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4 条
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套装共4册)
《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套装共4册)》源于旧石器时代,在7000年前,已经发明丝、麻等纺织物缝制衣冠鞋履等配套的服饰和用骨、角、贝、玉、陶等材料制造美化生活的装饰品。中华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创造的丰盛华美的原始服饰文化,举世独步。夏商周时期,中华服饰进入以“礼”为规制的发展阶段,服饰意识与天地同构,内涵深邃。汉代以后,以儒学为理念的服饰制度,使服饰品类和材质工艺不断发展提高。数千年来,在华夏服饰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少数民族和域外异质服饰文化的滋养,使中华服饰不断创新和丰富,形成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服饰传统,为世人所称羡。 《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套装共4册)》根据以物证史的理念,按历史顺序,以最简明易懂的文字与服饰实际文物的图片相对照,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今的服饰发展,着重介绍服装形式、服饰制度、服装面料、服饰纹样、首饰配饰的具体面貌。特别着重考古科学的成果与历史文献相印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全书正文约30万字,附图精美,内有彩图2809幅,黑白图574幅,各图均有详细图文说明。适合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教材,以及作为戏剧影视界服装设计、服装装饰界创新设计、美术工作者专业创作和艺术品收藏者鉴别真伪的优良读物,为迄今出版的中国服饰艺术史类书籍中内容最全面、图片最丰富、编排最科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收藏价值且兼具普及价值的学术巨著。
故宫识珍
本书收录郑欣淼关于故宫文物藏品的文章100篇。在故宫文化整体中,文物藏品具有特殊意义,故宫及其藏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证,包括了中华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门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特色,表明中华文明是一条不曾中断的历史长河;故宫文物收藏、承袭的特殊历史以及与现代中华民族命运的关系,被赋予了国宝的意义。本书收录文章100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27篇,内容涉及故宫藏品的概况及接收社会捐献的一些情况;第二部分35篇,主要介绍在故宫所办的文物展览,以及在国内其他博物馆所办的一些故宫藏品展览;第三部分10篇,内容涉及故宫文物藏品的介绍。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
7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8%
本书依托于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通过对唐宋时期女性服饰、妆容演变进程的梳理,透彻分析唐宋时期的时尚流行,尽展传统服饰之美。严谨考究的服饰研究文章与精美的插图,向读者展现数十位唐宋时期著名女性的衣妆打扮及各种服饰、妆容相关的名物。
中国美术研究·书法理论研究
1人今日阅读
《中国美术研究》由教育部主管下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创办,集结了中国美术各种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集,收录来自全国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专业的外审团队审查论文内容,以确保收录的论文质量。所收集论文涉及美术考古研究、古代书画理论研究、古代艺术史研究、近现代美术研究、工艺美术研究、艺术书评等多方面的课题。本书稿是立足于对中国美术学科开展全面研究,介绍最新学术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中国艺术研究发展与交流。
夕拾朝花--我眼中的中国出版四十年
本书是《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建的文集,共收录文章57篇。文章均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时间跨度长达近四十年,经归类、编排,共分为文脉地标、远思怀人、缥帙留香、出版之思四个章节,对应收入有关出版社、出版人、出版物以及业界思考等方面的文章。本书从媒体记者视角反映出中国出版业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诚如作者所言,昨天的样子值得被记住,那是走到现在和通往未来道路上的标志物,有文化传承的初心,有精神田园耕耘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