精选论文首度结集,深度剖析庄子、陶渊明、李白的文学魅力。《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不懂典籍分类,就不明白两千年知识传承,国民教授带你摸透古代学问的路径。《你听懂了没有》国民教授80篇精选随笔首度结集,有才有识,有情有趣!
曾文正公全集(共16册)
2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5%
梁启超、胡适力荐!无删改,传忠书局刻本,权威定本!曾国藩讲透中国传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传世经典!梁启超一天读三遍,一辈子带在身边的精神支柱!胡适认为《曾文正公全集》实在是基础限度的国学经典!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全集》作为底本,简体横排,完全无删改足本。光绪帝钦定,李鸿章校刊,李瀚章编撰。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全书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由当时数十位学者、名流、官绅编辑而成,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的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之后世。这一部《全集》由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主持编校,并由李瀚章亲自写序。参与编校的人员都是当时一流的文人名士,包括黎庶昌、沈葆桢、丁日昌、彭玉麟、刘秉璋等35位。全书包含首卷一卷,奏稿三十卷,书札三十三卷,十八家诗抄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抄二十六卷,批牍六卷,文集四卷,诗集四卷,鸣原堂论文两卷,经史百家简编两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两卷,杂著四卷,年谱十二卷等。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
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0%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历史经验的总结,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具有民族传统和东方特色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2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为大学中文系学生编选的一部基础课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为其一册,其所选作品,尽量采用通行的古籍版本,与其他版本不同的语词,不单作校勘,极有必要说明者,于注释中顺便交代。对入选的作品,全部做了必要的注释。各册后附“教学参考书目”,以便于授课教师备课、学生研修检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是为配合文学史课的教学,按照历史的顺序,选注自先秦至二十世纪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历代主要文化的优秀作品凡三百馀家千馀首(篇)。入选篇目以经过历史选择的传世之作为主,注意突出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的代表作。兼顾到不同流派,风格,以便与中国文学史的教材相呼应,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及其演变的风貌。然章回小说因限于篇幅,且一般较通俗易懂,故不作节录,只是第三、四册的“参考书目”中列入应读之章回小说书目。戏典作品,亦仅节录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剧作之佳折佳出。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全二册)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5%
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正式建校,1946年7月31日停办,在抗日战争时期教学、研究不辍,保存了重要的学术资源,培养了大批未来的学术骨干。对这一过程,郑天挺先生参与始终,始以教授膺聘,自1940年起担任总务长,主持教务、校务等工作。此期间郑先生坚持记日记习惯,其日记起1938年1月1日,讫1946年7月14日,中阙1941年5月至12月、1943年3月22日至4月10日、1945年11月4日至12月31日。其起讫时间,几与西南联合大学相始终。其中1941年5月至12月是记了不慎遗失了,其馀缺失的是未曾记的。郑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担任总务长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副主任等要职。总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各种工作、人事的纷繁错杂,其中矛盾棼丝难理之状况,可想而知。如经费的申请与分配、宿舍的建设与管理、岗位的设置与变动、教工的安顿与调动、学生的招收与教育……诸端,均须一一过问,而郑先生于此时,展现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无私热忱和超人才能,使得事事得宜。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绩彪炳史册,在这中间,郑先生的管理工作功不可没。日记作为郑先生记录事务,梳理思路的重要工具,不出意料地该载了大量有关校务的事件和处理措施,故称作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史级材料,殆非过誉。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1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2%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王国维指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朱光潜说:陶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
文学文本解读学
2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6%
作者认为,西方文学理论对解读文学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应该追求对审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观直接分析:隐性矛盾;第二,微观间接分析之一:艺术感知的还原;第三,微观间接分析之二:情感逻辑的还原("无理而妙");第四,宏观比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第五,历史语境的还原,等等。
中国文学十五讲(第二版)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6.7%
中国文学十五讲(第二版)作家作品为中心,选择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若干闪光的亮点和精华,也就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加以论述,以生动典型地反映出中国文学民族传统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艺术的高度成就。除了介绍有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活和思想、文学创作的基本特色等以外,还着重从审美的角度对作品做具体的赏析,帮助读者获得生动鲜活的认识,提高分析和鉴赏的水平,是一本很好的古代文学入门书。此次修订纠正了部分讹误,增加了部分重点作品的原文和解读,内容更丰富、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12人今日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是为大学中文系学生编选的一部基础课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各册后附“教学参考书目”,以便于授课教师备课、学生研修检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所选作品,尽量采用通行的古籍版本,与其他版本不同的语词,不单作校勘,极有必要说明者,于注释中顺便交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对入选的作品,全部做了必要的注释。
留白:秋水堂文化随笔
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3%
《留白:秋水堂文化随笔》收入了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十二篇关于文学阅读、文化批判的文章。《神曲》中但丁的旅程,是对阅读的象征;但丁的向导,是前辈诗人维吉尔。在《留白》里,田晓菲教授亦开启了一场阅读之旅:从《红楼梦》《金瓶梅》《牡丹亭》《十日谈》等古典文学,到金庸的武侠小说、艾柯的历史小说,以及作为文本谛视的《大话西游》《弗里达》等电影作品。《留白》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阅读的产物,传达出作者对当下活生生的社会文化和现实的关怀与思考。
古诗十九首初探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2%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的优秀代表,历代诗论家都对它评价极高,推崇备至。马茂元先生早年曾潜心研读,对各家注释都有所涉猎,在此基础上,他博采众长,纠正了前人注解的错误,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诗歌的艺术进行了极为精妙的分析。本书深入浅出、语言优美流畅,是古诗研究的典范之作。
南渡北归·南渡(增订版)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2%
本书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中国人的心灵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3%
这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文学史。鲍鹏山认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本书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下至《红楼梦》三千年中国文学名家、名作的新异解读和诗意感怀,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展示这个民族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在书中我们看到,感情热烈而思想敏锐的鲍鹏山,以其极富个性的文字带领读者,去寻找那些在文学中避难的心灵,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6%
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出民国初期留学归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林徽因属于从传统的“士”转往新型知识分子的路途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人。这代人幼年时,接传统的余绪,立德、立功、立言是常念的道理,求学时经“五四”洗礼,留学欧美,受现代的学术训练,又培养了一股子穷究事物本源的执着。这两者结合,就决定了他们的安身立命是要以自己对知识和专业的追求,传承文脉的使命和责任,给予战乱和变化中的祖国以“实质性”的影响,推动一个大国的艰难转身。这在他们的时代,意味着事倍而功半,意味着痛苦和磨难,也意味着,极有可能会失败,最终淹没在时代洪流的大漩涡中。自然是千难万难。所以我们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生近似于愚的勇气和坚持,也看到他们出人意料的软弱和改变。他们在斗室里漫卷诗书,也在暗夜里苦痛追问。和短暂的荣耀相比,疑问和困惑不息,追随了他们一生。最终,他们成了逆时代的力量,成了最忠诚的反对者,在孤独和寂寞里走到生命的尽头。风雨琳琅的时代,安身立命的那个东西,决定的是人一生的命运。
诗品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9%
钟嵘《诗品》自近代以来备受关注,出现过一些重要的注本,在字句考订、典故追溯、文意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尤以古直《钟记室诗品笺》和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最为重要。此次整理,将古直的《钟记室诗品笺》和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合为一册。
七发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6%
汉代辞赋家枚乘以《七发》写七事,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田晓菲披沙拣金,同以《七发》为题,解读陶渊明、萧纲、谢灵运、汤显祖、郁达夫等七位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兼顾不同题材,连接不同时代——从诗歌、戏曲到小说,从六朝文学至现代文学,精华迭出,识见深邃。
簪缨世家:六朝琅邪王氏传奇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1.3%
六朝琅琊王氏家族,历世十几代,延续三百年。与六朝另一望族谢氏相比,王氏家族更重权位功名,所获得的政治权势使其成为中国名门望族。王氏子弟具有“与时推迁”的精神,善于进取机变,不断适应政治形势。其家族历史不仅是一部两晋南朝的权力更迭史,而且是一部思想流变史。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王氏世代书法家则标识着这个家族的另一种更为永恒的风流。
中华文明史(1—4)(精装)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5%
本书荟萃了北京大学人文学科众多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心得的基础上,力求在理论、观点、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尤其致力于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系统论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同时,图文并茂地展示出各个时期文明丰富多彩的面貌,着重叙述了各个时期文明的亮点、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揭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是一部具有当代意识和前瞻性、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中华文明史。
中国文学史纲·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学(第四版)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5%
《中国文学史纲要》勾勒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史实、重要作家、重要文学流派、重要文学成就,编著者均为著名文学史家。与一般中国文学史详细叙说的写法不同,纲要旨在简明扼要地对文学史作系统概述,突出文学史上的重点现象,便于读者掌握,是中国文学史最好的入门书。本书是四册中的第二册,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纲要。
南渡北归·北归(增订版)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5%
本书是《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自由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文献学概要(修订本)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8.0%
本书是大学文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文献学课程教材。全书深入浅出地讲述文献学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整理方法等等,既可作教材,亦可作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和工具书。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国文学思想通史)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0%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所著,是一本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专著,上起建安,下迄隋朝建立前夕,探讨三百八十余年间文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种种理论问题等,探讨其历史发展面貌的同时也对其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南渡北归·离别(增订版)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4%
本书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日读古诗词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6%
诗赋不产生思想,却对应一天天具体的日子,吟诵具体的天时地利人情。一代代的诗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汇成了一个巨大的宝库。我自己觉得,这本小书的实际价值:一是,对应一年四季中的每一天,我们可以将古人的诗意移植进自己的体会,那每天就都能在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在莺飞草长、蝉鸣云飘、蛩吟桂香、霰舞鹊应中,过得诗意横溢;二是,较之一代代古人,我们的语文水平真的是在日益退化。那么,这本小书又实在可成为每天的语文课,来重补我们的语文。唐诗宋词里的意境与用词,不是好的语文课吗?——朱伟古诗词是我们理解古人诗意化生活方式的一把钥匙。这本《日读古诗词》角度独特,是作者四五年来,从选诗到精度、延伸阅读、分享诵读情趣的记录。作者按一天天的日子,寻找古人在吟诵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时流露的生活态度。通过系统梳理,追踪蹑迹,是这本书成为承袭古人典雅生活,沉浸在诗情画意中享受每一天的实用生活指南。《日读古诗词》,可谓有趣的语文读本。
拓跋史探(修订本)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0%
此书是其代表作《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之后唯一的研究新论。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五胡十六国这一破坏性特别突出的时代得以结束,归根结柢是五胡日趋融合,其主要部分终于陆续积淀在农业地区而被汉族文明逐渐同化之故……但是,在这漫长过程行将结束而又尚未结束的时候,为什么是拓跋部而不是别的部族担当了促死催生的任务呢?这就涉及拓跋部的历史定位问题和北魏政权定位问题。”特别要强调的是,作者真正着手是在90年代后期开始的,古稀之年又大病之后,用他的话说,自己是“衰年涉入拓跋史题,甚感力不从心”;众所周知,研究拓跋史又资料奇缺,“结论难下”,存在大量史实上的“模糊区域”,田先生决心拓荒,“近年以来,由于未见有多少新史料出现,史学界在这方面探索的热情显得比较消沉。我希望自己所尽的绵薄之力能引起更多有志者的兴趣,共走探索之路。”
我们的中国(套装共四册)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5%
著名学者李零历经十余年,在中国各地一边考察一边读书,探究古代历史,思考当下问题,推出本专题论著集。
唐诗学书系(全十七册)
2人今日阅读
《唐诗学书系》包括《唐诗学引论(增订本)》、《唐诗书目总录(全二册)》、《唐诗总集纂要(全二册)》、《唐诗论评类编(全二册)》、《唐诗学文献集粹(全二册)》、《唐诗汇评(全六册)》、《意象艺术与唐诗》、《唐诗学史稿》8种共17册。
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传奇
7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6%
六朝陈郡谢氏家族,历世十几代,延续三百年,其风流子弟均为六朝名士的代表,与琅邪王氏并列当时最显赫的家族。谢氏家族世代怀抱适情悦性的生活理想,“朝隐”的处世态度,讲究风神仪表,纵情山水诗歌。在那样一个乱世,诞生了这样一派源于老庄心态的名士家风,聪慧俊秀、狂狷放达的谢家子弟虽最终消亡于严酷的政治环境,然其芝兰玉树般的风神何尝未留在后人吟咏的诗篇之中。本书以十几位谢氏子弟的才情风貌和人生际遇作为主线,纵横交错地勾勒出六朝三百多年的政治图景及士人心态,展现出这个家族的精神传统在不断变幻的大环境下的传承和变迁、融合与抗拒,直至消亡的过程。
陶渊明传(中华名人传)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5%
陶渊明的归隐,是真正的归隐。他的生平或许能为你提供另一种人生选择。当今有人的所谓归隐,不过是类似于东晋时的隐士,借归隐来“买名邀誉”。而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发自内心的厌恶。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岳南作品集:一代大师们的经典重现(共6册)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1%
本套书共6册,分别为《南渡北归.南渡》《南渡北归.北归》《南渡北归.离别》《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陈寅恪与傅斯年(全新修订版)》《那时的先生》。
那时的先生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第一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这个被傅斯年称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