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0 条
毓老师说易传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3%
《易经》向来被称为“诸经之首”,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易传》对《易经》经文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是理解《易经》的关键。《毓老师说易传》以1994年至1998年间毓老师在奉元书院讲述《易传》的内容为主,亦有2000年后补充的内容。毓老师说,读《易传》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智慧。他强调,《易》为智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智慧产物,不是迷信。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4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5%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毓老师说老子
2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4%
《毓老师说老子》以1978年7月至11月毓老师讲学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强调,《老子》是一部言政治之术的书,讲的是政治之术而非政治之学。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之精深。研究《老子》必知“以静制动、以弱胜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几个原则;“无为”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一个人到“无为”的境界,则没有不能做的事。
毓老师说论语
2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0%
《毓老师说论语》以1999年至2000年毓老师在奉元书院讲述《论语》的内容加以整理而成。《毓老师说论语》将《论语》《大学》《中庸》《春秋》等经籍打通开来,阐明中国古典思想的精髓;以平视的眼光解读孔子,还原了孔子活泼、生动的本来面貌,使读者如同面对一个德望、智慧、学识兼具的温厚师长,怡然领会儒家思想的美与智慧。毓老认为,《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发展分三个层次: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二、“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三、“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思想随着年龄、智慧的增长而发展变化。
毓老师说庄子
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7%
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近代传奇人物毓老师,口授心传的私家国学。《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最能保持毓老师讲学之原汁原味。择重点解说,意在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之智慧,强调其致用之道术,即内在身心灵的修养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学问。《毓老师说庄子》,融通儒道,依内圣外王之旨解读庄子言外之意,以《庄子》为治世之书,一洗其为衰世之书及庄子逃世之名。
毓老师说易经(第1卷)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2%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毓老师说人物志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2%
《人物志》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经典的人才学著作,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刘劭。全书共十二篇:详尽地讲述了考察、评鉴、任用人才的具体方法,包括各类人才的性情、优点与缺陷、适合的官职,以及选任人才的困难之处,还讲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良方。读《人物志》既可以提高自我修养,也可以学习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毓老师说人物志》是毓老1988-1989年在台湾奉元书院讲解《人物志》的讲稿和2000年讲述的增补内容。毓老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精深的国学修养、热切的现实关怀,在讲述《人物志》时引经据典、联系时事,思绪飞扬于古今中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率性、透辟,借《人物志》讲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和许多精妙的人生哲理。
毓老师说大学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0%
《毓老师说大学》是毓老师讲授这部经典的真实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毓老师依经解经的特色。《毓老师说大学》首揭“学大”、“学天”,毓老师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天学。学大,故成大人,学天才能则天,行为与天一样,故成“天人”。毓老师说,《大学》讲《春秋》之道,被认为是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之一,即谈政之书,是儒学众经之胆。毓老是说,《大学》讲“为政在人”,注重用事、经世,自人心讲到天下平。《大学》与《春秋》相表里,与《中庸》相表里。《大学》即佛经的《心经》,《中庸》即佛经的《金刚经》。学中国经典,应自《大学》与《中庸》入手。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5%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毓老师说中庸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2%
《毓老师说中庸》是毓老师讲授《中庸》这一部经典的真实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毓老师依经解经的特色。《中庸》与《大学》、《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毓老师认为《中庸》与《大学》乃儒家思想精华之所在,是儒学众经之胆,比佛家的《心经》、《金刚经》还要好。毓老师讲《中庸》首揭“用中”,《中庸》讲《易经》之道,与《大易》相表里。以《中庸》建设自信心,也知道该做什么,人必有主宰才能站得住。毓老师说,中国是广义的中国,是中道之国。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用中,谁能用中道,谁就是中国人。中道之国,没有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