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0 条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3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1%
作者积十数年之功,依凭规模庞大的知识基座,以技术发生为经线、人类攀爬技术天梯为纬线,导演了一场文明演进的大戏。我们总是过分强调精神与观念的伟大,却忽视技术对人类这一物种根本性的塑造能力。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如今,技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从未想象过的运行规模和层面,世界正在发生缓慢而坚定的转变,无论是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还是近代的启蒙运动先驱者,从未有人明确告诉我们该如何组织社会,如何与技术的力量共存,一切只能由我们自己摸索。
我们从哪里来:史前环境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7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作者将观察视角锁定在9.6亿年前到公元前4000年的那片后来被称为“中国”的陆地上。相比于大家熟知的有文字记录以来的纷繁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这段遥远时空的史前中国史显得格外孤寂。然而,这段历史真的是简陋乏味的吗?那是怎样沧海桑田的环境变迁?我们的祖先如何抵御外部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现代人脑容量相当的祖先们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在单纯依靠历史学无法探知的领域,作者综合运用人类学、环境学、考古学、地质学、神话传说等诸多领域知识,试图解答“我们从哪里来”。
中国的当下与未来:读懂我们的现实处境与30年大趋势
6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4%
我们当下面临何种处境?我们未来又将向何处去?政治、经济,乃至世界格局,风险、挑战,以及历史机遇,这些是每一位关心当下、关注未来的人都需要思考的!本书是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先生继《不确定的未来》《未来三十年》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凝结了郑永年先生关于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新的深刻思考。他用擅长的国际视野,系统地解读当下中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解析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并就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当下中国人对未来的思考指明方向。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地中海三部曲)(甲骨文)【君士坦丁堡的战火,两个文明的撞击】
5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0%
全书完整地再现了1453年围绕君士坦丁堡、被赋予了神圣意义的攻防战的战前双方准备、战争进程的展开,以及战争之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走向。作者调动大历史笔墨,浓墨重彩地为战争的发动者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以及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两位最高统帅画像;同时,罗杰?克劳利或用白描,或用素描,或施以淡墨,描绘出对垒中的两军指挥官、首席大臣、宗教领袖、能工巧匠们的群像。
媒介批评三部曲: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套装共3册)
27人今日阅读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童年的消逝》初版于1982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 波兹曼同时指出,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 《技术垄断》作者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之所以揭示技术的阴暗面,是为了避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文化有三种形态: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踪,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本书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之异同,并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抵抗技术垄断,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理想国·BBC艺术经典三部曲:《文明》《新艺术的震撼》《艺术的力量》
2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5%
本套共3本书,《文明》《新艺术的震撼》《艺术的力量》.艺术为文明而生,《文明》以艺术之名。欧洲文明如何由艺术来谱写?绘画、雕刻、建筑、文学和音乐是文明最直接的表现。克拉克以其广博的知识和笃定的判断,回顾了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的艺术发展,将文明的进程娓娓道来。我们将在书中看到:艺术家在怎样的时刻,如何摆脱时代的束缚?艺术又是历经怎样的时期,如何穿越时空的羁绊?何谓持久的成就,何为短暂的时尚?笔触彪悍、言辞生猛的现代艺术史。《新艺术的震撼》以八个理解现代艺术的重要主题为框架,多维角度勾画出西方艺术的百年流变——1780年的异域情调,如何成为1880年的新鲜论调,又何以沦为1980年的陈词滥调。作者以犀利精妙的笔触,探求艺术更为完整的真实——艺术与社会时代的关系。《艺术的力量》聚焦八件无与伦比的大师之作,从卡拉瓦乔的大卫和歌利亚,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者西蒙·沙玛将我们从美术馆的舒适区里赶出来,以扣人心弦的讲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八位艺术家历经种种不甘与不堪,孤注一掷的时刻。“艺术有什么用?”八件杰作给出了各自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