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新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
6人今日阅读
本书面向一般读者,介绍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隋唐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阅微草堂笔记等明清小说名著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发展脉络。讲述既亲切易懂、执简驭繁,而内容又精彩纷呈、新意迭出,融深入的艺术欣赏与深刻的学术见解于一册,既可作为通识教材,又是雅俗共赏的学术读物。
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对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后创作的文化随笔。全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从吴敬梓的生平、小说、文论、交游、儒生情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吴敬梓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贯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怀,阐明了他小说作品的独特风格对后世文人及社会的深刻影响,能为后人了解、研究吴敬梓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古代文学基础课教材(外语学院兼用),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创新性学习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以时代为经,以文体为纬,根据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共分八编:一、二编先秦两汉文学;第三、四编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第五、六编宋辽金元文学;第七、八编明清文学。行文中主要叙述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社会机制、社会条件和文化生态;文学流派的发生、发展和兴衰;不同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特别是由其内在联系促成的文学总体发展趋势;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风尚,以及潜在的、预示未来发展前景的文学态势;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观念,力图从不同侧面呈现中国古代文学的面貌,而对作家、作品的阐释在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一般文学史不重视的作家有所关注。每编在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给出了"导学训练"、"研讨平台"、"拓展指南",供学生深入学习之用。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选取近代以来的30位学术名家的29篇有关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经典代表作,根据版本校录。读者可从《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所选文章中把握“中国文学史”的建构和学术发展脉络及该领域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学史”撰写问题的研究、思考与实践。《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还配以“经典导读”对所选“经典原文”进行简要点评,介绍原作者其人、其学及其学术贡献,并列出“延伸阅读文献”,指导读者拓展阅读。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可供文学专业研究生和青年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供学有余力的高年级本科生及对中国文学史有兴趣的社会读者阅读。
竹林七贤学术档案
暂无简介
明清散文流派论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明清散文各流派的主要创作风格、审美取向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探讨了多流派兴起、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总结了各流派演变的特点,并对流派研究的当代意义做了阐述。
两汉乐府学术档案
本书稿通过选辑评介百余年来两汉乐府研究的代表性论文论著,梳理两汉乐府研究大事,清晰地勾勒了两汉乐府研究行进的轨迹,选目精当,评书深入,资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史意义。
美文品读·山水名胜篇(品读书系)
中国古代的山水文学潜在地带有隐逸倾向,山水作为审美对象,从魏晋时代起,就与超越世俗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幽情远思,怡然自得,人类被尘烦所污染的心灵,借对山水的审美观照得到净化。清拔的山水,有助于我们]超越世俗。 本书为“品读书系”“美文品读”之“山水名胜篇”,是在《休闲古文鉴赏辞典》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全书以“山水名胜”为关键词,围绕此中心收古代美文三十三篇,并加以注释、品读。品读文字引人入胜,尤堪叹赏。
中国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研究
《中国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研究》为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就中国当前城市基层直接选举中涉及的政治制度和体制运作中的热点问题所做的咨询报告文集。选举权是一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之一,选举制度是一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中国如何在保持政治稳定的条件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中国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研究》对选举理论、选举制度进行了介绍,研究了中国选举制度的变迁和发展,以生动的案例分析了我国现行选举制度的利弊,最后提出“强化‘共和’原则、寻找‘平衡’以实现‘制衡’”的学术观点。
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
陈文新主撰的《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探讨明代文学与明代科举文化生态之间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包括五个部分:明代馆阁文人的生存样态与文学事业、明代文人的科举背景与流派意识、明代状元与明代文学、明代的科举文体与明代社会、政治与文学视野下的明代科场案。其宗旨在于,通过具体考察传统集部与科举文化生态的密切关联,弥补明代文学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兴起的大文学研究的水准。 本书可作为文学院系师生研究明代文学的参考资料,也可供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历史、科举文化、社会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快谈四书
本书收入了潘游龙的《笑禅录》、李开先的《一笑散》、江盈科的《雪涛谐史》和伽斯那《百喻经》。这些著作虽然都是古代的幽默或寓言,但原著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此,而是有一点人生的哲理,一点人生的艺术,一点生活的喜剧。整理者又在注释的基础上略加评点,空谷足音,足以慰古人之心而开今人之智。 在中国古代,讽刺、诙谐与“小说 ”的缘公特别深。其原因何在呢? 传统中国高度重视社会身分和等级秩序,连日常生活用语也含有社会等级的意味。比如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或号。后来有人以为称字称号还不够尊敬,于是称官爵,称地望,像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服饰同样是等级的象征,所以“冕旒”可用用帝王的代称,“冠盖”可用作贵人或仕宦人代称,“褐夫”可用作贫苦人的代称。在这种文化上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儒学,也正如马克斯.韦伯对它的解释那样:“并非他物,只是一种阶级身分的伦理体系。”
政治资源与政治发展
本书主要从政治资源基本理论研究为出发点,对政治资源理论进行反思和解读,提出以政治资源配置为分析视角来观察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建设等现实问题,以体现政治学的现实关照。全书围绕三大问题展开研究:政治资源基本理论的梳理与探讨,在对现有政治资源研究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政治资源范畴的内涵与外延、政治资源配置相关机理、政治资源分析视角的价值,试图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政治资源分析架构,对现有的政治资源理论研究进行深化和丰富。
宽恕人生:纪晓岚的人生哲学
宽恕人生:纪晓岚的人生哲学,ISBN:9787508013527,作者:陈文新著
古典名著释读丛书:吴敬梓与 儒林外史
本书是陈文部研究《儒林外史》的一部用心之作。书中首篇“一部关于士人心态的专书”为总论。其余五十筒则大略可分为五类:从“名土王冕”至“少卿敬样异同舞”计六篇为第一类,说王冕、虞博士、庄绍光、杜少卿等贤人及其人格追求;从“祭泰伯祠·定梨园榜”至“豪侠与女色”计十六篇为第二类,主要说名土及亲侠形迹的“外”之“相”与“内”之“实”;从“范进考中秀才的奥秘”至“八股取士的效应”计九篇为第三类,主要说与科举有关的几个特写镜头所蕴含的作者用意及所关涉的科举文化内容;从“一冷一暖,谓之世情”至“聘娘效取”计十篇为第四类,主要说一定文化背景下与“功名富贵”相关的世态人情;其余九篇为第五类,主要说《儒林外史》的笔墨情趣与吴敬样的隐逸理想。
红学档案
本书选辑了红学史上各个历史时期、各流派有代表性的红学论文16篇,并对其加以评介;同时,作者编撰了“近二十年红学论著提要”以及“近三十年红学大事记”,为读者提供第一手、直观的红学资料,勾勒出红学发展史的全貌,其间亦体现出编者的观点和立场。
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
暂无简介
顿悟人生
暂无简介
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内容简介:任何学术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社会需要而存在。不被社会需要所认可的学术活动,一方面是社会意义的丧失,另一方面是自身发展活力的丧失。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衡量一种学术研究的价值,其标准之一是它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明确了这一点,再来讨论社会需要的不同种类,对不同学科的定位就会更加合理一些。比如,经济学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法学参与国家的法制建设,现实生活对这一类学科的需要是一般人也能理解的。一般人所忽略或未能充分理解的是现实生活对古代史、古代哲学和古代文学这一类学科的需求程度。造成这种忽略或理解之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是对社会需要的理解过于简单、肤浅和狭隘。社会需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应用型的需要。在一个科技进步、商业繁荣的时代,高度的工业化和商业化所引发的道德危机、心理危机,不仅会造成诸多人格的病态发展,而且会造成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剧烈冲突。
美文品读·忆旧谈往篇(品读书系)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回忆使实事化为旧梦,轻盈却令人惆怅,缥缈又启人遐思。 它所唤起的读者的情绪反应,或感伤,或欣慰,或宁静,或澎湃,其中充盈着岁月流逝的苍凉感及经过时间淘洗的明净和温馨。 本书以“忆旧谈往”为关键词,围绕此中心收古代美文近四十篇,并加以注释、品读。品读文字引人入胜,尤堪叹赏。
茶陵派学术档案
《茶陵派学术档案》为《中国学术档案大系》中的一种,分近百年茶陵派经典论著评介、近百年茶陵派研究论著提要以及近百年茶陵派研究学术大事记三大部分,介绍了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研究概况。 《茶陵派学术档案》资料丰富,所选论著极具代表性,对于研究茶陵派具有重要价值。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上中下)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上中下),ISBN:9787307070974,作者:陈文新,何坤翁,赵伯陶 主撰
佛门俗影
暂无简介
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
暂无简介
中国学术档案大系:中国文学史学术档案
《中国学术档案大系》是一项重要的学术史工程 ,其宗旨是对百年来中国人文学科的学术进展分门别 类地加以总结清理。凡属人文学科重要的学术研究对 象,其学术史都可进入本丛书。每一种均包括三部分 内容:对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论著加以评介。以 期在展示代表性成果的同时揭示出学术发展的脉络; 百年来学术论著提要,其特点是切实、可靠、完整; 百年来学术史大事记,其特点是注重事实和可读性。 这种新型的学术史著作。在将史料的客观性与作者的 学术立场结合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中国学术档案大系:中国文学史学术档案》体 例新颖,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必将对中国人文学科 的发展起到卓有成效的推进作用。
明清小说名着导读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收录的相关文章有:《读三国志法》的选录、《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优劣》、《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的选录等。
且向长河看落日
暂无简介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
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到唐代传奇、《聊斋志异》,中国文言小说千姿百态、精彩分呈。本书以大量文言小说作品为依据,深入研究了文言小说的审美特征、审美祈向、审美趣味、探讨了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基本规律,揭示了其发展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本书思路宏阔、材料翔实、立论有据、阐述清晰,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和良好的理论素养。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和美感魅力的学术专著,具有资料完备齐全、观点新颖独到、文笔优美等特点,是陈文新先生多年来坚持走民族学术研究之路的结晶。
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
明人的理论建树与创作成就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本书以明代诗学作为研究对象,分上编“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和下编“明代诗学的主要理论问题”,阐述了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及其主要理论问题。书中若干个命题的设计和探讨具有相当程度的原创性,对于学术界论述较多的问题则有较大推进。
贡举志五种(套装上下册)
本书为《中国科举文化通志》之一种,共包含《历代贡举志》一卷、《皇明贡举志》九卷附《贡举纪略》《皇明三元考》十四卷、《增补贡举考略》六卷、《国朝贡举志年表》三卷共五种,皆足资明清乡会试之考试,为科举研究提供一手的宝贵资料。
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
本书对明清章回小说的四大流派——历史演义、英侠传奇、神魔小说及人情小说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同时探讨了四大流派作品的文化蕴含审美取向。
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读本-汉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读本:汉族,ISBN:9787546903071,作者:王钟健 编著
陈文新讲唐人传奇
唐人传奇与唐诗并称为“一代之奇”,其光彩照亮了唐代文学史,也照亮了中国小说史。本书将唐人传奇的发展分为初期、盛期、中期和晚期,对各个时期的作者、作品做了系统介绍和解读,深入浅出,多有新见,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普及读物。
雅趣四书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四大风雅之事,述说记录其事的著述如林。《雅趣四书》所选蔡邕《琴操》,张拟《棋经十三篇》、潘之淙《书法离钩》、唐寅《六如画谱》,分别是其中的代表作。艺林千觞,我取一瓢,从这一瓢之饮中,或可尝出古代文人雅士的闲情雅趣来。
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
《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一书,包括“文学与文化总论”、“明代诗文及其他”、“明代小说与戏曲”以及“科举文化”四大部分,共收录论文30篇。2008年11月,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了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160余篇。《明代文学与利举文化》即是此次会议论文的集粹。论文作者有近半供职于海外大学或研究机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外学界在“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红楼梦诗词曲赏析
全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红楼梦》的诗、词、曲原文(少量其他体裁的作品,如赞、赋等,注重声韵,其美感特征与诗、词、曲相近,亦一并收入);注释;说明;赏析。诗、词、曲原文以通行的120回程乙本为据,凡脂本中的重要异文,均在“说明”中予以交待,以供读者参考;“注释”旨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以简明扼要为原则,不做繁征博引;“说明”以交待各篇诗、词、曲作品在小说中的缘起为主,颇有叙述“本事”的意味,在脱离《红楼梦》原著的情况下,读者可以凭借这一帮助进入小说情境;“赏析”旨在揭示这些作品在小说中的功能以及《红楼梦》的匠心所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诗、词、曲是《红楼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理解是以对《红楼梦》的理解为前提的,对它们的理解也是为了有助于理解《红楼梦》。我们读的是《红楼梦》的诗、词、曲,万万不可割断它们与《红楼梦》的联系。
休闲古文鉴赏辞典
《休闲古文鉴赏辞典》古文,取义广泛。经史宏文,萃美华章,骈赋散论,玲珑小品,惟义之可取、言之可诵者皆入选之。体裁多,题材博,内容宏富,形式多样。鉴赏不拘泥,不古板,缘情析理。免落俗套,笔走游龙,议论生风。观景之人亦融入景中,鉴赏之文本身亦成为他人鉴赏之物。
中国文学编年史:周秦卷
《中国文学编年史:周秦卷》是国内第一本以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为主题的论著,对高校管理和建设具有探索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出台,成为写作《中国文学编年史:周秦卷》的最初动因。《中国文学编年史:周秦卷》从和谐社会、班级、课堂、环境、教师、学生群体、宿舍、消费、社会活动、就业、管理、招生等14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大学和谐校园的问题。教育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大计。校园是教育依托的场所,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和谐与否,对教育、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探索校园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成立以来,已连续办了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一共包括八个议题:明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各体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研究;明代作家生平、交游研究;明代地域文学研究;明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学关系研究;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之关系;科举文化视野下的明人别集整理与研究;文学视角下的明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
游戏八股文集成
《游戏八股文集成》对历代游戏八股文作了全面梳理和研究,汇集了大量游戏八股文原始材料,其内容丰富,题型多样,充分展现了游戏八股文的文学价值和文体学价值,表现了游戏八股文对文学人物心灵世界的发掘以及对社会现实、世态人情的关注。
八股文总论八种
《八股文总论八种》以有关八股文的文献中具有总论性质的文献为内容进行整理。主要的工作为版本选择、标点、分段、校对、注释、按语和必要的说明。整理的文献一共八种。其中,元代文献三种:即陈绎曾撰《文说》,倪士毅撰《作义要诀》和王充耘撰《书义矜式》;明代文献两种,即李贽撰《说书》和黄宗羲编《明文海》(选);清代文献三种,即顾炎武撰《日知录》(选),王夫之撰《夕堂永日绪论》和刘熙载撰《经义概》(含刘熙载撰《制义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