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0 条
十万个为什么(中小学科普经典阅读书系)
7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0%
《十万个为什么》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绕有兴味的问题后进行颇具启发性的解释,比如,为什么用水来洗涤?为什么水不能燃烧?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会呼呼作响?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和?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洞悉一切的慧心,以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语言,为小读者们逐一道破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秘密。
安徒生童话(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3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0%
本书精心甄选了安徒生最为经典的童话,以期引领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情境中,进入奇幻有趣的童话世界;使现实压力与日俱增的成人们,重温人鱼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的快乐记忆,回归天真、宽容的快乐心态。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小学)
3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4%
本书是语言大师林汉达编著的经典历史读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春秋到三国的历史。100多个小故事展现了风云变幻的大事件,场面宏大,细节生动,史料丰富,让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中了解历史,爱上历史,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书畅销半个世纪,入选各大书目和榜单,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书不仅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启蒙读物,还是一座内涵丰蕴的语文“宝库”,对读者积累历史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有很大助益。
昆虫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5%
1879年,56岁的法布尔总算买下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那是一块不毛之地,无法耕种,只能长满杂草。但这是法布尔梦寐以求的天堂,因为它可以成为昆虫的家园。直至去世,法布尔都住在这里,继续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笔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法布尔是个奇特的人。
小公主(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2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0%
常驻印度的英国上尉克鲁先生把唯一的女儿萨拉送到了伦敦的一所贵族学校,学校校长明钦女士竭力巴结他们,将萨拉捧成了学校的“招牌学生”,把她当成公主一样尊敬。克鲁上尉因和朋友投资钻石矿失利而染病去世,势利的明钦女士把萨拉赶到阁楼做女佣,萨拉饱尝了周围势利之人的冷眼以及各种折磨,但她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依然表现得像个公主。两年后,克鲁上尉的朋友找到了萨拉,并告知萨拉钻石矿已恢复生产,萨拉终于摆脱了明钦女士的压迫,变成了真正的“公主”。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3%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
寻找百忧解: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观察手记(天才捕手计划·口述真实故事文库)
13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9%
这里是“易碎心灵的港湾”。 记录了1名精神科医生,12位精神病患者,4000天的治疗与陪伴。也如实展现了12位精神病患者人生中最癫狂、暗淡的一面: 持续60年的自杀计划里,隐藏着一个家最深情的秘密: 连医生都害怕的病症,却被精神病室友治好了; 喜欢捉迷藏的女患者嫁给了警察,藏在异国都能被带回家…… 他们聚在这个被层层铁门封死的狭小空间里,看似在接受治疗,实则在修复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
有间文库:月牙儿
13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9%
《月牙儿》是老舍于193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并于1986年拍摄了同名电影。小说以月牙儿为线索,通过母女两代人沦为暗娼的经历,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贫民的生存状态。但老舍并不想单纯地批判当时的社会及人性的丑陋,而是将丑陋的现实如何一步步泯灭纯真之心的历程展现在读者眼前。
蜀山剑侠传(有间文库)
9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9%
《蜀山剑侠传》讲述了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人的拜师学艺和斩妖除魔的经历,他们在外出修行的过程中,经历无数的机缘巧合,获得了种种威力巨大的奇珍异宝,在和邪派的斗争中本领日渐高强书中塑造了大量的前辈高人,怪叫花凌浑、嵩山二叟、驼神乙休、藏灵子等等,读来人人个性鲜明。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
6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5%
特邀复旦名师陈引驰教授率团队为重难点字词进行注音、注释,并对全文进行全面深入、通俗易懂的赏析,扫除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障碍,帮助1-12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更好地掌握古诗文,在生活和写作中更好地应用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