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祥
黄龙祥,1959年5月12日生,安徽桐城人。1983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获中医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中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针灸大成
10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3%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自面市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可,本次是我们从106种古籍中选出30种进行修订。修订原则是1、本次选出的古籍为临床上常用、读者需求量大的品种,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订力求原文准确,每种医籍由专家严谨校勘,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3、原则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记和注释。4、在装祯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风格的基础上,以精装版面市,在版式上也为了方便读者而重新设计。本书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
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
2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4.7%
本书融会经典文献,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了中国古典针灸学的理论原点、理论构建范式、检验规则和基本原理,对根于脉归于血气的针灸分部理论、明血气知病所定可治的诊病方法、以调控血气为核心义涵的针方之道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使凝聚先贤理论思维智慧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清晰重现,困惑当前针灸学界的诸多难题豁然冰释,对复兴古典针灸学理论、引领针灸发展、促进临床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
针灸甲乙经
2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5%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自面市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可,本次是我们从106种古籍中选出30种进行修订。修订原则是1、本次选出的古籍为临床上常用、读者需求量大的品种,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订力求原文准确,每种医籍由专家严谨校勘,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3、原则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记和注释。4、在装祯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风格的基础上,以精装版面市,在版式上也为了方便读者而重新设计。《针灸甲乙经》系晋代名医皇甫谧编集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该书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十二卷。
针灸腧穴通考:《中华针灸穴典》研究(套装上下册)
《针灸腧穴通考:《中华针灸穴典》研究(套装上下册)》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构成。总论分三篇,重点探讨腧穴及穴典的历史沿革、腧穴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穴典的编纂方法与体例,并将有关腧穴文献研究的基本问题及腧穴主治错误的考辨的研究成果,以附录的形式展现。各论按照十四经分述,每穴由“提要索隐”、“名实考”、“定位”、“类属”、“适应症”、“操作”6个部分组成。后4部分采用正文配引文的表述形式。
图解针灸经络速查手册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5%
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针灸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与腧穴学相配合,同为针灸学的基础。本书以实用、简要、准确为特色,集经络理论之精髓,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并配有所属经穴、经络歌诀等,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更加方便读者学习、记忆及查阅。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针灸学与表面解剖学影像学的结合,ISBN:9787117085458,作者:黄龙祥,黄幼民 编著
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
编辑推荐:本书是首部研究中国针灸学术发展史的专著,全书由“引论”、“经络部”、“腧穴部”、“刺灸法部”、“治疗部”五部分组成,全面阐述了中国针灸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系统考辨了针灸发展史中的重要学术问题。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其多年治史实践及他人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论述了史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基本方法及研究模式等。
新古典针灸学大纲
《新古典针灸学大纲》是黄龙祥先生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宗旨辛劳探索的心血结晶,不仅挖掘出了古典针灸中隐而不彰的诊疗规律,为现代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助力,而且揭示了更具普适意义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底层逻辑,发现了中西医双方在各自视角内都不曾捕捉到的事实和规律,明晰了古典针灸和现代医学都没有看到的盲区和误区,彰显了中医针灸的伟大价值,呼唤中国人、中医人要对未来医学的创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解针灸经外奇穴速查手册
3人今日阅读
以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实体彩色照片标定腧穴位置,收录经外奇穴100余个,具有生动、真实、简要、准确的特点,图文互参,并记载简便取穴方法、穴性、主治、操作,方便实用,易于学习掌握。临床应用举例,从古今治疗文献中选取与“适应证”相关的临床应用实例,且优先选取单穴方,或以目标穴为主穴的针灸方。对于某些病症,“适应证”虽未涉及,但古代临床有较多应用,或较确切的案例,也有选择地介绍,以提醒读者在以后的临床中有意识地试用,以积累现代临床数据。
黄龙祥看针灸
针灸,既传统又现代,既简单又复杂,它究竟有多少面、多少维度?如何石得一个清晰、完整的针灸图像? 本书从针灸起源、经络学说、明堂孔穴和针灸诊疗4个部分阐述了针灸的知识和治病原理。作为当今著名针灸文献大家,也是针灸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主要制订者,本书作者经过20多年的实验与体验,在充分考虑了角度、高度、距离、时间等影响观察效果的诸因素后,选择了更多、更佳的观察点,尝试了不同的观察工具、以不同的眼光,瞄准着针灸,一遍遍地近看与远望,仰观与俯视,从地上看到地下、从表面看到深层、从今天看到昨日,找寻针灸腧穴的母亲,鉴识经络链环上的珍珠、追寻针灸创新的发源地,考量针灸古典的含金量,感悟针灸诊疗的三位一体,去发现一个更加本真、更加完整的针灸世界。 每一次扫描都有新的发现,而每一次发现又总是引出新的问题。这一串串新发现、一个个新问题,一步步地将你带向一幅全新的画面,在这个图景中你看到的不再是针,不再是灸,也不再是针灸之术,而是针下的生命之真,图中的人体之妙!本书对进一步了解针灸、理解针灸诊疗精髓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可供中医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阅读。
针灸典籍考
《针灸典籍考》一书由黄龙祥教授撰著,本书收入60余种历代针灸古籍。黄龙祥教授在系统研读了现存数百种针灸古籍的基础上,对入选古籍除了传统目录学包含的书名、作者、版本内容的介绍外,还特别注重对原书体例、基本构成、采用文献特点、学术价值及其失误的考察,是其数十年来研究针灸文献的*新成果。本书可为现阶段以及未来针灸医籍整理选目、选本提供学术支撑,起到工具书的作用,同时也为读者学习和研究针灸典籍提供参考。
针灸大全(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
《针灸大全》原名《徐氏针灸》,又名《针灸捷要》《针灸捷法大全》,由明·徐凤编于成化至正德年间。本次整理,选用最佳版本,并新增了点评,对原著内容和学术观点旁征博引地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剖析全面注解,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文前“全文点评”对原著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对其主要学术思想及其特色进行了分析,以帮助读者学习理解。本书可作为初学中医者和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学习研究参考。
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挂图
科学而富于创造力的解剖图之于解剖学,犹如翅膀之于飞鸟。同样,针灸腧穴图之功大于针灸腧穴学,亦为历代针灸大家所共识,所谓“孔穴难谙,非图莫可”(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故中国自古修订针灸腧穴定位标准,必修相应的标准腧穴图,初唐即有彩绘三人腧穴图,图高半人之幅;宋代更创标准等人高铜人经穴模型,外刻腧穴,内列骨骼、脏腑。 如今针灸腧穴的国家标准已定,则制图造模势在必行。此次修订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文本,在腧穴定位的文字表达方面多有探索,力求严谨而又不失于繁杂。但由于人体形状的不规则性及语言文字达意的局限性,还难以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读者对于所有腧穴的定位文本都能有相同的正确理解,而由标准文本的制定者主持标准挂图的设计与制作正是避免标准文本被歧解的有效保障,这也是历代修订针灸腧穴标准的优良传统以及这一传统形成的根本原因,今遵此例而守之。 值此新图新梓之际,特将新修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挂图以及本手册的一些特点简述如下: 一.关于硼年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的若干说明 1.名称的改变 1990年版国家标准名称为“经穴部位”,考虑到:一,其中已经包含了46个经外奇穴的部位;第二,腧穴命名,一直没有专门的国家标准,本标准已经包含腧穴命名的所有要素;第三,修订版除了描述“部位”外,还增加了大量“取穴”的内容,故本次修订版的名称改为“腧穴名称与定位”,以更准确、完整地反映本标准的内容。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主要内容包括:刺法源流考、灸法源流考、特殊灸穴法考、针具与针法、针灸取穴、针刺角度与深浅、留针与得气、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图说中医·针灸
《图说中医:针灸》从针灸起源、经络学说、针灸明堂孔穴、丰富多彩的针灸诊疗、针灸名医名著和针灸文物集萃六个方面多个主题阐述,每个主题又以历史发展的先后为序,配历代精美彩色插图400余幅,将许多珍贵的历代针灸画面呈现给现代读者,反映了历代针灸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本书语言精练流畅,层次清晰,版式新颖,文图并茂,对当今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药爱好者了解中医乃至进一步学习、研究中医有较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图解针灸经穴速查手册
《图解针灸经穴速查手册》以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实体彩色照片标定腧穴、经络位置,收录经穴200余个,具有生动、真实、简要、准确的特点,图文互参,并记载简便取穴方法、穴性、主治、操作,方便实用,易于学习掌握。
循经考穴编(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
《循经考穴编》二卷,清代严振编于清初。该书是继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明代杨珣《针灸集书》之后的又一部循经考穴专著,但较之前二书,更详于腧穴的考辨。《循经考穴编》主要取材于《针灸集书》、《针灸聚英》、《针灸大成》、《奇经八脉考》及窦氏针书。具体而言,除卷首两篇绪论“十二经传注”、“内景赋”直接抄自《针灸集书》、《类经图翼》外,其余各篇均系综合诸家文献,参以已见编辑而成。本次整理增加文中点评,体现点评专家多年研究针灸文献的心得。
元代珍稀针灸三种
本丛书由针灸文献研究重大发现的成果——《窦太师针经》、《针灸集成》、《盘石金直刺秘传》三部元代珍稀针灸书组成。 《窦太师针经》(补注本),腧穴专书,编者未详,其穴法、刺法与金元针灸大家窦汉卿针术如出一辙。是自初唐《甄权针经》之后的又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基于临床实践经验对针灸腧穴的系统总结。 《针灸集成》(节抄本),针灸方专书,编者未详。该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建立了较为严谨和规范的针灸诊疗辨症论治的纲要与方法。在编排形式上也极有特色:有论有方,方有主方与附方,穴有注解与图解。自成书以来为元以下历代中外医籍大量引录,影响深远。 《盘石金直刺秘传》,针灸方专书,编者未详。全书载针灸方分十二门,每一类先出总论,次则按病设方,因症施法,纲目分明,已经体现出辨症施治的针灸诊疗模式的基本框架。 三部书的重新发现,最大的意义在于对当代针灸腧穴主治规范研究以及针灸临床诊疗规范研究的启迪与借鉴。三书皆成为制定针灸腧穴主治国家标准和《中华针灸穴典》的重要文献依据和源头文献之一。 适合针灸临床研究、文献研究以及医学史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