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马原,1953年生,辽宁锦州人。1982年进藏工作,并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小说集《西海无帆船》、《冈底斯的诱惑》、《虚构》,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等。马原的作品大多吸收魔幻现实主义艺术表现的长处,在叙述形态和时空处理上显示出自己的特点。作为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家,马原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贡献。此前,从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到寻根文学,作者大多仍处于要“交流一点什么”、“说什么”的冲动之中,而马原则把创作的重心转向了“怎么写”,在小说的叙事策略、叙述语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实验,从而在一个历来缺乏形式感的国度里唤起了形式自觉,引发了一场小说叙事革命,向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传统的审美习惯作了无声却强有力的挑战。
冈底斯的诱惑
2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6%
不可不读的当代文学经典,一个先锋作家创造的秘境、远方和叙事圈套;文坛射雕五虎将之“西毒”马原以深具灵性的语言写“藏族人千百年来所过的那种生活”,8个藏区故事、8种游走雪域高原的方式;雪域高原的灵感之光加上奇崛瑰丽的文字迷宫。《冈底斯的诱惑》是作家马原在西藏生活时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山的印象》《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等八篇。这些小说围绕“我”或“我”的内地文艺工作者朋友、藏族朋友在雪域高原发生的故事展开:“我”和朋友探寻野人、穷布孤身猎熊、小小牧羊人翻越雪山朝圣、三位独居的老太太各自携带神秘的过往……他们大多是因命运波折或浪漫情怀而变得离群索居的人,带着孤独和苦难的色彩,但又时时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同时,这些小说敞开了叙事的边界,借助西藏的神秘氛围,建构出梦幻一般的叙事迷宫。
拉萨河女神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1%
不可不读的当代文学经典,一个先锋作家创造的秘境、远方和叙事圈套;文坛射雕五虎将之“西毒”马原以深具灵性的语言写“藏族人千百年来所过的那种生活”,8个藏区故事、8种游走雪域高原的方式;雪域高原的灵感之光加上奇崛瑰丽的文字迷宫。《拉萨河女神》收入著名作家马原在西藏生活时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虚构》《拉萨河女神》《喜马拉雅古歌》《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等八篇。这些小说中的雪域高原环抱着寻常与不寻常的一切:麻风病人在桃花源中安闲生活,老猎人在沉默的山林间倾吐心声,闹市中的乞者随身携带奇闻秘宝,陷于日常琐事的年轻人不知不觉走入宿命……作家在拉萨河边行走,在不同故事间徘徊,巧妙地埋下隐喻,投射着对人性不断探索的敏锐目光。
虚构
本书所选取的文章,在时间上有非常大的跨度,这些小说也就是作者自己本身成长演变的历史写照。这些小说大部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黄棠一家
黄棠,某大型公司总经理;其夫洪锦江是新任开发新区主任;长女是摩纳哥籍富商,嫁给了斐济籍的医学专家;次女是拥有EMBA身份的大型节目策划人,嫁给了法国归侨身份的电影导演;独子是美国籍的在读高中生,他的女朋友比他大七岁,是个有钱的神秘女孩;其母是一位退了休的评剧演员……先锋的马原此刻以现实主义的姿态站在生活现场,耐心地为我们勾勒了“黄棠一家”这个新贵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表达出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度关注。马原说,“小说要从天上回到地下”。他依旧拥有那座属于自己的叙事冰山。
中国小说50强:1978年~2000年 (全10册)
本丛书收林斤澜、汪曾祺、王蒙、刘心武、邓友梅、张贤亮、张洁、冯骥才、周克芹、张承志、贾平凹、方方、刘恒、张梅等50人的小说作品。 20多年的时间,先后出现了观念、经验、心态等非常不同的几代作家,也出现了关怀、叙事、文体等非常不同的浩如烟海的作品。这里编选的《中国小说50强》(1978-2000)选入的作家作品,从一个方面证实了这一看法并非虚妄。中国作家受制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小说创作和观念的发展变化同样不能离开这一传统和现实。大概从1978年代开始,小说开始显示出一体化时代不尽相同的追求和风貌。 作为一种想象和虚构的文体形式,逐渐剥离了单纯的政治目标翔和强调的教化功能。对人的心内痛苦、情感要求、思想矛盾等与人性相关的问题,开始在小说中得以反映和表现。
牛鬼蛇神
《牛鬼蛇神》为马原“归隐”20年的思考。它涉及到人、鬼、兽、起源、常识、真实、假象,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他近六十年体会到的神奇和诡异尽展《牛鬼蛇神》。 作品中的两位少年,李德胜和大元,一个山民、药学奇才、理发师傅、冥纸工艺师傅,他虽然看起来过的是悲惨生活,却有着清晰的人生,以天生的悟性和敏感,从乱象迷雾中直抵生命的真意;一个记者、作家、制片人、大学老师,他的人生是混迹于大千世界,却始终在混沌迷蒙之中,在似是而非的真相中苦苦思索追寻,最终回归生命本身。 半个世纪的经历与思考,什么才是马原的“原来这才是生活”?
细读精典
阅读是一门学问,很深很大的一门学问。但是许多人都未曾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大多数读书人终只不过读读而已,未能从阅读中获取更多滋养的原因。另有一些读家,他们每读一本好书便有所得,因而时时都在进步;究其缘故,皆由于借了上天赋予的灵性在阅读时深得要领,轻易窥到了书中奥妙所在。他们真是一帮幸运的家伙!更重要的,读书使他们的生活增加了莫大的乐趣,生活因此变得有趣也有弹性了。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更有趣更有弹性呢?上帝假小说家之手造出小说,应该是让人们乏味的日常生活多出一份有趣来;如果不是这样,小说这东西岂不成了另一根盲肠?我因此很为自己的(小说家)职业而得意,说它是模仿上帝的特殊职业,无中生有的职业,真正富于创造性的行当。给生活平添乐趣不是既光荣又伟大的事业吗? 因此可以说,小说这东西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做出过非凡的实质性的贡献。我这里用一个过字,是想说它曾经做出,也是想说它今天已经不那么重要,这是我们这些做小说人的真正悲哀。今天的生活真正的丰富多彩了,人们终于可以没有小说也会舒展自如乐趣多多。小说将永远堕入只有少数人才去关心的万劫不复之中。但是做小说的人却已无退路,他不可能在做了几十年小说之后改行去学习一门新的手艺,他只有继续为眼见着减少且越来越少的读者写下去一条路。我们静候读者少到极限,之后只为他们。让他们和我们成为后的贵族。 这也是我写这本书和准备要开这门课程的一个动因。把这件宝贝擦拭干净,供奉到一个香火不盛的宫殿上,让那些少数真正需要它的人们会有一个去处,有一个交流的场所,有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话题。
西海无帆船
暂无简介
旧死
暂无简介
小说密码
《小说密码:一位作家的文学课》内容简介:我下定决心在这个故事里不出现我。也许我只是其中的某个令读者可怜的角色,但那个角色必定也有几分可爱,那个角色不是我。著名作家、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马原,津津自道的文学课。历代文学大师之精妙,同辈优秀作家之特色小说的欣赏与创作,经验和技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的自传性虚构,个人文学史这些文字,都在这本书里。
中国作家梦
《中国作家梦》回顾20世纪80年代,那一直是人们怀恋的文学黄金时代。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学期刊的发行量动辄数十万、数百万;还有为革新文学风格、方法、思维而作出贡献的翻译家,更有那些伯乐一样的批评家和一大批文学期刊的编辑们、出版家,共同构成了庞大杂多的声部,气势恢弘、震撼人心、值得怀念。90年代初,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行程两万多公里,历时两年,采访了120多位文学家,拍摄成4千多分钟的素材带,剪辑成720分钟,分为24集的电视节目。这部电视专题片名为“中国作家梦”或“许多种声音”——但它今天还静静地存放在马原的家里,因为90年代初,“文学正逐渐从我们的生活忠潮汐般退去”。华东师大出版社重新出版这部对话集,这部汇聚了80年代大部分重要作家的对话集,是中国文学的断代史。因为已成历史,所以多了一重深厚的价值——拂开文学的尘封,致敬文学的梦想。
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
20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九十年代初,本书作者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跋涉两万多公里,对话百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如巴金、冰心、夏衍、史铁生、梁晓声、王蒙、王朔、刘心武、蒋子龙、格非、王安忆、苏童等。这一堪称“文学长征”的非官方拍摄,成为关于八十年代文学的仅有的一次大规模拍摄。本书即这次拍摄的文字版。 对话大致围绕怎样开始写作(翻译/编辑)生涯、怎样看待当前的文学和文坛以及文人下海和性开放、眼下的愿望、喜欢的作家或者书这几个主题,但话题广泛,形式灵活,谈话者的回答也因个人的性格及阅历,或大段阐述或寥寥数语,或严谨凝练或幽默活泼。它既提供了那个时代文坛的各种真实声音,其中不乏对文学、文学史、社会及人生的严肃思考和剖析,也记录了30年前那些声名远播或初露头角的大家的思想情怀。
萌芽50年精华本-风景依然
《风景依然》(萌芽50年精华本)特精选余华、陈村、马原、彭见明等作家的小说,集成此精华本,奉献给广大读者。《萌芽》50岁了,依然还是萌芽。年轻的血液奔涌,使得《萌芽》永远年轻。《萌芽》创刊50周年之际。
慢
《慢》是由大益文学院与漓江出版社联合出品的“大益文学”丛书的作品集,内容涵盖小说、散文、随笔、访谈、文学批评、诗歌、翻译作品、文学资讯以及其他艺术门类欣赏。 重磅推荐: 1、中国先锋小说的泰斗级人物,作家马原,在中篇童话《砖红色屋顶》里讲述六岁男孩一次不大不小的奇遇,整个故事悬念迭出而又温馨淳朴,文字清新而含义深永,读罢令人回味无穷。 2、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除了向读者奉献自己新作,还带来一篇《吉狄马加与叶夫图申科访谈录》,叶夫图申科是俄罗斯著名诗人,与大诗人布罗茨基、阿多尼斯等人多有交往,访谈内容涉及俄罗斯诗坛乃至世界文坛的诸多趣事、秘闻,是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献,世界文学爱好者不容错过。 3、在“对垒”栏目,中国70后实力派作家曹寇,以一篇诙谐幽默而形式感极强的小说《1/5040》,与美国70后当红作家内森·英格兰德的小说《内窥秀》展开强强对话,后者极富荒诞感和戏剧性,同时发人深思。两位作家对自我身份认同、文化处境的思考,既精深又不乏反讽解构。 4、著名诗人于坚的《朝苏记》,把读者带入极其广阔、纵深的诗歌世界,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与大文豪苏东坡的脚步,在诗词地图上漫游,在诗词的历史中追问生命的真义,久久置身于我们深厚的诗国传统的长河之中,令人醍醐灌顶。
马原自选集
中国当代名作家自选集大系:马原自选集。 大元永远记得那些早晨,记得自己怎样在歌子里沉浸,记得等待接见的激动和焦躁。沉浸无疑是某种暂时的解脱,是陶醉和忘记,沉浸会产生酷似幸福的幻觉呢。本书收集了马原的作品,冈底斯的诱惑、旧死、总在途中、白卵石海滩、拉萨河女神等。
阅读大师
讲稿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原对海明威、霍桑、加缪、哈谢克、昆德拉、芥川龙之介、奥康纳、欧·亨利等世界著名作家及其主要作品所做的深入浅出的读解,这些作家或者曾经影响过马原自己的小说创作,或者是他们为一个普通读者所十分欣赏的。第二部分是马原对小说写作中的一些内部问题,如素材、时间、语言、对话、结局等方方面面的独特感悟和理解,是作者献给文学爱好者和文学欣赏者们的一部分好看易懂的“小说艺术面面观”。
死亡的诗意
《死亡的诗意》是当代知名作家马原的一本自选集。这本文集大致以作品发表年代排序,选取了马原各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如《零公里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总在途中》、《错误》、《拉萨河女神》、《死亡的诗意》等作品。其中《冈底斯的诱惑》为马原的经典之作,并被视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开山之作,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文体风格,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80年代的舞蹈
本书新经典文库系列之一,收录了马原所著的经典中篇小说9篇,包括:《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总在途中》、《大元和他的寓言》、《旧死》、《零公里处》、《错误》、《白卵石海滩》、《拉萨河女神》。
逃离
暂无简介
上下都很平坦
《上下都很平坦》主要背景为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下乡”时期。姚亮、陆高、长脖、二狗、江梅、肖丽、小秀等年轻人置身于完全陌生的农村,忍受着青春冲动与饥饿的双重折磨,同样动物般凶猛。他们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甚至偷鸡摸狗,在日常生活的嚣攘中,走向命运的定数。马原特出的地方在于,不为小说附着“知青小说”常见的理想主义色彩,也不刻意猎取那个时代的表象特色,一切都只和人本身有关,那里发生的故事,完全能够换一种形式发生在当下。 《上下都很平坦》的语言,具有马原一贯的简洁、力度,哲学意味与神秘气息十足。《上下都很平坦》结构灵动诡异,第三部分看起来在消除前面两部分的效果,实质上却把前两部分往深处挖掘了很多,再加上两个附录的与正文在情节想的互相辩驳与证伪,让小说卓然而立。
纠缠
姚清涧老先生留下遗嘱,将存款和房产变现捐赠母校檀溪小学。其女姚明和其子姚亮执行遗嘱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繁难——晚辈对捐赠的不解;经办机构官僚主义的刁难;辨别找上门来“同父异母”哥哥的真伪;檀溪小学校长力拒将捐赠房产变现等等;同时姚亮因在房产证上写了儿子名字陷入可能被要求提前分割房产的窘境,姚明也面临房产受前夫觊觎等麻烦……马原带你批阅物欲横流中的世态炎凉,爬梳法理与人情的纠葛,透析心灵与现实的纠缠,直抵人性的幽微深省。
相会在最后的岛屿
收入<<虚构>>等中篇小说11部.
游神
本书是著名作家马原关于西藏的系列中短篇小说集,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冈底斯的诱惑》列入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有可奉告2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时代,文化是一个尴尬的词语,语言也变得苍白。 谁说的话你会倾听?公共知识分子吗?社会名流吗?意见领袖?当权威变得叫嚣,我和你内心应该早有答案——上帝已死。 不错,我们是一个比较大的门户媒体,可我们做的东西同样也非常想自己的小圈子也喜欢;不错,呈现在你面 前的是地地道道的大腕儿,可是他们也有逃离镁光灯转身一瞥的率真憨笑;不错,你看到的是一本不算轻松的作品集,可里面没有说教,没有叫嚣,甚至没有权威……韬光养晦一辈子那不叫智慧那叫懦弱,我们想以柔和的分贝发出直达你内心的声音,你的耳朵准备好了吗? 凤凰浴火,有可奉告! 有可奉告第二辑—— 野夫,和你分享时代的记忆——书写黑暗 等待光明 王兵,与你一起面对独立影像中——时代深沟里的陌生人 梁文道,与你谈谈越界——固守界限是这世上最危险的事吗? 马原,说上帝谈小说聊生命——只信奉造物的力量 林兆华,叹息戏剧的窘境——这个国家,有人爱戏剧吗? …… 你会喜欢这些吗? 你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豆瓣……告诉你可爱的小伙伴和告诉光怪陆离的全世界,最重要的是,告诉坚强的你自己。 如果书可以有温度,我想,这套书是应该是36.5度……
马原散文
本书为散文集,包括:给儿子打欠条
大师的残忍
这是一本充满残忍和杀戮的书。除了它的编者的名字以外,他们个个如雷贯耳。这是一支大师的队伍而且他们都是洋人。如果隐去他们的名字,许多年轻的读者很难猜到这些小说的作者居然会是文学史上的巨匠。单看本书故事,你会以为它的作者一定是一群冷酷无情的家伙,十足的虐待狂。而熟悉的读者如果不曾读过如下篇什,同样不会想到——你所熟悉的大作家,何以还有如此残忍的一面! 先看看他们是谁吧:海明威(两篇);博尔赫斯(两篇),芥川龙之介(两篇),考德威尔(两篇),马尔克斯(一篇),福克纳(一篇),卡夫卡(一篇),奥康纳(一篇),克雷恩(一篇),梅里美(一篇),霍桑(一篇),大仲马(一篇)。
百窘
暂无简介
青春勿语
青春勿语,ISBN:9787544217606,作者:丁天等著
两个男人
暂无简介
爱物
暂无简介
拉萨的小男人
暂无简介
马原中篇小说选
马原,男,一九五三年出生于辽宁锦州。当过农民、钳工。一九八二年辽宁大 学中文系毕业后进西藏,任记者,编辑。一九八二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冈底斯 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当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
喜马拉雅古歌
他在国家指定的麻风村呆了七天,和一个鼻子已经烂没了的女人几夜激情,发现村里的一个哑巴原来是潜伏了三十六年之久的国民党要员;他回忆去年圣诞日在拉萨发生的一场命案,有着惊人美丽的林杏花在那场小规模火灾中被烧死,是蓄意犯罪还是……而他要讲的另一个男孩也只活了二十一岁,但他决定要把那个叫海云的男孩往事回忆个底朝天……在西藏做了多年记者的马原这本小说集写了关于西藏那块神秘土地上发生的神秘的事件。当然,他更想展的是人性深处的冷酷、极端艰险的生存困境与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非主流文学典藏:悬疑地带
《非主流文学典藏:悬疑地带》收录了马原的最新作品。全书以“悬疑”为主题,集结了马原的6篇中短篇小说以及3部剧本(话剧、电影、电视剧各一部)。全书充满悬念、恐怖、神秘,为读者呈现出另一面目的“马原”作品。
电影密码
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著名作家,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马原津津自道的电影课。关于剧本的欣赏与创作、经验与领悟关于电影最具个人特色与作家眼光的拆解与评论关于卓别林、安东尼奥尼、弗·福·科波拉……这些文字,都在这本书里。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安读书月”丛书:文字是我的亲人5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安读书月”丛书:文字是我的亲人5》由马原、吴晓波、金一南所著,本书系与安徽电视台品牌栏目“新安读书论坛”合作系列图书,如今已是第五本。《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安读书月”丛书:文字是我的亲人5》中,先锋派作家马原携新作《纠缠》开坛一讲,带广大读者领略《生命因阅读而多彩》;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用预见性的眼光解读《中国改革史上的2013》;中国香港作家、文化评论学者马家辉与大家畅聊《谁没有过小时代》;著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解析《十八大以后的中国与未来》;著名文化评论家、《梁启超传》作者解玺璋,为大家解析《梁启超与(新民说)》,让听众体会历史的凝重;国内首席情感畅销书作家曾子航与听众畅谈情感婚姻,探讨《女人要如何变得强大起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带广大读者探寻《童年阅读的意义》。
唐·宫
本书是马原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他一改往日叙述的先锋姿态,在这部小说中聚焦大明宫,以宫廷斗争为主线,点缀以文人墨客的风雅,通过众多人物的矛盾与情感纠葛来展现其命运轨迹,以深挚的情感和非凡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极为别样的大唐宫廷和民间世界,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奥妙,展示了盛唐中国的恢宏气象。
大家读大家:模仿上帝的小说家
本书辑录了作家马原在同济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小说多为西方经典,如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哈谢克的《好兵帅克》、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霍桑的《红字》、加缪的《局外人》、马尔克斯的《六点钟来的女人》、纳博科夫的《黑暗中的笑声》等。马原通过自己的阅读版图向大家展现出优秀文学作品的诱惑力,同时也散发出马原式的独特解读魅力。这些文章为首次结集,与读者共享阅读之美。
姑娘寨
“我”来到云南南糯山姑娘寨隐居,记下了在茶厂、乡村小学和原始山林中的各种见闻,其中交织着当地人的英雄故事与历史传说——六百年前的英雄帕亚马,为猴子举行送葬大典的尊盘风,救了族人的金勺子……马原在本书中延续了其一贯的先锋派小说笔法,超现实的场景构筑,无视时间的事件叙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混沌而壮丽的边地世界。
湾格花原:砖红色屋顶
我相信全世界八岁男孩的爸爸都是幸福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个八岁男孩的爸爸。我自想是个幸福的男人,因为八岁的儿子而深感幸福。不消说,我写童话就是因为我是个幸福的爸爸。 这是个关于湾格花原的故事,也是关于明天的故事。因为动笔写这个故事的时候,那个男孩不是八岁而是三岁,三岁的孩子无论怎样也不可能完成这个故事的阅读。按照幸福爸爸的想象,男孩至少要到八岁以后才具备阅读故事的能力(爸爸不想让儿子早慧早教,他规定了儿子七岁再开始识字)。换一种说法,这是个有耐心的爸爸,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在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有爸爸写他同样也写给他的书读,打了五年的提前量,五年之前就开始筹备并且动手。 这是一个三部曲,总长度二十几万字。《砖红色屋顶》是第二部,写的是众生之家,男孩是众生的一分子,在众生之中,与众生一道品味生命的况味。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该怎样分类,是动物小说还是家畜小说,是拟人化还是原生态。其实算什么不算什么也没那么要紧,孩子的快乐包括他的困惑、他的纠结、他的满足和遗憾,没有什么比这更要紧的了。仅就这一点,《砖红色屋顶》与上一部《湾格花原》,与下一部《三眼叔叔和他的灰鹅》都不一样。《湾格花原》是伊甸园里的故事,《三眼叔叔和他的灰鹅》令男孩回到了人间。 《湾格花原:砖红色屋顶》的责编说,第1部是幻境,第2部回到了现实。她还没有机会看到第3部,不知道第三部她会做怎样的归纳。 顺便说一句,这个故事里的角色在现实生活里都是真实的存在。马力马加咪咪大白它们今天仍然在湾格花原里坚守自己的岗位,唯有羊驼再没有回来。它们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叫灰灰,是第三部里的新角色。尽管故事无中生有,但是角色货真价实,我会把它们每一个的生活照给你们看,包括那片有着砖红色屋顶的房子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