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0 条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6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5%
在中国,无论你要做什么,都要先了解这个社会! 讲述官僚政治形态的三个特殊表象:延续性、包容性和贯彻性;分析支持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两大杠杆:两税制和科举制。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知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以经济与历史分析为基础,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手法,讲述秦汉至民国时期2000年的官僚政治,指出了官僚政治对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所起的作用。既可以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风云变化的诸多深层次原因,又为后人认识历史提供了规律性参考。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3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8%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人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三、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五、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略。六、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2%
所谓“汉道”,即汉朝治国治天下之道。作者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 本书贯通了从西汉立国至东汉一朝的全部历史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如汉初于“过秦”背景下实行的黄老无为政治、儒术的兴起与独尊、“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家法、儒家思潮推动下的托古改制、两汉之际的政治学术转变,皆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关节。本书将这些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问题贯通连缀,一气呵成,时有新颖独到的论述,展现了作者将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融会贯通的深厚功力。
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5%
本书围绕中古著述中的纬书内容,以及具体政治活动中所体现的纬学思想,探讨中古时代知识、信仰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在没有现代政治学说可以凭借的背景下,“太平”、“祥瑞”、“灾异”、“天命”等等,是主要的政治语言。而“龙图”、“凤纪”、“景云”、“河清”等,是主要的政治符号。本书所涉课题,不仅为中古知识、信仰世界的重要一环,又事关政治起伏与思想跌宕之关系,进而以中古为样本,对理解整个人类历史中政权合法性的塑造也有一定思考。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2册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4%
政治思想既表达政治社会的自我理解,亦体现人们对理想秩序的探寻。本书突破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既有写法,跨政治、宗教、社会、经济、法律、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钩稽沉隐,推陈出新,融文本解读、理论分析与意义发微于一体,移步换景,在多视角、大视野中全景式地考察了西方政治思想之跌宕起伏,涵盖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几乎所有重要政治思想家,不仅是一部全面、生动的西方政治思想通史,也是一部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
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1%
赵汀阳先生在《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中指出:一个世界只要具备人性自私和资源稀缺这两个条件,世界就是一个坏的世界。人性自私和资源稀缺导致了人类生活所有值得思考和言说的悲欢故事和成败历史。在一个坏的真实世界中,最世俗而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与政治有关的大多数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于权力与利益的问题,即人们如何获得他们能够获得的权力和利益。 “我如何才能获得我可能得到的利益?这是个最简单也是最难的问题。我获得我可能得到的利益的难点在于,如果没有他人的同意,我就根本得不到我想得到的利益。”他人是生活全部难题的根源。他人的力量和可能的反抗是人们放弃去偷去抢的最终原因。假如把他人杀掉,那么自己也可能被杀掉,而且,杀人并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本书在政治哲学的层面研究政治正当性的理由和原理,讨论决定人们命运的制度,以及自由、正义、权利和权力等政治学的关键问题。赵汀阳先生在本书中不仅探讨了如何发展出某种制度以保证其在《论可能生活》中提出的可以接受的生活,还推进了他在《天下体系》中提出的天下理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本书中将中西方政治哲学的思考融为一体,不拘泥于“周公之礼”,也不唯西哲先圣是尊;甚至选择一些哲学史中“有智慧的错误观点”进行分析,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政治现实。 “这本书比马基雅维利的书更有用,马基雅维利只教人坏,我试图揭示如何对付坏世界。”作者如是说。
中国政治思想史(套装共3册):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元明清卷
2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6%
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即“行政权力支配社会”(马克思语)。刘泽华先生把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提炼为“王权支配社会”这一核心观点。这种王权是基于社会经济又超乎社会经济的一种特殊存在……这种靠武力为基础形成的王权统治的社会,就总体而言,不是经济力量决定着权力分配,而是权力分配决定着社会经济分配,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是权力分配的产物;在社会结构诸多因素中,王权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结构,并在社会的诸种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这种现实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便把行政权力看得高于一切,看成一切的归宿。因此,在意识形态中,政治思想占有特别的地位,以至成为了整个思想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哲学的、经济的、教育的、伦理的等等思想,不仅离不开政治,而且通过不同的道路最后几乎都归结为政治。本套书“先秦卷”阐述并分析了先秦时期王权专制论的基本特征,“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和“隋唐宋元明清卷”则从不同视角揭示了王权专制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不断发展、完善、深化的过程。由书可知,君主专制主义贯穿中国政治思想史始终,是传统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基本主题之一。
从解构到建构:后现代思想和理论的系谱研究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1%
本书在综合考察后现代发展的基本线索、分析各种代表性流派的基础上,提出以建设性后现代主张的问题意识为基础,秉承建设性后现代“在现代世界彻底自我毁灭和人们无能为力之前,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哲学 、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上,重构一个新的美好的世界”的宗旨,力图从后现代思想理论中,挖掘其创造性的存在物、本体论的平等观、生态主义、有机整体性、过程性、对话、他者圣性等富于建设性的理论话语,为今天的人类社会提供正确的新理性。
新政、立宪与革命: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6%
新政、立宪与革命是推动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的三股力量,也是观察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与政局变迁的三个视角。本书收录八篇论文,涉及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清末宪政考察与师日取向,清末责任内阁制的渊源与流变,清末新政的域外观察与反应,日韩合并对宪政改革进程的影响,民初女子参政权与政治民主化问题,统一党与政党政治运作,以及有关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学术史。这些论文虽然并没有使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的论述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却从不同的侧面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基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与政局变动的复杂面相。
《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6.3%
本书立足于《巴黎手稿》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早期马克思的新解释,即马克思是在《巴黎手稿》中完成了从早期马克思向成熟时期马克思的转变。这一新解释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极具创新性,对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本书研究过程中吸收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文献学和手稿研究成果,对于国内的手稿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