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胡希恕《伤寒论》带教笔记
4人今日阅读
胡希恕(1898-1984),沈阳市人。1958 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擅用经方, 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是当时人所公认的经方家。 作者简介:陈雁黎,主任医师,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嫡传弟子。1960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六年制),1961年见习、1963年期中实习期间,走进了胡希恕先生诊室,认真聆教,潜心笔记。并到胡老家中听课,有闻必录,还利用寒暑假期去胡老诊室抄医案,记录了230个胡老临证医案。1966年毕业,参加北京医疗队一年。1967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先后在包家店乡、乐土驿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昌吉州中医院做临床工作五十余年。
跟师胡希恕辨析五十证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作者陈雁黎主任医师遵恩师胡希恕先生所嘱,对《伤寒论》五十证进行辨析,尽显跟师所悟、跟师所得。遵胡老“读《伤寒论》要上下联系、前后对照、要以论释论,用仲景的话解释仲景的论”的指导原则,对《伤寒论》的40个证候和10个证治,进行了归纳、分析、和鉴别,以冀初学者对《伤寒论》所述的“证”有所了解,有利于认识疾病和明确诊断,从而达到辨证准确之目的。黄煌教授评价此书道:“秉承胡希恕先生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立足经典,贴近临床,不空谈,不随俗,内容实在,是学习研究胡希恕医学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陈雁黎,主任医师。1960 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六年制),跟随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师临床见习 (1961 年)与实习(1963 年),并聆听老师在家中讲课(持续到 1966 年)。 1967 年底,响应国家号召,被分配到新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退休后于2004年受聘为昌吉州中医医院外聘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已五十余年。主编《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为纪念胡希恕先生诞辰120 周年,曾填词《满江红》并制作成视频。
跟诊京城七老笔记
1人今日阅读
陈雁黎先生1960年考入梦寐以求的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中医系(本科六年制)。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名医荟萃、国手云集,是广大中医工作者心向神往、留恋忘返的学习殿堂。陈老想给常年在基层工作的中医朋友们,介绍几位“二院”建院初期的先正国医名家,他们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药少力专,疗效非凡。其学生慨然叹“跟诊手记”相见恨晚。陈老响应毛主席号召建设边疆,早期在农村工作12年,没电。进城后孩子们要做作业,无桌。退休后返聘忙于诊务和带教,只整理了《胡老带教笔记》。转眼已过去了50多年,陈老和其规培学生们加班加点,整理出这本尘封50年的《跟诊“京城七老”笔记》,以冀对中医传承授受增砖添瓦,有所裨益。本书集有:刘弼臣未发表的98个儿科病案;董建华总结的77个温病治疗大法及歌诀;方药中指点中医要学些西医;王文鼎、赵锡武善用经方、炉火纯青;郭效宗独特的针刺疗法及歌诀;袁鸿寿校释《标幽赋》发前人所未发。
跟师胡希恕抄方实录
胡希恕(1898-1984),沈阳市人。1958 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擅用经方, 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是当时人所公认的经方家。刘渡舟先生称其为\"经方学派的大师\",并介绍说:\"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陈雁黎,主任医师,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嫡传弟子。1960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六年制),1961年见习、1963年期中实习期间,走进了胡希恕先生诊室,认真聆教,潜心笔记。并到胡老家中听课,有闻必录,还利用寒暑假期去胡老诊室抄医案,记录了230个胡老临证医案。1966年毕业,参加北京医疗队一年。1967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先后在包家店乡、乐土驿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昌吉州中医院做临床工作五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