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1人今日阅读
第十二卷是对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分国别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分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语言研究、历史考古研究、哲学宗教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社会学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七个系列,选收范围包括专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工具书等。
世界佛教通史(第8卷)中国南传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1人今日阅读
《世界佛教通史》由14卷15册构成。一至二卷叙述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发展、兴盛、衰亡乃至在近现代复兴的全过程。三到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九到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十二卷分章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主要国家佛教的全景式描述。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该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史学和哲学方法为主,并且借鉴考古学、文献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范围内的佛教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当代东南亚宗教与政治
东南亚宗教与政治研究呈现出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展示出广阔的探索空间。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围绕东南亚各国的宗教政策与管理模式、宗教文化交流与中国-东南亚民心相通、东南亚宗教的多元交汇、东南亚华人的跨文化实践、地方社会的宗教生活等多元议题,从多学科、多视角、多元方法探讨东南亚宗教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探讨宗教作为“变量”对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东南亚宗教研究报告.东南亚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聚焦东南亚宗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及价值。在研究路径上,展现出全球视野和整体性特点,通过跨文化交流与互动、宗教间对话与沟通、多元文化交叉呈现东南亚宗教的演化特点。在研究内容方面,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研究东南亚宗教,有助于在更宏观的时空格局中呈现东南亚宗教的发展规律,把握东南亚宗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变量作用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进一步研究东南亚宗教的发展趋势及其现实意义,以期进一步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文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高僧大德、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吉祥!因缘殊胜,今天,“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在景洪隆重开幕,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南传佛教僧团对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专程莅临论坛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真诚的祝福!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同根同源,法脉相承,共同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这种天然的黄金纽带联系使得双方的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边陲, 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毗邻,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历史悠久, 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法乳同源,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交流的一个文化窗口,而且对当地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跨界与融合:佛教与民族文化的云南叙事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也是一个活态的宗教文化博物馆。对之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佛教与民族文化都以不同方式参与了云南民族文化体系的建构。佛教经由不同路线和地点传入了不同的佛教流派,它们与云南固有的民族文化冲突、斗争、融合,最终沉淀下来,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正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多元、多层次融合,全方位浇灌了红土高原,成就了立体多样性完美融合的七彩云南。其中民族文化形成了云南文化结构体系的一个特殊底色,而宗教文化则在不同时段系统的网格点与民族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以跨界与融合这样的内生性关系特点,完成佛教与民族文化在云南的实践经验和历史叙事。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发展研究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发展研究》以“东南亚宗教与区域社会发展”为主题,聚集国内外学界和宗教界专门研究东南亚宗教的学者,汇集了大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宗教与东南亚地区社会结构、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度探讨了宗教在当代东南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以期为我国社会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东南亚宗教与社会发展研究》由郑筱筠主编。
裕固族
1956年~1958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组织进行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搜集到上千万字的资料,撰写出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的书稿,整理调查资料300余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即《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这次调查为党和政府制定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开创了我国进行大规模少数民族调查的先河,为民族研究搜集与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时至今日,其成果仍然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民族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和反复引述的基础材料。
数字化时代的“互联网+”宗教研究
“互联网 ”宗教研究领域前沿、研究议题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此领域研究的开展需研究者敏锐地发现问题、详地探索机制、深邃地挖掘原理,并提出独特见解。本书分别从前沿研究、数字治理理论研究、理论概念辨析、互联网宗教信息、互联网宗教与数字人文的对话以及研究动态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前沿研究”着重宏观架构和学术前沿,“数字治理理论研究”强调全局性、即时性和跨学科性,“理论概念辨析”紧扣学科框架整构和概念辨析,“互联网宗教信息”注重当代性、应用性,“互联网宗教与数字人文的对话”关注中国宗教学在数字人文方向的开拓成果,“研究动态”聚焦学术交流平台和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主体进展,进而呈现学科制度视角下“互联网 ”宗教研究的体系化建设动态。
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7
本卷《年鉴》由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主编。在栏目方面,特设“特稿及政策”、“宗教政策”、“研究综述”、“实证研究报告”、“年度论文”、“年度推荐”、“年度著作”、“年度会议”、“研究资料数据”以及“年度信息”等栏目,堪称国内宗教研究的“百科全书”。本卷《年鉴》包容性极强,既包括了传统宗教学科各个分支,同时兼顾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以及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够通过本刊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把握当今宗教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