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熙
陶渊明传(中华名人传)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1%
陶渊明的归隐,是真正的归隐。他的生平或许能为你提供另一种人生选择。当今有人的所谓归隐,不过是类似于东晋时的隐士,借归隐来“买名邀誉”。而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发自内心的厌恶。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诗词写作常识(诗词中国普及读物)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5%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钱志煕教授与上海大学的刘青海教授共同编写的《诗词写作常识》一书。该书深入浅出地解答了诗词创作中的常见问题。除介绍格律知识外,又详细解析了法度、炼字、对仗、寄托等诗词创作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指导初学者创作出神形兼备的作品。
李白诗选
2人今日阅读
《李白诗选》乃“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之一种。遵丛书体例,《李白诗选》由原作、注释、评赏三部分组成,前有导言并总序,全书约25万字。本书拣选李白诗精品一百五六十首,加以注释、评赏。注释详略得当;评赏富学识,有见解,多才情,蕴意味:是一本非常难得的质优品高且极具个性特点的好选本。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根据传统诗学的内涵与范畴,并吸取现代诗学的研究方法,对宋诗大家黄庭坚的诗学体系作了全面的研究。联系创作实践与理论批评两方面,深入探究根本说、情性说、兴寄说、学古说、法度说等山谷诗学的重要范畴,并且将它们放在广泛的诗学史与文化史的背景中来把握,凸现山谷诗学渊源深厚而又创新成果突出的整体性格,并就中国诗学史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分体诗学的部分,首次对黄诗各种体裁的创作历史作系统研究,对黄诗艺术作精到分析。全书立论新颖、征引丰富、论证细密,融义理、词章、考据为一体,是宋诗与中国诗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陶渊明经纬
本书是对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全面研究。全书分考据篇、义理篇、辞章篇、影响篇四大部分。在考据篇中,从时地两线索展开对陶渊明的生卒、门第、籍贯与里居、隐居等问题展开全面的梳理与考证,力求对诸多聚讼纷纭的问题做出相对圆满的解决。义理篇主要探讨陶渊明的学术经验与哲学思想,以为己之学与形影神生命观为核心。辞章篇以纲带目,以整体论述陶渊明的辞赋艺术、诗歌艺术、散文艺术的的纲目下,对陶渊明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鉴赏。影响篇试图对陶渊明的影响与研究的历史做出提纲挈领的论述,透过陶渊明的接受与研究来呈现中国古代诗史与文学研究史之一个侧面。本书结合运用传记式研究与义理阐述、文学评论三种方法,力求呈现陶渊明生平与思想之整体,但以问题探讨的方式展开,同时也想对历来的陶学有所总结,并开拓新视域。在纯粹的学术探讨之外,也重视对陶渊明精神世界之阐述,以期对当今社会人们的美学熏陶与人生思索有所补益。
中国诗歌研究史(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诗歌研究史(魏晋南北朝卷) 》是一部系统梳理20世纪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史的论著。全书共七章,前五章按照时间线索,分别梳理了建安、正始、西晋、东晋刘宋、齐梁五个时期以五言诗为中心的诗歌研究情况,作者对相关的学术论题以及重要的学术论著做了阐述和介绍。该书第六章介绍北朝及隋代诗歌研究的情况,第七章是关于这段时期乐府诗歌研究情况的综述。
名师大讲堂:唐诗近体源流
《名师大讲堂:唐诗近体源流》以有唐一代的近体诗为论述对象,并且探源溯流,将各体的发展都追溯到唐前时代,对唐诗体制的渊源流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全书论述唐代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四种体裁在各时期的发展情况,所论及近体诗作家之众、风格之富、体类之丰、作品之夥,是迄今为止有关唐诗艺术研究的著作所鲜见的,而谈诗析艺之中肯、到位,亦颇为难得,可作为唐诗鉴赏读本读。
宋诗一百首
《经典100:宋诗一百首》包括了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郑文宝、柳枝词、杨朴、莎衣、王禹□、泛吴松江、村行、韩琦、九日水阁、寇犟、春日登楼怀归、林逋、梅花、晏殊、寓意、宋祁、落花、梅尧臣、秋夜感怀等内容。
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
《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日晷文库》采用历时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的发展作了系统的考察。其中所呈现的许多重要环节,如神话与先民生命意识之起源,《诗经》与世俗理性生命观的成熟,诸子生命哲学,汉代神仙文化,魏晋生命情结,南北朝佛学生命观,如群峰历历,矗立在历史的时空。生命观念构成了人类意识的核心,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文学的精神风骨所呈现的基质。我国传统的各种形式的生命观,在唐代之前业已形成;我国古典文学表现生命主题的传统,也在唐代之前奠定。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本书作者认为,从东汉中晚期到晋宋之际,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创作传统的确立期。依据此期的诗歌艺术的音乐背景、艺术精神、创作方法与风格,作者提出了魏晋诗歌艺术这一概念,并加以论证。作者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所得,将一诗歌艺术系统分为东汉中晚期、建安、正始、西晋、东晋和晋宋之际六个阶段,对各阶段诗人群体的社会文化特征、审美理想、诗歌观念及诗风演变做了系统的研究。本书视野开阔,新见迭出;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考察。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多种学术奖。此次再版,作者精心加以修订并加注,增加了新的绪论,反映了作者从本书初版以来在中古诗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诗词中国(精装本)(套装全4册)
这一套“诗词中国”普及读物,收录了《诗词写作常识》、《诗词格律》、《怎样赏诗》、《怎样用韵》,共计四种图书。 《诗词写作常识》: 深入浅出地解答了诗词创作中的常见问题。除介绍格律知识外,又详细解析了法度、炼字、对仗、寄托等诗词创作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指导初学者创作出神形兼备的作品。 《怎样赏诗》: 选取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名文四篇,包括张中行、钱穆、施蛰存、王季思的论诗词鉴赏的文章。从大处着眼,揭示学习古典诗词的门径,指出文学与人生的互动关系,讲解各种诗词体式的欣赏方法。 《怎样用韵》: 收录了《中华新韵》、《诗韵举要》、《词韵简编》,是一本简易便携的韵书,知古倡今,适应了不同读者的需求。其中《诗韵举要》、《词韵简编》原为繁体,此次改为简体字,保留了可能产生混淆的一些繁体字型。随着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一些汉字所处韵部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关于用韵,我们提倡“求正容变、知古倡今”。 《诗词格律》: 王力先生的名著,全面介绍了近体诗格律的基本知识,兼及词的格律,是诗词创作的入门必读书。此次改版重排,校正了个别排版中出现的讹误。且这个版本非常便于携带,在候车时、飞机上都能很方便地随时翻阅研习。 这套读本仿古人巾箱本遗意,采用小开本,便于随身携带、随手查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在这套读本的帮助下,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诗词创作实践中来,希望中华诗词这古老的花朵,绽放出新的光华。
乐清文献丛书:乐清钱氏文献丛编
《乐清文献丛书:乐清钱氏文献丛编》所勾沉出来的这一组古代文献,是关于乐清钱氏家族的。以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钱氏吴越国为重要契机,钱氏家族进入五代北宋之际的中国历史舞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至迄今仍被人们视为一个文化上比较有影响的氏族。而学术界对历史上钱姓氏族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受到重视的课题。尤其是在江浙一带,出现了一些以钱氏家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组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临安的钱□研究会,定期召开会议,出版会刊。这个研究会还以各地的钱氏宗亲会为纽带,建立了比较有效的信息通讯网,使钱氏家族的研究,不只集中于吴越国钱氏的历史文化这样的传统的史学研究课题上,而且对两宋以来直至现当代吴越钱氏后裔在各地的迁徙、生衍、发展的情况,也有较好的呈现。这方面的成果,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临安钱□研究会定期出版的会刊《钱锣研究》上。
绿涛室诗词集
我们这个诗歌大国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历来注重“采诗”、搜集整理诗歌材料。作为唯一的全国性诗词组织的中华诗词学会,自1987年5月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学会每年的学术研讨会和历届“华夏诗词奖”,都出版论文集和获奖作品集。纪念学会成立二十年、三十年时,还专门编辑出版了《大事记》《论文选集》《诗词选集》。《中华诗词》创刊以来,每年都制作年度合订本。2007年13月,在北京天识东方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资助下,以近代以来诗词创作、诗词理论、诗词运动重要文献汇编,当代名家个人作品专集等为主要内容,出版了《中华诗词文库》。经过十来年的编辑整理,已经出了近百卷。这些诗集、文集的出版,记录了近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华诗词从起步、复苏走向复兴的砥砺前行的历程,为近、当代诗歌史的撰写准备了丰富的资料。
温州文史论丛
《温州文史论丛》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温州研究”或“温州学”的一些看法;古代“东鸥国”杂考五题;论历史上温州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兼论有关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些问题等。
海角论诗: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研讨会暨苏轼王佐诗词研讨会论文选编
《海角论诗: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研讨会暨苏轼王佐诗词研讨会论文选编》根据《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研讨会暨苏轼王佐诗词研讨会论文汇编》选编,收入了近40位当代诗人在研讨会的论文。这次研讨会研讨了如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促进诗词的改革创新多出精品,还研讨了如何解读继承苏轼和王佐的诗词京华。这些论文内容丰富,水平也相对较高。除了这些论文,还附录了研讨会开幕式的主持词等。
陈贻焮文选
陈贻焮先生是20世纪下半叶著名文学史研究大家,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古典诗词创作界引领风骚的诗坛耆宿。我们从他发表的近二百万字的学术成果中精心选出关于孟浩然、王维、李贺、李商隐等作家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文献,还收入他综论初盛唐七绝体式形成和嬗变、中唐诗人群体与诗风演变等艺术史研究方面的鸿篇巨制,更从其扛鼎之作《杜甫评传》中撷取于一些说杜论诗韵精彩章节,以期使学界能够领略先生研治文史的巨大成就和学术精神。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
暂无简介
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
乐府艺术是一种集聚并融合诗歌、音乐、舞蹈和戏剧萌芽等各种艺术样式的综合性的艺术体系,是从汉武帝时代到魏文帝时代华夏艺坛上盛开的一朵奇葩。《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从汉代社会与乐府艺术的密切联系人手.采用一种大众笔法探讨了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乐府艺术、各类乐府诗的艺术体制、乐府歌辞的娱乐功能和伦理价值、乐府诗的现实内容等,是一本了解汉魏乐府诗的通俗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