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中国散文史(全三册)
《中国散文史》是我国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体大思精的古代散文通史,其体例之精深、观点之鲜明、思路之缜密、材料之翔实、文字之优美,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填补了古代散文研究的空白,并于2002年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钟敬文先生誉之为"散文有史,创建首推君"。
明清散文精选
郭预衡,教授。直隶(今河北)玉田人。1920年11月生,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1947年又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建国后,历任辅仁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文艺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郭先生学识渊博,学术论著自成体系,为人平和耿介,工于书法。因曾被错划“右派”,居然未能评上北师大资深教授。 2010年8月4日22时57分,郭预衡教授因病逝世。
历代散文史话
《历代散文史话》这里选的,是专谈散文的文章。几十年来,关于历代诗歌、小说、戏曲的论集,见过一些;而关于历代散文的论集,尚不多见。有的同志看到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便再三敦促,要我选辑一本,算是“补缺”。我于是选为此集,聊以充数。 其中大部分是这些年发表过的文章,最早的发表于二十年前。记得阿Q说过:“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好汉)”,但在我,过了二十年,却似乎并无多大长进。例如二十年前曾说“千古文章重白描”,直到今天,我还是这个看法。因此,尽管是“雕虫篆刻”,仍然“敝帚自珍”,并不“悔其少作”。当然,一个人从小到老,思想观点总是有变化的,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对于这些文章我也作了若干修改和补充。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共10册)
暂无简介
中华名赋集成(共3册)
唐宋元明清卷选名赋八十一篇。唐宋文人立于庙堂之上与功名对话,激昂慷慨,从容而自信;此后赋家缅古伤今,从容旷淡到远到纤细精巧。赋如潜流流淌千年,佳作名篇不绝如缕。 魏晋南北朝卷选入魏晋南北朝名赋五十八篇。赋体纷呈,音韵谐畅。伤家园之悲,叹田园之美,嗟忧生之情,显魏晋风度。超前启后,是赋章流布影响为广远的作品群。 先秦两汉卷选入先秦到汉末十三篇,精粹之作尽在此中。先人站在天地之间与神灵对话,气象万千,浑涵汪茫,显磅礴大气,有云水襟怀。 贳通赋史,精华尽收。专家版本,学人必备。 赋曾是“文学恐龙”,统治文坛数百年并影响了此后所有的文学样式。 国学名家郭预衡先生主编,共精选历代名赋一百七十二篇。卷卷厚重,篇篇精粹。字字珠玑,是三千年的文学长廊,潜藏着古人不曾变易的文化基因。 辞赋研究专家释义精当,自出机杼。
先秦散文选注
此“篇”非原书中的篇,指选文。短则几十字,长则数千字。 尚书 3篇 国语 8篇 左传 21篇 公羊传 2篇 谷梁传 1篇 战国策 21篇 论语 5篇 墨子 4篇 老子 11篇 孙子 1篇 孟子 10篇 庄子 8篇 管子 1篇 商君书 1篇 荀子 4篇 屈原 1篇 宋玉 1篇 韩非 6篇 吕氏春秋 6篇 李斯 1篇 逸周书 1篇 晏子春秋 4篇 列子 2篇 易传 4篇 礼记 3篇
古代文学探讨集
暂无简介
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自汉至隋,前后八百多年。其间我国诗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既继承、发展了先秦《诗经》、《楚辞》的光荣传统,广泛、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又在诗体形式、抒情方法、语言运用以及音节韵律方面,大胆而富有创造性地开拓创新。 《汉魏南北朝诗选注》精选诗作三百余首,每首诗作前有作者介绍和简短说明,叙述作者生平思想、诗歌特色及文学成就等,后有注释和解析,揭示诗歌的思想意旨和艺术特征,以时代和作者为经纬,兼顾各个时期、各种风格和流派,突出重要作家,观照民间文学,清晰地勾勒了中华民族这八百多年的诗歌发展形貌。
中国古代文学史4
《中国古代文学史4》主要包括 明代文学、清代文学两个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宋辽金卷
对于自学中国文学史的读者,有了这样一部教材,就可以得到文学史最简明的内容提要和较丰富的参考资料。 这部《长编》是配合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而编的辅助教材,已列入国家教委组织制定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写计划。《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的体例特点是:既不同于一般文学史,也不是资料汇编,而是介乎两者之间。既有文学史的基本论述,又附以相关的资料。论述部分,力求简要,引而不发,以供教者发挥,供学者思考。资料部分,摘引原文,力求精当。遇有歧义,则兼收数说,以供选择。 这部《长编》,和当今某些文学史著作的形式虽有一些不同,但从历史上看,却也并不新。名为“长编”,即取《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的名称,其体例也和《三朝北盟会编》等书有些相似。作为文学史“长编”,又和一般历史著作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2》为国家教委七五规划所定高校文科教材。全书本着鲁迅先生写文学史应“长编入手”及顾炎武提倡撰史应“采铜干山”精神,对前出的几种旧教材大破大立,扬弃了旧教材中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章节,注意从史的角度立论,通过总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发展长河中新的成就与新的特点,探求文学发展长河中新的成就与新的特点,探求文学发展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不仅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填补了旧教材的一些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而且在编写体例上亦有大的突破,同时还提供了较丰富的新研究信息,是古典文学爱好者、古文学史研究者及高等院校文科师生的重要参考书和必读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史》配套的使用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选录范围,起自先秦,止于晚清。为了教学需要,于古代作品之外,酌选了少量近代作品。
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收录范围,起自先秦,止于晚清。为了教学需要,于古代作品之外,酌选了少量近代品。全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四册。(一)先秦秦汉,(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三)宋辽金元,(四)明清。作家的编排,以时代先后为序;作品则先诗文,后小说戏曲。所选作家作品,参酌了历来选本的优良传统,为了与文学史教学相适应,侧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的时代特征。所选作品分量,按照教学实际需要,力求少而精要。有些通俗的长篇,限于篇幅,没有入选。选文一般依据通行版本,遇有文字异同,择善而从。注释则力求简明。在编选注释过程中,参考了诸家同类的教材和选本,获益实深。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是大学文科中国文学史配套教材,选目精当,要而不烦;作者小传和作品题解提供丰富的学术信息,有助于读者在极短的时间里享受中国文学的精神和精华。这是第三册,为宋辽金元部分。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1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为配合《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本书为一卷,包括“先秦编”和“秦汉编”两部分,内容包含先秦和秦汉时期文学史的纲要及纲要引据的材料(包括史实、作品和评述材料),引据材料精确并注明出处,在必要的地方还加以编者的补充说明。内容详实具体,为高等院校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文学史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2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为配合《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本书为第二卷,包括“魏晋南北朝编”和“隋唐五代编”两部分,内容包含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时期文学史的纲要和纲要引据的材料(包括史实、作品和评述材料),引据材料精确并注明出处,在必要的地方还加以编者的补充说明。内容详实具体,为高等院校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文学史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3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为配合《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本书为第三卷,包括“宋辽金编”和“元编”两部分,内容包含宋辽金代和元代文学史的纲要及纲要引据的材料(包括史实、作品和评述材料),引据材料精确并注明出处,在必要的地方还加以编者的补充说明。内容详实具体,为高等院校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文学史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配套的教科书。为适应大专院校文学史教学之需,《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编写,力求简要。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已有全国统编教材,近年以来,又有地方院校合编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力求吸收前此诸书之长,反映目前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三、《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编写注意从实际出发,在论述各种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发展规律时,力求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并着重阐述中国文学的传统特征。四、《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在论述作家作品时,着重从史的发展的角度,指出历代作家的新成就、作品的新特点,不写一般的作家评论和作品赏析。五、《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对于各类文体的发展变化,设有总论加以概述。对于每一作家的各体作品,尽量做到综合论述,以见“全人”,从而突出其总体成就。六、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论述范围,始于先秦,止于清代中叶。但为了教学的实际需要,续写了晚清——近代文学,作为附篇。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
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是为了适应三种需要而编写的。 其一,给讲授中国文学史的某些教师提供一点讲授的方便。 其二,给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 其三。给自学中国文学史的读者提供自学的参考。 编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讲授中国文学史,在基本教材之外,需要一部论述简要而资料丰富的辅助教材。尤其是在中小城市或边远地区图书资料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有了这样一部教材,就可以不必翻检群书而看到一些原始资料,用于教学,比较方便。 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在不能人人自备参考书的条件下,有了这部辅助教材,也就可以补充所学的知识,且有助于自己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