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2 条
哈尼族服饰文化中的历史记忆
论文借助民族口述史、汉文史籍、考古资料及语言分析,通过对哈尼族服饰中“服黑饰红”、“棉纺”、“饰贝”、“饰竹”、“饰鱼”等核心传统要素的多重考证,对哈尼人迁徙口述史中指涉的古代历史时期、地名以及族群互动提出了较为清晰的论述。不仅探讨了哈尼先民的古羌渊源,而且提出了哈尼先民与古蜀、古滇历史的密切关联,并论述了哈尼人进入元江、红河流域的时间,为重建完整、真实的哈尼族历史提供可资参考的时间线索和地理框架,为西南民族历史、藏彝走廊族群研究提供一种哈尼视角。 对于无文字边缘族群来说,服饰是一种特殊的女性视角、民间立场的记忆手段。少数民族女性作为“边缘中的边缘”,也拥有书写历史的权利和能力。揭示少数民族女性、民族服饰与历史记忆的深层关系,为研究无文字边缘族群的历史提出新的视角。重视与加强边缘族群研究,尊重其历史书写,打破历史书写的中心主义,我们才有可能重建边缘族群历史,并以此与华夏中心历史互证,还原中华民族真实历史。
寻找祖先的足迹:哈尼族历史迁徙研究
哈尼族历史迁徙是我国民族迁徙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就了哈尼族近现代分布格局和众多支系。本书借助布罗代尔历史时段理论,对话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基于哈尼族族源“氐羌北来”说,以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发展的宏观历史视野,以哈尼族与王朝国家关系为中心,以哈尼族与自然地理、其他族群关系为补充,运用历史文献、哈尼族迁徙史诗、田野调查等资料,探寻哈尼族历史迁徙过程及动因、特点、影响。
“美”的解释与嬗变:奕车女性身体审美及其变迁
哈尼族历史悠久,其身体审美文化异彩纷呈,尤其是奕车支系女性的身体审美更是独具特色。从古至今,奕车女性头戴尖顶白布帽,上身穿靛青色套装,小臂外露,下着短裤,腰系彩色腰带,喜欢多层衣服与满身的银饰。本书以奕车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奕车女性的服饰美和身体美作为切入点,运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展现和分析奕车女性身体美的表现形式及建构的过程,同时探讨奕车女性身体审美的生成机制,关注文化交融语境中奕车女性身体审美的多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