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舍勒
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 德国著名现象学哲学家.在现象学早期是地位仅次胡塞尔的现象学泰斗.海德格尔曾说"舍勒是全部现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力量
爱的秩序
6人今日阅读
20世纪的德语哲学家中,对现代基督思想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哲人,非舍勒莫属。在现代思想的论域中,舍勒走出了一条超逾教派立场的神学言路,直接把握、描述、阐发基督信仰中的福音原则(即个体性的位格之爱),在上帝论、启示论、基督论、信仰论、教会论诸论域重新确立位格之爱的优先地位,进而重建自然神学,将基督思想的本质质素注入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显明了基督教思想在现代性思想语境中的活力。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1人今日阅读
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此一话题在欧美学术界曾引起强烈争鸣,相信也会引起中国读者浓厚的兴趣。
同情感与他者
1人今日阅读
在“本质直观”的天赋上,舍勒独占魁首。根据舍勒的理解,现象学是一种独特的直观行动,把握最原初的实际现象,而非从既有理论引导出来的现象。从基本情感现象学分析出发,舍勒向具体的基本价值感现象推进,分析同情、怨恨、害羞、懊悔、受苦感,恭顺感,广为论者称道,这些分析与他关注的现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失序问题丝丝相扣,让人叹为观止。
哲学人类学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8%
舍勒思想以其哲学人类学最富盛名,但舍勒为何要提出哲学人类学构想,其问题意识究竟是什么,并未得到恰当的把握。舍勒的整个思想建构是从现代性问题出发的,其哲学人类学构想亦如此。对人的观念嬗变的关注,是舍勒的现代性思想的重要基点。凭着展开一种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的综合学术探索,旨在推出一种新的与市民时代有内在联系的哲学,确立一种能埋葬市民时代的思想方法的规范性思想体系,这就是舍勒哲学人类学的远景。
哲学与现象学
1人今日阅读
舍勒思想的确立是受胡塞尔现象学激发而作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此书是与胡塞尔《逻辑研究》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鼎足而立的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实际构成了从《逻辑研究》到《存在与时间》的思想轨迹。针对康德之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认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不同于胡塞尔,舍勒强调,现象学是实事的现象学,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伦理现象。
世界观与政治领袖
舍勒不仅是现象学运动中的“施魔者”,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开创者。在采纳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同时,合勒就自觉地致力把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与韦伯、桑巴特和特洛尔奇的历史社会学结合起来。在他审视资本主义的市民世界观及其伦理和由此引导出的生活秩序时,现象学与新兴的历史社会学已经结合起来,不少思考更是在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论和韦伯的比较宗教社会理论的论争中形成的,其理论意义可想而知。
资本主义的未来
在现代社会理论中,资本主义论是一个经典课题。舍勒着眼于资本主义精神气质的品质及其体验结构,审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及其对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在把握资本主义精神这一问题时,舍勒提出了自己的视角: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性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来把握,还必须通过分析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隐含着他重建被资本主义精神气质颠覆了的人心秩序的意向,极富现代性意义。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首先涉及伦理学中的进化论、价值论、义务论、代价论、成效论、律令论、功利论、幸福论、实然、应然与能然的关系理论,如此等等。同时也涉及到例如社会政治理论中的“权力”和“强力”、“共同体”与“社会”等等概念范畴。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人的位置在哪里?舍勒坚信,它绝不在生物冲动、心理能量、强力意志的系列上,也不在单纯的理智和观念的系列上,换言之,人的定位既不在自然生命之中,也不在纯粹精神之中,因为“人的本质及人可以称做他的特殊地位的东西,远远高于人们称之为理智和选择能力的东西”。 人的位置就在于没有定位和趋向于定位之中——X,这个趋向于定位X有如一条生命力的洪流由下而上奔涌,把生命强力奉献给精神价值。这整个奔涌着的生命洪流的动姿,按舍勒的概括,就是爱。
知识社会学问题
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舍勒代表著述之一。作者从实践理性的维度上,关 注社会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深入探讨了知识的现象学问题,对社会哲学中知识现象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本书提出的问题在当今西方思想界具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更可深入到科学知识的社会学方面,为后世研究开拓出新局面。
死·永生·上帝
现代人已经不再相信永生,不再相信一种永生对死的克服。但无论在何处,只要死本身没有以一种直接形式而被给予,只要死之邻近仅仅是作为一种偶尔浮现出来的、合乎判断的知识而被给予,那么,在那里,关于在永生中克服死的理念必然会渐趋淡薄。现代人不看重永生,这主要是因为,它根本上否定死之核心和本质。
舍勒选集
暂无简介
价值的颠复
本书所收德国思想家舍勒三篇重要的论文:《道德建构中的 怨恨》、《论害羞与羞感》、《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 条件》,堪可展示出舍勒的伦理意识之现象学社会学的基本结构。 “怨恨”―文从现象学和历史社会学的综合角度,阐明现代市 民社会伦理的起源、形成机制和基本原则,并讨论了现代伦理意 识与古代(基督教)伦理意识的差异,与《论害羞》一文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论述框架:羞感作为肯定性的价值感,怨恨作为否定 性的价值,其消其长正是舍勒学术为此忧心忡仲的现代伦理意识 的品质问题。 《论哲学本质》一文则表明了舍勒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 象哲学截然不同的哲学观,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了解舍勒解决现 代伦理意识品质问题的哲学前提。 马克斯舍勒(MaxScheler)德国思想家,著述有Manfred S.Frings教授主编的十五卷《舍勒全集》。
哲学与世界观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道德条件、哲学的世界观、论知识的实证论的历史哲学、先知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等内容。
舍勒全集(第2卷):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本书是德国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的代表作。 这部著作是对伦理学人格主义进行奠基的尝试。它的核心在于对价值与人格进行现象学的查探。由于康德只承认价值的概念是指感性价值,人格的概念是指理性人格,因而这部著作也是对康德的实践理性和绝对命令的批判。
遗著Ⅵ杂编Ⅱ
《舍勒全集第十五卷:遗著Ⅵ 杂编Ⅱ》收集了舍勒的普通心理学讲座、十九世纪哲学讲座以及后续手稿。在普通心理学讲座中,他阐发了一种关于心理之物的存在论,其中也包括对心理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澄清。在十九世纪哲学讲座和德国哲学的演进讲座中,他梳理了十九世纪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到叔本华、尼采等著名德国思想家的理论思路。对英法哲学的梳理和评论则收录在接下来的一篇讲座之中。除了对哲学史的总结和回顾,本卷中还收录了诸多舍勒对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和核心现象的补充讨论,如怨恨与重生、受苦的意义、生命价值等等。
社会学与世界观学说文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舍勒被聘为科隆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随后又被聘为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这一时期,他也开始致力于反思战争以及欧洲精神的重建。《社会学与世界观学说文集》(GW 6)收录了舍勒1920年代初的几部专题论文集,包括《道德》、《[民族]国家与世界观》、《基督教与社会》以及数篇短篇书评、时评等,细致展开了他对世界观、社会学和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特别深入思考了基督教在欧洲精神重建中的根本性救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