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中国文化简史
《中国文化简史》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来讲述中国文化的内涵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注重不同时代文化的传承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介绍中华民族辉煌的科技成就,以及整体的、缜密的思维特点,中庸、和谐的深层观念,优秀的社会伦理和道德伦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着重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生存态势,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以利弘扬,以利发展。 学习《中国文化史》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扩大文化史知识面,了解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初步培养对文化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素质,从更宽更广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从文化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方法,以适用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使他们通够充分地理解过去,投身社会,创造未来,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推荐篇目:庄子选译
《庄子》原书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一般人认为“内篇”七篇,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除个别地方外,都是庄周的作品。“外篇”十五篇是庄周的北子们推衍师说而写成的,“杂篇”十一篇,其中“让王”、“盗跖”、“说剑”、“渔夫”四篇,一般认为是后人伪作摻入,其余的大约都是庄周一派的作品。 《庄子》一书是中国先秦时代哲学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他的独立的精神,浪漫的色彩,瑰丽的文风和横溢的才华,曾经对后代的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成为道家的经典,而且成为后代散文家临摹的范本之一。今天,在解读这部思想复杂多样、艺术魅力超群的名著时,更应该有所辩证,有所扬弃,真正做到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豪放词
全书共收唐五代以迄近代的词人五十余人,词作近百首。以作者生平年代先后为序,分作者介绍、原词、注释、赏析四部分。作者介绍只出现于其第一首词中,包括作者的生卒年、字号、籍贯、仕历、创作、词集著述等内容。原词以通行本作底本,若有重要异文者,一般在注释中注出。注释以注明人物、典故为主,重要典故并引录原文、征引事例,兼训诂文字。赏析部分酌采历代评家词话,综合词的文学结构特点,适当融会作者生活及历史背景。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词意,本书于注释部分较为详密,而赏析作为一己之得,见仁见智,相信各位读者会有自己更个性、更高超的见解,因而也就稍略。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得一斋诗钞
以无名之才,生无名之世,兴无名之会,用无名之调,此无名集之所以无名也。呜呼!问诗为何物?非音非律,无喜无悲,不穷不达,莫吐莫茹。 夫诗者,太素之心也。耳目相激,斯之谓灵。目以观于色,耳以闻于声。夫春水温茔而澹澹,夏水浩淼而激激,秋水澄明而肃肃,冬水玄窈而冽冽。此陵阳侯四时之声色也。被之管弦,发为歌啸,则春之叮叮,夏之涊涊,秋之滴滴,冬之凛凛者,天籁也。而况冰弦为马娘之精,玉管为青君之髓,声气相求,感应以鸣,谁云不宜?是故风行水面以成文,树际残阳而写意,霞绎寒山为着色,露滴铜盘则发声。铜山西崩,洛钟束应。万物同此情也心。 然大千品类,直是恒河之沙; 微末生灵,莫不有情之种。是故写情写意,不外胸襟; 为虎为龙,皆为心性。攫金腰紫,难免台阁气; 鼎食钟鸣,难免富贵气; 琼厨金穴,难免铜臭气; 数米称薪,难免寒瑟气; 责李钻核,难免鄙吝气; 求田问舍,难免伧俗气; 屠狗斩蛇,难免豪野气; 赤弹红丸,难免狭邪气; 迷头认影,难免浑噩气; 鹗心鹏舌,难免蛊惑气; 蓑笠纶竿,难免闲慵气。于是乎百样束修,千层雕拭。 呜呼!牡丹失之富丽,寒梅失之孤高,幽兰失之清淡,芙蕖失之轻佻,蔷薇失之繁艳,玫瑰失之夭娆,紫薇失之琐碎,山矾失之粗豪。是皆失也,宁有全真耶!曰:天地无名,具涵无名之趣; 万灵有化,何来不易之心?是故龙吟萤唱,无非天籁之音; 蟹寄赢盟,几得乾坤之化。惟帅有荣枯,卉有华残。同具青眼,不胜长看。是无欲无求,无藏无亢。无毁无誉,无名无光。斯无名之有道,以寄穷途之猖狂!
元曲三百首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与汉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道,成为中国古代文人聪明才智的见证。元曲盛于元代,它不同与唐诗宋词的典雅瑰丽,而是大量使用口语方言,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以其广阔的题材、独特的风格,以及直白押韵的语言,深得历代文人的青睐。《中华国粹经典文库:元曲三百首》为选编本,选取元曲代表作三百余篇,集注释、赏析为一体,将元曲艺术的精粹尽显书中,值得广大读者慢慢赏读。
唐宋八大家文选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以革新六朝以来骈丽雕饰、专事浮华的文弊,建立崭新的文风为号召,往文坛上蔚为一股风潮。宋代的欧曾王苏等文家,继承唐朝古文运动的传统,更拓展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因此可说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