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影像的时代:从库布里克到贾樟柯
2人今日阅读
伴随互联网以及移动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全民影像时代。使用手机记录生活、进行短视频创作,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从精英文化角度看,电影已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大众文化角度看,观影已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本书以小见大,记录了库布里克、塔可夫斯基、黑泽明、李小龙等电影人的生平,不仅是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揭示了时代洪流中电影人的精神内核。
第九次沉思
郭绍敏(中国内地),笔名木旻,男,一九七九年生。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已出版《清末立宪与国家建设的困境》等著作数部,在《中外法学》《读书》《书屋》等期刊上发表文章数篇。
众里寻他:大宋的词与人
南北两宋以“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著称,可文人士子无论在朝在野,依然都要历经无数坎坷。他们或科场失意,或颠沛流离,或壮志难酬,或布衣终老,种种喜怒哀乐从笔端倾泻而出,便是一篇篇流传千古的名作。本书精心选取宋词中的精品之作,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词人的生平,阐述其词作的意境。全书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作者尝试将现代元素和现代故事揉入对宋词的解读中,使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几位词人鲜活而有趣的灵魂以及宋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还可以见证一个繁华与苍凉并存的时代的兴衰起落。
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
本书作者以学术随笔(诗化评论)的形式书写“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且不像格奥尔格那样只书写本民族,而是将眼光投向普遍历史,在普遍历史中重新诠解中华政法文明和历史。本书按历史顺序共分五辑,并辅以大量注释,交待相关知识和背景。第一辑为“古代”,第二辑为“中古(中世纪)”,第三辑为“近现代”,第四辑是“瘟疫、医学与帝国”,第五辑是一些自由诗。
清末立宪与国家建设的困境
国家建设:解释清末宪政改革的新视角;民族国家建设的困境——难以调适的多元认同等。
《三体》的思想世界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获得了雨果奖(2015年,科幻文学的**奖项),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海外具有广泛影响,被认为是真正的文化输出。本书试图评注刘慈欣《三体》的思想世界,以札记的形式、凝练的语言,评之,注之,并辅以大量的学术注释交代背景性知识,可谓兼具文学性、学术性和思想性。
一路风景看不尽:阅读苏力
苏力(1955-,北大博雅资深教授,北大法学院前院长)可能是当代中国最具创造力、最富争议的法学家(甚至可以去掉“之一”)。他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10篇),出版文集/专著12部,译著14部。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与文学、政法和社会制度(中国宪制)、诗歌、修辞学、知识分子等等,其影响早已“出圈”,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创办《法律和社会科学》集刊(cssci),倡导跨学科研究,“超越法律”;他创办《法律书评》集刊,鼓励真正的、有创造性的学术书评。此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字具有诗性气质,他的研究具有史诗旨趣和抱负(尤其他的《大国宪制》一书)。 本书以札记/笔记的形式、尼采的笔法,尝试对苏力的学术和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的解说和评注。
统一的诗人
本书打破时空界限、地理界限,选取了杜甫、李白、李贺、木心、辛波斯卡、博尔赫斯等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集历史、传记、诗歌评论等多重元素于一体,记录了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一生。那些伟大的诗篇来自诗人们无数欢欣和至暗的时刻。通过这些故事,你或许能重新认识这些诗人,就像重新认识一位老朋友,在人生的某一时刻,他曾有过和你同样的悲喜。本书既有对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可以让读者窥探到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可以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