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0 条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
19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伤寒论》是近两千年中医汤液学的最高成就,为中医四大经典里唯一系统论述临证治病的著作。《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一书本着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场,逐字逐句解读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在解读立场上绝不引入医圣不涉及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破解了《伤寒论》的组方规律,解决了经方界的学术难题。作者本着实修实证的精神,多年来的运用和教学,培养的以疗效高著称的好中医遍布全国。因作者独创性的研究成果,2023年应北京中医管理局的邀请成立了刘希彦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
15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公元2~3世纪,东汉王朝瘟疫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编撰了《伤寒杂病论》,后人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将书中主要论述杂病的内容,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是古代汉族医学典籍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书中记载的方剂,被誉为“众方之祖”,尊为“经方”。书中提出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后世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
5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8%
一本人人都应该了解的中医健康调养书。 中医药经典著作《伤寒论》被称为继承发扬中医学遗产的必读书籍。《罗大伦解读<伤寒论>》是罗大伦老师对流芳千古的《伤寒论》的通俗解读,在喜马拉雅平台播出后,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 在本书中,罗大伦老师通过“伤寒圣手”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医案,解读《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将医圣张仲景的治病方法和原则详细地梳理开来,让大家能够知道,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生病,又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能调理好。本书将古代大医的用药智慧应用在了生活中,是治病救命之良方,百姓实用之经典。让我们在碰到相关病症时,能正确、及时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另辟蹊径读伤寒
4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9%
一、内容介绍本书原为东汉末年公众号上的系列文章,讲述了一个刚刚从复旦数学系毕业的女生学习伤寒论的故事。全书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师徒之间关于伤寒论的问难与应答。通过不同主题的故事,讲解了伤寒论的基础知识、用药、方证等。其中不乏作者的思考和新颖的思路。书中的徒儿和师傅性格鲜明,颇具辨识度,语言风趣幽默,可读性较强。书中还引入了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或情节元素,让全书带有一点武侠色彩,更为引人入胜。该书的原帖曾经转发到经方论坛上,访问量达到2400多人。还出现了从经方论坛上追到公众号上,再追到群里的粉丝,一进群里就问“蓉儿和师父是谁啊,我反复读了好多遍了”。全篇分成两个部分,共30章节。第一部分:理解中医,从理论上解释和假设了中医经方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学习伤寒论。从条文和条文之间,抽丝剥茧地找出伤寒论常用药物的药证,包括: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石膏,知母,干姜,黄连,栝楼根等。二、行文特色 1、日记是的师徒之间对话形式,有带入感。这是中医的传统,也是素问的形式。 2、采用了耳熟能详的武侠的内容穿插在内,有亲切感。 3、人物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有粘性。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对经典的认知。三、中医特色 1、系统性:结合了倪海厦和胡希恕的理论,从中医标准开始,提出了伤寒论三大定律,仔细讲解了伤寒论中常用药的药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方证药证体系。 2、新颖性:本书常常有发前人所未发之想,比如用方程组解条文的思路,但创新得守正出奇,一切都是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的。 3、严谨性:每一个药证提出,都是从伤寒论里推导出,然后在医案和病人身上得以验证,发乎条文,止乎临床,药证可以简单重现。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0%
本书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本书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本书的目的: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够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在本书第一版基础上,我们根据读者诵读过程提出的建议,将《伤寒论》大致按每十条一个段落(又细分为每五条一个小段落)进行划分,以方便读者更好地诵读、记忆。本书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作者简介:冯学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经方论坛发起人。
伤寒论(中医经典掌中宝)
32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3%
《伤寒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目,它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 后世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其理法方药 一线贯穿的学术体系,具有很高的科学 水平和实用价值。《伤寒论》的理论体 系及辨证方法,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理论 和临床诊断、治疗的发展,《伤寒论》 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的必读书 籍,也是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被誉为 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本书不做繁琐考证,不做白话译注,全 书版面层次清晰,便于读者时时诵读。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第2版)
2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0%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15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7.8%
郝万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论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在中医界享有很高声誉。首版《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于2008年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多次重印,成为学习《伤寒论》的必读之书。本书系在首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郝万山教授近十年来新的教学经验和临床感悟,力求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 温馨提示:本产品为电子书,非实体纸质图书。为保护图书著作权,电子书不提供原文件,不支持导出和打印,仅支持人卫社相关软件中阅读,可下载至软件中离线查看。电子书内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请购买正版纸质图书。除因质量问题,虚拟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伤寒论
1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0%
中医伤寒类著作。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编次整理而成,命名《伤寒论》。宋治平二年(1065)经林亿等校定,流传至今。本书共22篇,三百九十七法,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全书以六经辨证为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伤寒各期辨证原则及立法用药规律。中医热病奠基性论著,临床医学之经典。以六经(三阳三阴)辨症为纲,依据人的体质强弱,生理反应,病热进退缓急变化等,将外感疾病出现的各种症状,分成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症候类型。
伤寒杂病论
9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3%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