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礼记注
2人今日阅读
《礼记》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与《仪礼》《周礼》并称“三礼”。《礼记注》由东汉郑玄注《小戴礼记》四十九篇而成,是《礼记》的重要注本之一。郑玄精通《三礼》,其《三礼》注为世所重。本次整理以宋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刻本为底本,宋余仁仲万卷堂家塾刻本、宋婺州义乌蒋宅崇知斋刻本、江西书局阮刻《礼记正义》为参校本,加以整理。全书采取繁体横排的形式,施以现代标点符号,并加专名号,力求为读者提供一部既可靠、又便于利用的《礼记注》读本。
孝经正义
《孝经正义》是对《孝经》郑注的疏解,旨在以传统的方式,提供一部对郑玄《孝经注》的详尽的疏解本。 在《孝经》学史上,最重要的注本当属流行于汉末至中唐的郑玄《孝经注》。可惜宋代以后,《孝经注》亡佚。有清一代,学人蒐集郑玄《孝经注》不遗余力,最具代表性的是严可均辑本。皮锡瑞以之为据,作《孝经郑注疏》,成为清代《孝经》学最典型的注本,也是今天理解《孝经》最重要的注本。而百年来敦煌遗书出土,发现了许多郑玄《孝经注》残片。 《孝经正义》的特点有三:一是在经文上,还原唐明皇《孝经御注》改经之前的经文,提供一个更为古老的今文《孝经》文本。二是根据新出土敦煌文献,结合严可均、皮锡瑞所集郑玄《孝经注》内容,提供一个今天可见最为完整的《孝经》郑注本。三是对郑注《孝经》进行全面系统的疏解,即以清人解经的方式,详尽疏释《孝经》经文、郑注,力求提供一个能够代替皮锡瑞《孝经郑注疏》的注本。
易纬辨终备
易纬辨终备案《辨终备》,一作《辨中备》。《后汉书·樊英传》注“《易》纬凡六”,为《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而终以此篇。
戒子益恩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仪礼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易纬乾元序制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易纬是类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易纬辨终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易纬坤灵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礼记正义(全三册)
本书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学习、研究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汉代有郑玄作注,唐代有孔颖达为之正义,都是古人对《礼记》的注释,是今人阅读研究《礼记》的重要版本。今归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由吕友仁先生以影印宋绍熙刻本《礼记正义》校以品本,并将唐陆明《经典释文》中《礼记音义》,分别插入经、注各条之下,以方便读者。 校點前言 禮記正義序 卷第一 曲禮上第一 卷第二 曲禮上第一 卷第三 曲禮上第一 卷第四 曲禮上第一 卷第五 …… 卷第七十 燕義第四十七 聘義第四十八 喪服四制第四十九 後序 附錄 四庫全書總目禮記正義提要 禮記注疏校勘記序 宋本禮記注疏跋 禮記正義七十卷跋 禮記正義七十卷跋 禮記正義七十卷跋 禮記正義七十卷跋 禮記正義校勘記附識 重印禮記正義校勘記序 禮記正義古鈔殘本及單疏殘本跋
毛诗
暂无简介
毛诗注疏(平装上中下册)(十三经注疏)
《诗经》是周代至春秋时代诗歌的总集,由汉代毛亨作传的称为《毛诗》,汉代郑玄曾加以笺注。到了唐代,孔颖达又为之作疏,称为《毛诗正义》或《毛诗注疏》,后人将之列为《十三经注疏》之一。《十三经注疏:毛诗注疏(全三册)》对《毛诗注疏》的标点校勘整理,以日本足利学校所藏的南宋刘叔刚一经堂刊刻的《毛诗注疏》为底本,此本是真正的宋刊十行本,是目前能找到的很好的本子。参校本则博采众书,如唐石经、阜阳诗经残简、《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巾箱单注本、嘉庆二十年阮元所刻注疏本等等,达数十种之多。校勘成果则撰成《校勘记》,附于每卷之后。
仪礼注
《仪礼》,秦汉时代称《礼》《礼经》,是关于早期中国政治社会生活各方面礼仪的典籍,涉及贵族(主要是士)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早期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核心典籍,也是当今文史哲研究的基础经典之一。《仪礼》注家众多,而皆宗郑玄,郑注是今天研究《仪礼》者最重要和最权威的参考。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覆宋严州本、张敦仁本为校本,并参考了阮刻《十三经注疏》。同时,对《仪礼》进行了分段标识,标注章义,使阅读更加方便。
十三经古注
自唐宋以来,流行的《十三经》注本多为注疏合行,卷帙浩繁,翻检困难。为便于使用,明崇祯年间永怀堂刻本《十三经古注(共11册)》是由郑玄编著,删汰极其繁冗的唐宋注疏,保留汉晋古注,使后学者既可清晰阅读郑玄、王弼等一代经学大师的经典解读,又可免去注疏杂陈无从下手的困扰。这种简约的优势,尤其适合今人检索和阅读。
六艺论(一函一册)
暂无简介
周易郑注导读/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
东汉末郑玄遍注群经,统一了两汉经学,是两汉经学集大成者。晚年所撰《周易注》是两汉易学抗鼎之作。该作既秉承费氏易学传统,又发明与融通以爻辰、爻体、礼象、互体与训诂注《易》,对后世易学产生深远影响。作者积十几年之功,通过疏理前贤研究成果,对郑氏易注做了细致整理和深入研究,使郑氏易学微言大义,再现于世,为当今海内外郑氏易为重要研究成果。
宋本礼记郑注(附宋本孝经御注)
暂无简介
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周礼注疏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周礼》问世后,注家蜂起,门派林立,莫衷一是。东汉郑玄会通各家之说,作《周礼注》,一举取代了各家之说。唐代贾公彦又为《周礼》及郑《注》作《周礼疏》,成为《周礼》的又一功臣。
诗经(线装本 套装1-5册)
《诗经》又称《诗》,是我国现存一部诗歌总集,所録多为先秦民歌,相传原有三千余篇,后经孔子删订,成为今天所见的三百零五篇。这些诗歌,根据音乐风格和采诗地域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分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墉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和《豳风》,“雅”分《小雅》和《大雅》,“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根据所载内容不同,它们又可分为婚恋诗、战争诗、徭役诗、农事诗、宴飨诗、祭祀诗、怨刺诗等。 《论语·季氏篇》称“不学《诗》,无以言”,《阳货篇》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可见,在孔子时代,《诗》已经很受重视。到了汉代,它被列为官方学术,与《周易》、《仪礼》、《春秋》、《尚书》并称“五经”,地位尊崇,研究者甚伙,出现了《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四家并行的局面。据《史记》、《汉书》所载,“齐”指齐人辕固生,“鲁”指鲁人申培公,“韩”指燕人韩婴,而毛则指鲁人毛亨(世称大毛公,所撰为《毛诗诂训传》。后传给其侄毛苌,世称小毛公)。西汉时,《毛诗》较其余三家,处于弱势地位,直到东汉硕儒郑玄(公元一二七—二〇〇年)为之作笺,才显赫于世,成为人们诵习的主要文本,与此同时,其余三家日渐式微,最终亡佚。此线装本《诗经》,就是对《诗》毛传郑笺的点校整理。
儒藏(精华编49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
《儒藏(精华编49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收录《礼记正义》卷一至卷二十五,包含《曲礼上》《下》、《檀弓上》《下》、《王制》《月令》六篇。《礼记正义》七十卷,为唐孔颖达奉敕所撰五经正义之一,吸收大量南北朝学者义疏之作,为礼记注疏集大成之作。此次《儒藏》所收《礼记正义》,以中华再造善本八行本《礼记正义》为底本;以日本足利学校八行本、潘宗周宝礼堂宋元递修本、宋余仁仲万卷堂本、宋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本、仿宋相台五经本、阮刻南昌府学本为校本。部分篇目与近年出土简帛文献对校。校点者吕友仁先生学殖渊博,致力于《礼记正义》研究多年,目前学术界《礼记正义》整理本,无出其右者。此次吕先生在其原校点本基础上,修改原校点错误近千处,为后校转精之作。
孝经古注说/孝经文献丛刊(第一辑)
本書收録唐代及唐代以前《孝經》的注釋和義疏,包括魏文侯《孝經傳》(王謨、馬國翰二家輯本)、《孝經長孫氏說》(馬國翰輯)、后蒼《孝經后氏說》(馬國翰輯)、張禹《孝經安昌侯說》(馬國翰輯)、董仲舒《孝經董氏義》(王仁俊輯)、馬融《孝經馬氏注》(王仁俊輯)、《孝經鄭注》(洪頤煊、嚴可均、臧庸、黃奭四家輯本)、鄭偁《孝經鄭氏注》(王仁俊輯)、王肅《孝經王氏解》、韋昭《孝經解讃》、殷仲文《孝經殷氏注》、謝萬《集解孝經》、《齊永明諸王孝經講義》、劉瓛《孝經劉氏說》、蕭衍《孝經義疏》、嚴植之《孝經嚴氏注》、皇侃《孝經皇氏義疏》、魏真己《孝經訓注》(以上并馬國翰輯)、劉炫《古文孝經述義》(據日本藏古寫本整理,又錄馬國翰輯本)、元行沖《御注孝經疏》(馬國翰輯)、舊題孔安國《古文孝經孔傳》,凡二十一種。諸書所據版本爲: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清道光咸豐間歷城馬氏刻同治十年濟南皇華館書局補刻本;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續修四庫全書》影印稿本;黃奭《黃氏逸書考》,《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道光黃氏刻民國二十三年江都朱長圻補刊本;王謨《漢魏遺書鈔》,《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嘉慶三年刻本;洪頤煊《孝經鄭注補證》,清嘉慶六年長塘鮑氏刻本(《知不足齋叢書》之一);嚴可均《孝經鄭注》,光緒八年粵東刻本(《咫進齋叢書》之一);臧庸《孝經鄭氏解》,清乾隆至道光間長塘鮑氏刻《知不足齋叢書》本;劉炫《古文孝經述義》,二〇一六年崇文書局林秀一《古文孝經復原研究》影印日本京都大學縮微膠卷本,并參考日本林秀一的校勘記;舊題孔安國《古文孝經孔傳》,乾隆四十一年長塘鮑氏刻本(《知不足齋叢書》之一,內有日本太宰純音),參校日本寶曆十一年紫芝園刻本。
周禮注疏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周礼》问世后,注家蜂起,门派林立,莫衷一是。东汉郑玄会通各家之说,作《周礼注》,一举取代了各家之说。唐代贾公彦又为《周礼》及郑《注》作《周礼疏》 ,成为《周礼》的又一功臣。后代读《周礼》者离不开这两家。但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繁多,讹误日增,又无标点,今人读之,困难重重。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八行本《周礼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蜀石经》以及历代善本,并吸收了国内外各家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新式标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可以说,整理后的《周礼注疏》是目前为止的最好的本子。
影印金刻本婺州本周礼
本书为“重归文献”系列丛书之一种,是非常重要的礼学研究、版本学、文献学研究基础文献。采用彩色原大印刷,力求全面反映底本原貌,为研究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文献资料。并附有著名版本文献学者乔秀岩、叶纯芳撰写的解题和研究文章。《影印金刻本婺州本周礼前言》,对于两版基本状况、两版文本关系做了简明扼要的比较和梳理;《版本解题汇编》《金刻本周礼商榷——兼论婺州本周礼》,著录历代藏书目、版本研究者关于两本的解题简介,并详细比对两本文字,厘清两本的关系,谨慎推出金刻本或为婺州本之参考底本之一的结论。
周禮註疏(全三冊)
本套书主要包括:《周礼注疏(繁体竖排版)(上册)》《周礼注疏(繁体竖排版)(中册)》《周礼注疏(繁体竖排版)(下册)》。《周礼注疏(繁体竖排版)(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十三经是儒学的基本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对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虽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边缘,难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 如果说二十四史是以记实为本,纵贯古今,鉴往说来,宣彰资治,更多发挥的是实用的镜鉴的作用,那末十三经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灵魂。自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立于学宫之后,直至清代,经学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制定国策的理论依据,是士农工商各色人等齐家立身的行为规范。不仅如此,十三经还被法典化,于是有了春秋断狱气“礼”成了礼法气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不教化,于是儒学成为国学、国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广到所有官私学校之中。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包括目不识丁之人在内的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心解礼经
宗教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面宝镜,上帝、神圣、仙佛等具有全知全能力量的偶像,其实就是宝镜里的自我。因此,宗教本身就是人类发现并外化自我本质的一条根本途径。 它是感情的依托,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如佛家的智慧、道家的玄思、儒家的经济,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华夏民族的遗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责无旁贷,应该予以继承和发扬。 《三教九经丛书》乃从浩如烟海的儒、释、道三教经典中,选出最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九部著作,采用最权威的注本,校勘标点,简体横排;加以白话翻译,直指要义;配以漫画示意,启迪悟性;以公同道,以广流传。 悟彻三教,认识传统,也就掌握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三教合一,万法归宗。认得三教理,悟就一心人。成圣为仙,得佛做祖,全在自我! 一函书在手,可以陶性情、澡精神、开智慧、修大道,可以赠同道、娱佳宾、供家藏、传万代。恭祝读者:除恶扬善,功德无量;无牵无挂,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