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钦定南巡盛典
清高晋等初编。萨载等续编。阿桂等合编。是书先有前编,由高晋等纂,于乾隆三十五年 (1770) 书成奏上。共120卷,分恩纶、天章、蠲除、河防、海塘、祀典、褒赏、吁俊、阅武、程途、名胜、奏议十二门记载高宗皇帝于乾隆十六年 (1751) 至三十年四次南巡之事。因只为巡幸江南一地的记录,故乾隆御旨,荟萃巡幸浙江、直隶、山东等地之事,由萨载等续编。阿桂等把两编中的程途、名胜门的重复之处合并,又将天章门移到恩纶门之前,经汇纂成书,共100卷。其中:卷1至卷24为天章门,卷25至卷30为恩纶门,卷31至卷34为蠲除门,卷35至卷54为河防门,卷55至卷64为海塘门,卷65至卷68为祀典门,卷69至卷73为褒赏门,卷74、卷75为吁俊门,卷76、卷77为阅武门,卷78至卷80为程途门,卷81至卷88为名胜门,卷89至100为奏议门。乾隆皇帝这次南巡的事迹,也散见于《清史稿·高宗本纪》 中,但不集中、完整。是书则详尽地介绍了乾隆皇帝于南方各地的活动: 有他庆典颁赏的记录,劝课农桑、崇尚节俭的言论,有他养耆年、衅庶狱、提拔官吏、振兴文教、整顿武备的种种举措,并有他视察海塘防筑、对湖河疏蓄所作的具体指示以及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所作的题咏。由于这几次巡幸高宗多奉太后偕行,书中不但有帝、后起居的记述,还在名胜门附录了帝、后于巡幸各地的行在之所,对其具体位置和修葺大略均有记载,为了解行在宫室建筑和帝王生活提供了有用资料。是书前有卷首一卷,分上下收有《御制南行记》、《御制南巡盛典·序》、《南巡盛典·初编表》 (高晋)、《南巡盛典·续编表》 (萨载) 和凡例等。但 《四库提要》却只介绍了高晋的 《南巡盛典》 (初编) 120卷本。
南巡盛典名胜图录
《名胜》篇是《南巡盛典》中的精华,计有图版三百一十幅,分别绘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地的名山大川、行宫别墅、寺朝道观、园林池馆、古桥井泉等一百五十余处。画面构图严谨,笔触细致,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貌。其中许多胜迹,因迭经变故,早已湮没。例如图示江宁古刹报恩寺,布局严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放生池、御碑亭、天生殿、大雄宝殿及佛塔,朝貌壮严,规模宏伟。据记载,报恩寺前身即三国时孙权所造建初寺,宋称天禧寺。明永乐十年(一百一二年),成祖朱棣令工部在寺院旧址建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曾重用十万军匠役夫,历时十九年,至宣德六年(一百三一年)竣工。塔为八面九层,用白色瓷砖和五彩琉璃构件砌成,高“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金轮宝刹直插霄汉,云天塔影,蔚为壮观。十八世纪欧洲人的游记称其为世界奇迹,视作中国的象征。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寺、塔毁于兵火。书中的图版,则为了解乾隆年间寺院的形制提供了直观的资料。又如苏州西郊的寒册,山别墅,原为明万历年间高士赵宧光所筑,凿山引泉,杆树构堂,有千尺雪、芙蓉泉、小宛堂、云中庐、弹冠室 、惊虹渡、绿云楼、飞鱼峡、驰烟驿、澄怀堂、清晖楼诸胜,岩壑清幽,泉沼澄碧,花木掩映,宛如仙境。弘历帝南巡时,在山中构筑行宫,多次驻*,即景题咏,赋诗三十余首,并御书勒石,极一时之盛。晚清以后,池馆日渐荒圮。但青山依旧,遗韵尚存。赵宧光亲笔篆书“千尺雪”,干隆御笔《寒山千尺雪长句》、《出阊门游守山即景》等许多明清题刻,至今尚留崖壁之间。对照图版,各处景点遗址,还能一一指认,只需稍加规划整治,就可恢复别墅旧观,成为游览胜地。即些二例,就不难看出这些图版的丰富内涵和史料价值。
活动家具设计
《活动家具设计》首先介绍了家具设计的概念与风格演变,对家具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地介绍,对活动家具的结构设计、活动家具的造型设计、家居装饰与色彩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对桌台类家具、坐卧类家具、贮存类家具的设计及其实践应用进行了介绍。全书图文并茂,案例丰富,结构清晰,既可作为全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生的优秀教科书,也是家具设计从业人员与时俱进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