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7 条
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
《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收有:《紫禁城始建经略与明代建筑考》、《乾隆花园的造园艺术》、《中国宫殿建筑艺术》、《天坛的建筑形制与象征艺术》等文章。
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全2册
宋辽金元明考古学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的最晚阶段,通常认为其始于北宋,止于明末(960—1644年,实际上辽朝应从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建立契丹国起算)。其前段为宋朝与辽、金和西夏分别对峙,以及高昌回鹘王国(于阗王国只延续至五代宋初)、喀喇汗王朝、大理国、西藏的古格王朝等政权分立阶段;后段则为元、明形成新的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各种考古遗迹遍布现在全国境内(地域还涉及今境外邻近地区,如中亚北部地区的西辽遗迹等),是秦代以后中国历史考古学各断代考古学中时代跨度最长,涉及统一和正统王朝(包括辽金元民族政权)最多,覆盖地域最广,内涵最丰富,并形成古代封建社会各种文化类型终结模式的最重要阶段。宋辽金元明考古学内涵集前代之大成,并囊括直至明清时期所有的新发展形成的古代物质文化。但是该阶段如此厚重的物质文化,目前却是中国断代考古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从现今宋至明代考古调查发掘研究情况来看,研究的范畴也只能暂以都城考古(包括宫城和主要地方城镇)、帝陵考古(包括一些王陵)、墓葬考古和在瓷窑址发掘研究基础上的瓷器考古等为研究的主体核心内涵。此外,中外文化交流考古、宗教考古,以金界壕和明长城为代表的军事遗迹考古等也独具特色。如上所述,《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则现在也只是以都城考古、帝陵考古、墓葬考古和瓷窑址考古等为重心,综合介绍20世纪、特别是1949年至今的宋辽金元明时期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重要成果的专著。同时也是第一部对宋辽金元明时期迄今已有的主要考古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探讨的论著,从而为今后宋至明代考古学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本书适合研究考古、历史、文博、古建筑和艺术史等专业人员及广大历史、考古、文物爱好者阅读。
故宫学概论
《故宫学概论》是为故宫学提供理论依据、构建学术框架的重要著作,是故宫学由新创学科走向常规学科的标识。《故宫学概论》的问世,是故宫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论述了故宫学的基础理论,略述了故宫学的学科建设状况,阐述了故宫学的研究对象,即文物藏品、古建筑与博物馆三大方面。下编为上述三大方面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状况的具体阐述,即故宫文物(宫廷历史文物、古代艺术珍品、图书、档案)的存藏及研究状况,故宫与明清宫廷建筑的保护研究状况,故宫与明清宫廷史的研究状况,以及对于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上编是纲,是故宫学的结构与建设;下编是目,是故宫学主要方面的展开与论述。
故宫与故宫学初集
1人今日阅读
《故宫与故宫学初集》是2002年至2008年间,郑欣淼先生写作、发表的关于探索故宫学的文章合集。全书收录了作者相关领域的文章21篇,其中10篇是在各个学术研讨会或报告会上的演讲,6篇是工作研究或专论,1篇是序言,另有4篇是记述或考证类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探索故宫学的体会》一文是在书中首发,其他文章曾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过,其中4篇被《新华文摘》转载。这些文章内容涉及故宫与故宫博物院的概说、故宫学的探讨、论述与故宫有关的人和事等,或长或短,文体亦颇不类,但主旨则一,就是从不同方面述说故宫、研究故宫、认识故宫。
紫禁涅槃: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
本书主要记述了从故宫博物院建院的1925年至今的90年的历史,它展现了一座皇家私人宫殿成为国家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读者能从中看到一座皇宫的变迁,也能看到一个国家从封建末期到国民革命到内忧外患再到和平时代的历史轨迹。本书为再版,增加了故宫与卢浮宫、白金汉宫、克里姆林宫、艾尔米塔什、凡尔赛宫等世界级皇宫博物院的比较,文物迁台、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的交流等内容,并配百余幅图片。
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
尧风舜雨,代表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而古代中国的营建与规划,其思想正在于达致这一理想。本书以中国古代典籍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天文考古学为研究方法,从元大都齐政楼溯源中国文明创制时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渊源与承续。全书分两篇,甲篇为《齐政楼名称方位考》,对齐政楼的名称、方位、中轴线制度加以考证,揭示了其取义《尚书·尧典》的意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继道统而新治统”的包容性与稳定性,其思想支撑了中国多元文化与民族的融合;乙篇为《元大都规划的阴阳法式》,结合古代天文律历数术之学,说明元大都作为古代中国营建制度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呈现了其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典型意义。忽必烈的元大都,以一座城市的建造,证明了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渊源以及重大意义,以不朽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故宫与故宫学二集
《故宫与故宫学二集》是2004年至2011年间,郑欣淼先生写作、发表的关于探索故宫学的文章合集。全书收录了作者相关领域的文章20篇,其中以故宫与故宫博物院概说为主题的文章有7篇,以故宫学探讨为主题的文章有6篇,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文章有7篇。文章内容涉及故宫历史、故宫文化、故宫保护、故宫学、故宫博物院、文化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全书以故宫为核心,视野则辐射到更加广阔的文化领域。
中国建筑要素溯源:庭院、斗拱和藻井
庭院、斗拱和藻井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三大重要元素,其源远流长。学术界对于它们的探讨一直以来没有停息过。建筑实践更是受到了这些中国元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重要公共文化建筑中,它们一直被创新性地诠释。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术研究对于这些建筑元素都是围绕在其类型学和结构功能方面的,在人文上的研究甚少。或许正是因为缺少人文上的基础研究,导致了现代建筑实践中把庭院、斗拱和藻井仅仅作为一种空间、结构和视觉元素。 本书追溯庭院、斗拱和藻井在早期中国的渊源,以及它们在汉代一系列与天国和升天主题相关的演绎。本研究的基础材料主要为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青铜器和宫殿庙宇遗址,汉代石墓、画像石和铜镜等,以及古文字和文献资料。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庭院、斗拱和藻井在早期有效地表达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建筑艺术上,它们体现了**理性的,充满想象力的,富有宗教神秘感的内涵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