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
陆铭,1973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01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 现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15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9%
罗辑思维节目推荐!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著名经济学家陆铭关注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本土实证,以经济视角谏言社会问题,反成见聚共识之作。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向心城市:迈向未来的活力、宜居与和谐
2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向心城市》是陆铭教授面向普通读者的学术普及读物,继《大国大城》向公众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规律之后,说明了城市内部的发展规律,即随着服务业在GDP和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在“规模经济”的逻辑下,城市发展呈现出“人从农村集聚到城市,从小城市集聚到大城市,从城市的外围集聚到中心城区”的规律。并再次引入“空间均衡”的概念,从“活力“宜居”“和谐”这三个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出发,论述了在国家、地区、城乡、城区郊区等层次中,应该如何顺应“向心力”所塑造的普遍规律与趋势,进行规划与选择。
大国治理:发展与平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7%
大国治理,核心是城乡间和区域间关系,本质是资源的空间配置,终极目标是实现城乡间和区域间发展与平衡的共赢,这是一个空间政治经济学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和发展中的大国,必须要将结合中国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融入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去,而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又是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必需。本书总结了陆铭、陈钊团队十余年来围绕着中国经济而做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本书第一部分是对于中国区域和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以及存在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论和总结。第二部分的核心是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探讨发展与平衡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一组经验研究,利用微观数据对空间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验证。
大国经济学: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中国发展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0%
只有理解“大国”的内在与肌理,才能理解中国的特殊性所在;只有以“大国经济学”补足现代经济学的认知与视角,才能读懂一个转型与发展的中国。九所顶尖院校的十位中生代经济学家联袂创新,绘制中国经济的全景图。 结合“长期、全局、多维”这一人类共同发展目标与现代经济学的市场经济普遍规律,本书系统描绘了中国作为一个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首位的“大国”,其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与发展历程。 本书分别从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中央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与财政关系、所有制改革、产业政策、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经济结构与转型、收入分配,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文化基因等方面展开,基于大国转型与发展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学。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7%
本书运用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作者有关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系列专著的第三部。书中一以贯之地将地理(包括经济地理)因素作为决定城市和区域增长的核心因素,并将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作为扭曲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的力量。本书的主体部分回答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疑问,包括:“为什么不当的区域发展政策造成效率与平衡的冲突?”“为什么城市间出现人力资本的分化?”“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损失就业与公平?”“为什么限制大城市不利于中小城市?”“为什么扭曲土地供应不利于经济竞争力?”“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为什么“扭曲之手”不利于增进福祉?“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等。最终,本书提出,通过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自由流动,能够使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实现增长与和谐的共赢。
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
《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政府(政府官员)、企业和企业家互动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非匿名的特征。在这个框架下,作者研究了企业家成长与民营企业发展,并利用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绩效决定、企业家参政议政和企业家满意度影响因素等内容。《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此书是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第二,《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在理论上突出了企业家和政府之间的政治纽带对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影响,是相关研究中的前沿问题;第三,《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建立在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相匹配的微观数据库基础之上,其中特别包括了企业家的心理变量,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数据库。
强城时代
《强城时代》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报告的第 1辑。本书用数据说话,以一系列的数据和指数评价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和活力。 在中国,人口正在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周围集中。想要了解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就要以系统性的观点来看待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格局。 多年来,陆铭教授等多位学者致力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关注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等。他们提出中国大城强城指数、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资本市场活力指数等重要概念,全面、立体地解读发展与平衡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关系、都市圈内部的中心和外围的关系,为社会各界预测宏观经济及城市发展趋势提供重要支撑。 无论是地方政策的制定、企业的投资决策、个人的置业和就业的关键抉择,都需要建立在对城市本身的了解之上,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方法和观点对每个人的选择都将有所助益。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展望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展望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集合了二十余位国内外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专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展望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在厘清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同时,提出中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即中等收入陷阱。根据不同类型的发展障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展望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提出了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政策建议。
房地产与城市发展:问题及决策
本书是一本围绕中国房地产与城市群发展问题进行讨论的论文集。也是“中国经济开放论坛”第2次专题研讨会“房地产与城市群发展”的研讨成果,供关心中国房地产和城市群发展问题的读者、财经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参考。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什么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内容简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我们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大环境,我们的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我们再也不用排队领取粮票布票,我们的手里还攥着大把的美元。 但是,我们的经济并没有达到沾沾自喜的地步。无论是中国经济的大环境还是中国人的生活、教育、就业环境依旧面临着众多挑战,中国经济的许多迷惑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答: 为什么中国的富人穷人都疯狂地存钱? 为什么中国人要把自己挣的钱送给美国人花? 为什么说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必然会聚集中国一半的人口? 为什么我们不必为中国城市的经济集聚而恐惧? 以上都是《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什么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要回答的问题。驶上快车道的中国经济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相反,我们更应该时刻关注前面的路,因为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攸关未来走向的十字路口。 这是一本专注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民生经济的书籍,字里行间体现着中国新一代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深入思考。作者以独到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潮起潮落的世界经济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
在欧洲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往往带有逆市场的性质,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力量的成长将产生一种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的力量,这种力量从趋势上来看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中央政府的政策仍然非常重要。一方面,市场的力量有扩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而区域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实施适度的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是中央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分割市场的主观动机往往是为了抵消市场力量扩大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因此,通过实施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就可能既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又促进区域间分工,提高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由两位主要作者提出总体研究思路,并组织了整个研究工作,负责中间成果的定稿和全书的定稿工作。复旦大学的几位研究生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中间成果的写作中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
《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教材系列: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经济体制与公共政策)》是一本面向中国读者的劳动经济学教材,其前身是作者2002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教育部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由于其鲜明的特色,特别是教材中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述,曾被同行认为“无疑对中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书在介绍劳动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比较了实行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在就业、失业、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在国内外同类教材中,本书的特色在于对有关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为相关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来自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依据。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公共政策类学科的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也特别适合作为政府公务员、企业管理者提高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指导读物,同时也可以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普及读本。
迈向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户籍制度的影响及改革
经过30余年的经济改革,当前制约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瓶颈是生产要素市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劳动力的跨地区配置受到了户籍制度的制约,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来梳理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一步的改革找准方向。基于这个目标,《迈向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户籍制度的影响及改革》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的户籍制度进行了讨论,有理论梳理,也有实证分析。
基于公共治理的科技创新管理研究
《基于公共治理的科技创新管理研究》内容新颖,从公共治理视角,研究我国的科技创新管理。公共治理理论作为当下公共管理领域最新前沿,研究其在科技创新管理领域如何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公共治理的科技创新管理研究》通过总结公共治理和科技创新管理的主要思想构建了一个基于二维框架的整合模型,为科技创新管理的公共治理研究和实践提供系统的框架。通过对公共治理中关于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果和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探讨,提出我国科技创新治理改善策略。同时也从公共治理的视角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管理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工资和就业的议价理论
《工资和就业的议价理论》首次系统介绍了议价理论,并运用理论对中国二元就业体制下工资和就业的议价进行了效率考察,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并得出政府对国有企业工资和就业的管制是国有企业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以及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的有效性必须以放松管制为条件的重要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经济意义。
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内容简介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丛书》是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各主要学科专家,从中国改革开放重大问题的分析切入,对3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作学术专题回顾的一顼重大科研项目。《丛书》深入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方面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紧扣改革开放实践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提出深层理论思考和学术性观点,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震,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理论贡献。
英汉双解英语短语动词学生词典
《英汉双解英语短语动词学生词典》以习语类短语动词为重点,在解释其意义及用法之后,以独特、清晰的语法标志通过例句进一步阐明这些短语动词的意义及用法,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本实用、有特色、有价值的工具书。
多媒体应用技术实验与实践教程
《多媒体应用技术实验与实践教程》包括了多媒体制作工具、多媒体集成开发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三大部分的内容。多媒体制作工具的实验包括了Adobe Audition、ACDSee、Photoshop、Flash、3DS MAX、Premiere、Director、超级解霸等目前最流行的工具软件和交互开发平台,每种软件的实验中都安排有综合应用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习软件的使用,更让学生通过综合实验的练习,了解和掌握多媒体集成应用方法。《多媒体应用技术实验与实践教程》可作为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开发有兴趣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结合三十年改革历史讨论中国城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逻辑,充分体现出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背后所交织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的考量。《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特色在于,以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重大现实问题,因而在问题设定上是中国现实问题导向的,但在分析方法上则突出现代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特色。在内容上,《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从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事实与背景分析出发,考察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的形成、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村发展、国内市场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劳动和 人力资源经济学 经济体制与公共政策(第二版)
本书是一本面向中国读者的劳动经济学教材,也曾是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教材。本书在介绍劳动力资源配置基本原理的同时,以不同经济体制为背景,展现了不同国家在就业、失业、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本书的特色在于对有关中国劳动力市场变迁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为相关的公共政策提供来自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依据。由于本书的鲜明特色,特别是教材中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述,曾被同行认为“无疑对中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经济、管理、公共政策类学科的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也特别适合作为政府公务员、企业管理者提高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指导读物,同时也可以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科普书籍。
为了明天:中国教育制度改革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机会在城乡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城市中,一方面是面对重重升学压力的焦虑的父母;另一方面是被各类补习班绑架的孩子,双方都苦不堪言。而在农村,有些孩子需要每天跋山涉水去上学,有些孩子还缺衣少食,文具都需要募捐,父母与孩子还不能在一起生活,而使其中的一部分成为留守儿童。尤其是,父母在大城市打工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如何为各类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如何解决大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都是当下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书由陆铭教授提议撰写的,他邀请了在教育领域有长期研究的学者一起做一期论坛,并形成了一本教育方面的专著。本书不仅包括由于人口迁移带来的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同时包含各年龄阶段的教育问题,从0-3岁儿童养育行为的干预方案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差异与相关政策分析等,以为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贡献智力支持。
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教材:影视动画经典作品荟萃(附CD-ROM光盘1张)
《影视动画经典作品荟萃》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教材:影视动画经典作品荟萃(附CD-ROM光盘一张)》对编委会专家组严格甄选的国内外经典影视动画作品,从30位神态各异的女性、23位各具风格的男性、25款前卫工业造型、13类生命植物、32位酷电影角色、19款室内场景设计、15款室外场景设计、22幅大自然美景、33种科幻奇迹、61类日本卡通精品、32种欧美动漫精品、64款游戏角色精品、30幅大师原画到漫谈国外游戏原画的设计与制作和国内游戏欣赏88例,从独特的视角进行了科学理性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这些惊世之作的成功和缺憾。 《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教材:影视动画经典作品荟萃(附CD-ROM光盘一张)》对读者深入了解、学习、临摹和掌握构建经典影视动画作品的理论基础和经典技法,提高自身动画技能、拓展视野、启迪灵感、勇于创新受益匪浅。 附赠光盘内容:动漫画、游戏、原画造型资料库。
结构转换、市场整合与大国发展(大国经济讲坛2015)
《结构转换、市场整合与大国发展(大国经济讲坛2015)》主要以2015年大国经济讲坛为基础,收集了湖南师范大学、亚洲开发银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知名学者的成果,主题为“结构转换、市场整合与大国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发展中大国的结构转换和城市化道路,发展中大国的市场整合和规模优势,发展中大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等。《结构转换、市场整合与大国发展(大国经济讲坛2015)》通过各个专题的研究,深入探讨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寻求大国经济的典型特征、发展模式和道路,同时,借鉴发达大国的成功经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发展展望:探寻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政策性研究平台,定位于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智库;依托于教授群体和专业团队;服务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致力于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咨询,为制定公共政策提供研究依据,积极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政策研究创新体系。基于此,中研院从2016年始,每年编辑出版一本中国发展展望年刊,汇集中研院研究人员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年度主题、发展评论、研究报告、安泰问政、经济学与政策研究,主题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思考,既有学术问题也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问题,既有发展困境的解读也有政策制度的质疑,既有当下急迫解决的问题建议也有长远发展的方向引导。
复旦博学·经济学系列·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
《复旦博学·经济学系列·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共分十章,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资源配置、劳动力流动、失业及收入分配等作了详细论述。《劳动经济学》的特点是紧扣中国的实践,书中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述每一章中都有单独一节阐述,力图揭示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内在规律。 《复旦博学·经济学系列·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适合各大专院校本科专业师生。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集合了十余位区域和城市经济学家,对有关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文献和经济政策的回顾与评论,他们对一些认识误区也作出了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共11章,分为“总论”、“激励与协调”、“分割与整合”和“集聚与平衡”四个部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既可以作为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手册,也可以作为相关经济政策制定者的参考资料。同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也可以作为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等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培训项目的参考用书。
个性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
《个性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共分七章。第一章、第二章属于基础理论部分,从教育哲学、人学的视角切入,循着人才观、教育观、教育制度设计、教育实践策略等层层递推的思路,就大学个性教育以及个性化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重点突出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特点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第六章和第七章结合大学个性教育的理念,基于调研成果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技术(实践篇)
《大学计算机技术:实践篇》是《大学计算机技术——基础篇》的配套实验教材。《大学计算机技术:实践篇》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网页与网站的建设(FrontPage、Dreamweave,)、多媒体软件(Photoshop、Flash、MovieMaker)的应用以及数据库的应用。《大学计算机技术:实践篇》实验内容范围广泛,每章的实验分为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综合实验三个部分,各院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学时选择实验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外,《大学计算机技术:实践篇》的配套光盘提供了单机版的模拟测试系统、实验素材、实验样张、实验操作屏幕录像。《大学计算机技术:实践篇》适合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教材。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以教育部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全书共分8章,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用户界面、办公信息处理、多媒体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实用工具软件、信息检索与利用等内容,涵盖了《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中有关大公共课程的9个模块的内容,覆盖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办公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四大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以满足高等学校文史哲法教类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为编写重点,也可供其他学科门类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用,或可供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人员和有意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员作参考。
办公自动化(第五版)
《办公自动化(第五版)》概要地介绍了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条件及其发展,介绍了办公事务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详细介绍了微软的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经典软件的应用,同时也简要介绍了Office套装软件中其他组件如Outlook、Project、SharePoint等的功能和应用。全书各章以案例为导向,着重介绍软件功能在办公事务处理中的应用,尤其强调了网络环境下协同工作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第五版)》可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教材,也可供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自学人员和应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的人员参考,可提高学习者应用Office软件的能力,并获得一定的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由中国经济开放论坛提供,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进一步加快推进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群发展规划。本书是“第六期中国经济开放论坛”专题研讨会“都市圈、城市群与湾区建设”的研讨成果。各位与会专家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分享了精彩观点,梳理了中国都市圈、城市群的形成历史、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发展成果,为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合理建议,供政界、业界和学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