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高门巨族的兰花:凌叔华传
2人今日阅读
《高门巨族的兰花:凌叔华的一生》是凌叔华传记,行文严谨,力求所引均有来历。全书按时间顺序构架,以人物或事件为标题关键词,客观生动地再现了现代文学史上这位杰出女作家的传奇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有关凌叔华生平叙述的谬误,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全书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记录凌叔华的一生,从家庭背景到交游,都穿插了她身边人的经历和对她的评价,这种笔法可以客观地记录人物无疑,它是一部集真实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的文笔扎实有趣,考据也合情理,对人物的态度公平,客观。
莲灯诗梦林徽因(增订本)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1%
这本传记中要叙述的,是她的才华,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难,她的事业,美丽之外的坎坎坷坷、灿烂辉煌。此书作者陈学勇系国内知名的林徽因研究专家,这部传记是他积多年研究积累结出的成果,是目前国内最为严肃完备的林徽因传记,作者此次又做了大量的修正和增订。本书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切入角度为读者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传的谬误,而且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林长民集
林长民,字宗孟,林徽因之父,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与林徽因一样,林长民生前从未出版过自己个人的文集。这部《林长民集》由陈学勇先生和于葵女士联手编就,收录了目前世上可见的全部林长民作品。它由诗文、题记、序跋、时论、日记、书信和翻译几个板块组成,也是世上第一部林长民作品集。其中已刊文献,均系从尘封多年的史料中辛苦爬梳、整理而来。这些文献主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面貌。尤其珍贵的是,该集中首次呈现了梁再冰家藏的林长民全部欧游日记和致林徽因、梁启超、梁思成等人的全部书信,以第一手材料真实再现了林徽因早年的生活细节和精神面貌,同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文学价值。
莲灯微光里的梦
《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的作者陈学勇系国内知名的林徽因研究专家,这部传记是他积多年研究积累结出的成果。 它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以人物、地点、事件为切入角度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传诸多史实上的错误和小说演绎之类的谬误,而且还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珍贵文史资料。是集趣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好读本。 此书是图文本,存有图片百余张,不少照片首次面世;除此之外,很多图片也非常少见。书中还首次附有完整的林徽因年表和林氏世系谱表,为喜爱林徽因的读者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传主提供了最为清晰简洁的脉络。 这部传记从内容、文字到插图都保持了严谨高雅的风格,说它是林徽因传记中的佼佼者,当之无愧。
林徽因作品新编
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星河的新文学作家,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伟大新纪元。辑入本丛书者,均为名家名作,风格绚丽多彩,文体摇曳生姿,名臻其美,蔚为大观。 “新编”之“新”,在于既注重择选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经典,又着意搜集那些过去不大为一般读者所知的随笔、散论、杂谈、序跋、日记、书信等非虚构的精彩篇什,以更完整、更集中、更丰富地反映和体现作家一生著述的思想艺术全貌。这后一种文字,虽不是文学园林里的殿堂碑碣,但亦如其中的雕阑画础,于细微处或能见础真面目与真精神来,是解读、体悟作家作品所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各有千秋、各擅胜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读者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领略中国现代文学难以企及的博大气象和独特魅力。
林徽因文存
林徽因(一九0四~一九五五),这位近百年来曾数度灿烂的建筑学家、文学家,直到她身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印出她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林徽因诗集》,其时知道她名字的读者仍寥寥无几,即使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专业人员对她往往也所知甚少,尚未纳入文学史家的视野。不久因“徐志摩热”的缘故,林徽因的名字频频出现于媒体。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播出,林徽因差不多已是家喻户晓的佳丽了。然而,历史人物林徽因与现今媒体宣传的那个沉酒情爱的闺秀相去实在太远!林徽因生前很不喜欢人称梁太太,如今她却凭借另外一个并非大夫的男性为后世所熟知,九泉之下该是如何的无奈。 已经举行了林徽因百年诞辰纪念会,作为后学,编一部力求囊括她全部著作及片断及字的《林徽因文存》,既意在纪念先贤,亦是为正误纠谬,让世人从《林徽因文存》里认识一个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杰出女性。
才女的世界
《才女的世界》是“回望文化丛书”系列之一。书中介绍了几位才女的才华。其中有凌叔华的闺秀小说、画家凌叔华、凌叔华年表、小说家林徽因、林徽因的译作、林徽因的美术作品、苏雪林小诗、陆小曼小说等。
旧痕新影说文人
《旧痕新影说文人》可算一本亲切的读书随笔。有叙事、有抒情、有批评、有考订,多关乎民国间文人文事,落落大方,切实可信,非寻常空头文章可比。随意随览,不难从中了解一些事实,熟悉一些掌故,获得一丝惬意的享受。
中国儿女
凌叔华,原名凌瑞棠,笔名叔华、瑞唐、瑞棠、SUHOA、素心,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00年3月25日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姊妹四人,排行第三,在家中排行第十。古城的灿烂文化和环境启迪了她的天资才华,影响了她的爱好和生活。
太太集
《太太集-十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女作家小说》的出版,或许能引起学界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另类”女性作家们的关注。 曾经有学者断言,现代作家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个沈从文,此话说得为时尚早。 20世纪50年代初设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框架,是革命的进步的作家成就史,众多作家遭到排斥。虽然观念几经改变,书写不断有所突破,接纳了钱钟书、张爱玲、梅娘、徐*等一批作家。但是仍不好说,如今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已经完全摆脱了20世纪偏狭观念的掣肘。在此观念左右下, 许多屏弃的史料还没有全部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要全面完整地描述那段文学历史,除观念的改变,还有因为观念而被遗忘的角落,不少作家、作品尚有待发掘、整理。
故纸札记/开卷随笔文丛
《故纸札记/开卷随笔文丛》是作者在《文汇报·笔会》版撰写的若干系列文章副题,现移作书名。 《故纸札记/开卷随笔文丛》里更多篇什并未缀以“故纸”副题,其实也是同属一类的札记;还有一些篇章,内容离书名似远了许多,或讥讽之拼凑,但也并非远得与“故纸”毫无关系。
林徽因寻真
林徽因爱过徐志摩吗?林徽因的诗歌名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谁的?同为著名才女作家,林徽因与冰心、凌叔华为何发生龃龉?从民国才女到清华园里的建筑学家、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林徽因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本书将带领读者去发现隐藏于这些问题背后的故事。 近几年来,林徽因的名字重新被人们熟知了起来,时下出版的林氏传记已有六七部之多,甚至相关人物故事被改编为电视剧热播。但实际上,这些作品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史实错讹乃至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情节,读者和观众看到的是失真的林徽因。 本书作者是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多年关注林徽因其人其事及诗文创作,立志还林徽因于真实,他一面走访林氏亲属,一面辛苦爬梳于纸页泛黄的民国旧报刊中,积十余年之功,钩沉索隐、辨析考证,发现了不少林徽因佚文、佚诗和佚简,得到了大量切实可信、有根有据的资料。
浅酌书海
一般人的观念中,学术著作的艰深与通俗读物的随意似乎成了天平的两端,泾渭分明而不可调和。而这本书却打破了两者的森严壁垒,使之水乳交融。如对于“一代才女”林徽因,此前描述、记叙她的作品很多,但或浮光掠影,有神无形,或面目全非,无中生有,而本书作者以尽量贴近原时代的材料入手,丝丝入扣地对各个疑团深入剖析。这些都体现出作者治学的严谨。而作家的身份又赋予他独特的视角,使他以书话的形式把多年的研究成果通俗浅显地发诸于笔端。 选材视角的独特也显示出作者独具非凡的驾驭功力。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选题颇冷”。作者选取了一批备受冷落的民国作家,从他们被忽略的角度着手对他们进行全面的钩沉。对陈衡哲、苏雪林、凌叔华、粱遇春、董乐山等人,作者轻轻地揭开他们被尘封的一面:一直以来以《小雨点》立足于文坛的陈衡哲却是一位被诗坛所遗忘的诗界勇士;以散文著称的苏雪林女士,以新诗最早崭露头角于文坛,被冰心誉为“新诗界最有天分的诗人”……书中扫描之事多散于文学研究边缘,但是经他的连缀述说,往往更能展现出历史的真实。作者能娴熟地利用书话这一散文的特殊体式,于冷僻中引发读者兴趣,举重若轻地写出自己的感悟。 除了本书以外,文丛另有《淘书随录》(薛冰)、《书房文影》(徐雁)、《书林意境》(周维强)、《漫卷诗书》(王振羽)等九种。其中有现代学界人事的独特感想,有对扬州人文的寄情相守,有对图书文化研究的心路历程,有对当代作家作品孜孜探求,有致力于金陵掌故的追索,又有醉心于传记文学的研讨。作者笔触所及,或凝重,或随意,或飘逸,或质朴,有灵气而又不浮华,有见识而又决不刻板。时而随笔,时而札记,时而书信,时而又跋序,其形式又多种多样,不固守于俗套,惟以随意说出自己的感想为指归。在这套由著名书评家秋禾先生主编的散文随笔集中,囊括了南京、扬州、上海、杭州、南通五个城市的文人学士“游思文林”的佳品,它既是众多江南才子的一次以文会友的雅聚,又是历代读书台所蕴涵的人文底蕴的延续。
海上闲话
《海上闲话》里的文字,是作者陈学勇和顾农的杂感合集,它们几乎全是登在《上海滩》杂志上的。两位著者之文笔各具个性,而力求生动可读则一致,皆摆脱投枪匕首模式,另走谈天说地新路,继承改造国民性传统,于时政流弊批评外,多嘲讽陋习世相,裨益社会风气和百姓的心智。 本书是陈学勇和顾农两位作者的杂感合集,两位著者之文笔各具个性,而力求生动可读则一致,皆摆脱投枪匕首模式,另走谈天说地新路,继承改造国民性传统,于时政流弊批评外,多嘲讽陋习世相,裨益社会风气和百姓的心智。本书具体收录了:《“尊敬的领导同志们”》、《局长“失节”之后》、《想死一回又变卦》、《想起陈景润的“有理数”》等作品。
民国才女风景
《民国才女风景》讲述了:这些民国女性作家,皆不是以文学为武器的左翼斗士,但远远望去,她们对文学的执著,下笔的严肃,则与以文学战士自命的革命文学家无异。不论是被五四震上文坛的前辈冰心,还是退居书斋一隅的新秀杨绛,即如好像不闻世事的另类女作家张爱玲,她们无不热切地关注民生,真切地体验人世,关注和体验都反映在她们的作品里。这种创作态度的严肃和执著,或许为今日标榜“身体写作”或“游戏人生”的年轻写家们所不屑,我却有敬意而热爱。
施济美传
《施济美传:凤仪园的寻梦人》讲述了民国女作家施济美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呈现施济美一生的传记。施济美出身名门,接受遣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富于文学才华,并曾获得过相当声誉。作者用生动的笔致展示了她作为一代新女性的心路历程,并表现其坚执于民族大义、始终闪耀着理想星光的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