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增订版)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8%
豆瓣9.2超高分推荐!厦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力作!运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分析中国传统家族组织的动态理论模型!
涛声回荡:杨国桢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共同主办的“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庆贺杨国桢教授80华诞的论文集。书中“大会演讲”收录37位学者在大会上的现场发言;“‘海洋与中国研究’新书首发式”收录三位学者对杨国桢教授新近主编的“海洋与中国研究丛书”特点的总结与推介;“学术述评”收录杨国桢教授的博士生撰写的2019年海洋与中国研究述评;“活动纪事”收录25位作者关于本次大会从筹备到闭幕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学术忆往”收录了16位学者回忆与杨国桢教授数十年来的交往历程。
乡族与国家
《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收录了作者探讨闽台传统社会的16篇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乡族组织与共有经济、家庭结构与宗族组织、民间信仰与仪式传统、地方行政与社会转型四个专题。这些论文的共同主题,在于通过考察明清时代的乡族组织与地方政治,探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
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导言/郑振满 陈春声(1) 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 造像记所见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国家观念 ——北朝村里社会研究之/侯旭东(10) 宋明时期潮州地区的双忠公崇拜/陈春声(42) 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与乡土观念 ——以潮汕双忠公崇拜为例/黄挺(74) “建构”政权,“解构”迷信? ——1929年至1930年广州市风俗改革委员会的个案研究/潘淑华(108) 社会风俗与民众心态 “虚耗”鬼的由来与禳除习俗 ——中国岁时节日体现的民众心态/常建华(123) 明清以来妇女的宗教活动、闲暇生活与女性亚文化/赵世瑜(148) 神祗崇拜与地方社会的变迁 近世江南金总管考/滨岛敦俊(183) 传统商镇主神崇拜的嬗变及其意义转换 ——江西吴城镇聂公崇拜的研究/梁洪生(222) 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分类信仰与分类械斗/颜章炮(263) 乡村庙宇与家族组织 方仙翁庙考 ——以淳安县方储庙的宗祠转化为中心/朴元熵(281) 村庙祭典与家族竞争 ——漳浦赤岭雨霁顶三界公庙的个案研究/张宏明(302) 社区组织与村际关系 明清福建里社组织的演变/郑振满(335) 香港长洲岛的神庙、社区与族群关系/蔡志祥(354) 群体与对立之象征 ——香港新界地方天后崇拜活动/廖迪生(382) 祭祀圈与民间社会 ——以平阳县腾蛟镇薛氏忠训庙(大夫殿)为例/钱杭(399) 大洲岛的神庙与社区关系/刘志伟(415)
民间历史文献论丛(第1辑):族谱研究
《民间历史文献论丛(第1辑):族谱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族谱的编纂与生产、元代族谱研究、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族谱的纂修、刊印、避讳及其家国互动关系初探、祭谱与游谱:有关闽西客家族谱相关仪式的笔记、选择的记忆:以《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为例、网上织网:当代亲属关系的建构、族谱与时代变迁、文献与时代:嘉庆《万载高村李氏谱(东房)》纂修考略等。
民间历史文献论丛:碑铭研究
在中国现存的历史文献中,碑刻和铭文可能是最为常见的文献形式这些留存至今的历代碑铭,究竟留下了怎样的历史记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念?记述了哪些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哪些历史变迁过程?《民间历史文献论丛:碑铭研究》是厦门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编辑的《民间历史文献论丛》第二辑,集中展示了中外学界近年来碑铭研究的新最成果。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漳州府分册(全四册)
本书辑录并点校福建漳州地区自唐代至民国的内容或背景与宗教有关的碑铭1771通,其中八成以上都是编者30多年来带领几代师生上山下乡、走村串庙访得的一手史料,实物正在遭受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而陆续消亡,内容涉及儒释道、祖宗崇拜、圣贤崇拜、丰功伟烈/名宦乡贤/忠孝节义祭祀、鬼神巫蛊、天人感应、风水学说等,切入传统中国政教和民俗生活的繁多截面,展示了地方社会变迁的广阔图景。
庄寨密码——研究永泰文书与山区开发史研究
本书是史学界利用永泰庄寨所藏古代契约文书、族谱等历史文献解读庄寨历史文化的第一本论著,涉及珠峰谢氏家族与钦察寨;辅弼张氏家族与青石寨;三洋鲍氏家族与爱荆庄;盖洋郑氏家族与“三对厝”;锦安黄氏家族与“父子三庄寨”;湫口地域社会与山寨黄氏家族;盖洋碓头村的聚落形态与族群联盟;涤头林氏家族的生计模式与庄寨建筑;紫山杨氏家族的山林经济与文化建构等。将其中的原始资料碎片放到时空背景和文献海洋中关联考察,揭示庄寨(群)的来历和深层内涵,试图对永泰庄寨的家族、宗族、乡族、村落和山区历史做出宏观考察,揭示家族活动轨迹及其与山区开发的互动关系。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泉州府分册)(竖排版)》内容简介:天心厌乱,我泉其有豸乎?惟是法久则易驰,事久则生玩,又使惊心触目,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惩祸于既往。是非勒石不为功,合行出示垂禁。为此,示仰刘、蔡、洪都各乡人等知悉:尔等须知,械斗一事,怨毒最深。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友其亲,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不戒哉!思之,思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过此以往,务宜痛改前非:水为厉禁。勿因睚眦细故,旧怨复萌;勿因口角微嫌,前仇顿作。勿得弱肉强食,须知桑梓敬恭;勿得尔诈我虞,须念朱陈婚媾。父戒其子,兄勉其弟,立去会盟之习,潜消强弱之形。相助相扶,兴仁兴让,化互乡为仁里,卖佩刀以买牛。是则本府所厚望焉。倘仍蹈前愆,定当立置重典。恐天网恢恢,尔时必不能幸逃也。懔之戒之毋违!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