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传递与共享: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以云南为例的研究
本书从社会角色、主体间性和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关注数字媒介技术下人与人、人与文化遗产的互动关系。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生存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动态博弈过程。数字传播者与其余各要素密切相联,在整个文化遗产数字传承系统中处于表述与生产的核心位置,是主导者和把关人。研究聚焦于数字传承者,分析这一社会角色的产生和建构,在此基础上整体性描述、探究和阐释该角色所处的关系,包括数字传承者与遗产事项、民间传承人等文化遗产拥有者之间的交互,数字媒介技术对数字传承者的思维、观念的影响,数字传承者与受众以及文化遗产数字化博弈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等,从而揭示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的现状。
动画文化生存
《动画文化生存:一种媒介生态的角度》内容简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心灵空间中,“精”与“泛”经常都是相对而言的。精是九天瀑布,泛是五湖涟漪;精是奇峰兀起,泛是曲径迂回;精是真金百炼,泛是顽石未琢;精是珍肴玉馔,泛是糙米杂粮;精是杰出人物,泛是平民百姓;精是城池楼阁,泛是广漠原野;精是庙堂雅乐,泛是乡间小调;精是凝神专注,泛是无意注意……当然,不论“精”或“泛”,都不只是某种对象、特征或定势,而是分别代表某种趋向或变化:相对于“精”的是提炼、钻研、集中、收束等,相对于“泛”的是夹杂、游玩、漫延、散开等。若就其范围而言,“泛”总是大于“精”(将它包括在内);若就其特性而言,“精”总是比“泛”纯粹;若就其转化而言,作为前提的“泛”可能是“精”的准备,作为结果的“泛”可能是“精”的实力的证明。
微电影导论/21世纪新闻实训系列教材
遵循经典传播模式基本思路,对“微电影”的艺术本体和传播现象进行深入讨论,依次考察“微电影”的历史、内容、叙事、创作主体、传播手段、传播技术、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及其内在关联,并在要素的整合中形成对“微电影”的观照,力图将科学新颖的传播理论和丰富鲜活的影视实践,按照影视发展的规律及法则动态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期深化读者对“微电影”前沿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本书既可作为各类高校新闻传播、影视艺术、数字媒体类专业教材,也可用作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自学进修的理论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