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1 条
上海古镇记忆
《上海古镇记忆》内容简介:上海郊区有不少著名古镇,它们是数千年前上海先民渔耕生患之地,是上海发祥之源,人文之根。在历经千百年岁月积淀风雨沧桑后,今天以崭新的面貌在上海的版图上熠熠闪耀,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诱人的远景蓝图成为撒落在上海周边郊区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熔铸了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自然生态文化的上海古镇文化,为现代上海文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是研究上海本土地域文化的重要史料资源,也是记录记忆上海城市足迹的珍贵档案资源,是上海这座城市发展脉络的见证,是认识和了解上海的载体。古镇记忆,究其实是城市记忆的先导,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本《上海古镇记忆》,我仿佛看到了唐代的寺塔、宋代的桥梁、元代的生产工具、明代的城墙、清代的园林;看到了“小桥流水”的“枕河人家”,粉墙青砖黛瓦的古屋老宅,硕果仅存的古树名木,逶迤绵恒的石驳岸,舟楫辐辏的海港渔市,独具特色的商铺作坊……糅合中西文化元素的优秀历史建筑透析出先民的艺术造诣和科技智慧,“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商业繁华凸显了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商品经济生活,而多姿多彩的乡镇民俗文化则展示了上海古文明的社会风情长卷。
从城西首镇到华洋之界:上海法华地区城市化进程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本书紧扣“城市化”的主题,借助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经济史理论,对清代至民国年间上海城西法华地区(涉及今长宁、徐汇、静安等区)的城市化进程作了长时段的研究,试图打通“传统”和“近代”的学术障壁,打破学界关于江南市镇研究与上海城市史研究的隔异。作为清代康乾年间上海城西首屈一指的棉布业巨镇与开埠后得租界扩张之先机的华洋交界区,法华地区的城市化无疑具有典型的文明演进与社会转型的双重意义。通过研究这一地区在不同时空背景与地域格局下城市化的发育机理、动力机制、内涵特征、演化路径、时代局限等问题,力图揭示出明清以来江南地区以市镇型为主导的“原生型城市化”模式如何从萌发、成长、鼎盛,及至被外力推引的“近代城市化”模式所阻断、异化,乃至最终演变为一种二元结构的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