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7 条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2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3%
《维米尔的帽子》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七幅油画、一件荷兰产的青花瓷盘上的细微之处,探寻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们可以在看似无关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属东印度公司兴盛的跨洋贸易,看到军官的毡帽里隐藏有寻找中国之路的热情,看到一条由欧美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之河、烟叶数十年间便风靡世界各地。17世纪的人们,依托航海技术的发展,跳脱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寻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们赌上故乡,奔赴各地,将世界连为一体。一些普通人也被贸易旋风吹起,撒落到异国他乡。世界曾经孤立的的地区被连接成一个全球交流网络,这个变革没有人预测得到,也无人能够扭转。四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对此恍若相识。
看电影,学历史
4人今日阅读
《荒野猎人》中小李子舍命捕猎的海狸,是昙花一现的时尚风潮,也是北美殖民地早期的经济命脉?《和食之神》结尾一闪而过的味精才是日本料理传遍世界、日本化工全球化的真正功臣?谈论全球化现象的经管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如何改编成一部爱情喜剧?《鸦片战争》考究的场景细节,暗含了哪些书写鸦片战争史的新取向?致力新文化史、全球史研究的学者蒋竹山,以电影为引子,展开二十三堂生动的历史课。时而抽绎历史片段,探究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感官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时而延伸触角,聚焦全球史、战争史、性别、环境、大众史等前沿热点。透过五光十色的影像本事,探索电影里没说的历史,教你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理解、思辨。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16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6%
本书由“看理想”深受关注和有影响力的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转化而来,历经主编葛兆光教授和各位作者多次用心打磨而成。本书讲述的是一种超越国家的,笼括全球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采用了国际化的视野,前沿的理论成果和历史观念,以及好听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本书讲述的也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历史,它与来自西方的各种全球史都不同,摒弃了历史学的任何中心主义,真正呈现了中国历史学者眼中的全球史观。 近些年来,关于全球史的著作陆续出版了不少,但是没有一部是属于我们中国学者自己所叙述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而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一遗憾和缺陷,在全球史的学术领域,显现了中国学者的抱负和水准。
信睿周报·第23辑(第133-138辑)
1人今日阅读
《信睿周报第 138期》内容简介:本期特辑邀请参与这一项目的策展人、海洋考古学者、纪录片导演、作家、艺术家展开写作和思考,由该项目的田野板块“针路航线”的三次跨地域考察延展开去,以各自的方式记录其“乘桴浮海”的故事,探索地方性知识及基于此的群体认同等何以在流动中生成。 《信睿周报第 137期》内容简介:本期“起点”邀请了来自城市史、媒介研究和技术哲学领域的学者,一起重读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思想遗产,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城市与人、机器与社会、技术与文明的关系,纪念这位被严重低估的思想家。 《信睿周报第 136期》内容简介:本期《信睿周报》将呈现22位学者和策展人对2024年中国思想界、艺术界的参与和观察。 《信睿周报第 135期》内容简介:本期“起点”分享了几位深耕中国历史和艺术领域多年的学者的最 新思考,从他们新近的专著和研究出发,探讨当下中国研究的跨学科视角和其他新的可能性。 《信睿周报第 134期》内容简介:本期游戏研究特辑尝试揭示电子游戏如何从文化表达的媒介,过渡到社会角色和权力关系的场所,展现游戏研究的更多可能性。 《信睿周报第 133期》内容简介:本期“起点”邀请来自人类学、民俗学、媒介传播和艺术领域的学者,重思儿童的“成人化”和成人的“儿童化”等诸多现象背后,包括乡土玩具、商业玩具在内的玩具及玩乐行为在人类成长、文化传承和情感陪伴方面的重要意义。
互鉴互通: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与世界从早年的比较互鉴到后来碰撞交流的历史,以专题的形式对中外关系做了历史全景式的展现。使读者在与其他民族、国家的互鉴互通的历史中,理解不同时期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共同性、差异性及其形成的根源和过程,避免因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学科细分带来的视野局限。我们力求既讲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融为多元-体、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又讲中华民族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特别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如何形成以不甘沉沦、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比较中增强文化自信,在互鉴中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
信睿周报·第2辑(第7-12期)
信睿周报第7期,与这个时代急速变化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政治相比,伦理学的核心可能是不易改变、更为守恒的,但它也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信睿周报第8期,中国过去的中国史研究有一个缺陷,就是不太管外面,而搞世界史的学者,则视野和眼光都颇受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信睿周报第9期,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于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或科学革命至关重要。信睿周报第10期,国家和社会的变化既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文化和思想主导的过程。信睿周报第11期,推出“食物的未来”专题,从历史、食品伦理学、饮食人类学、哲学等角度探讨这些话题。 信睿周报第12期,本期《信睿周报》聚焦当代艺术,推出了两篇重磅访谈文章——《实验艺术:全球视野与主体性——与美术史学家巫鸿的一次对话》和《徐冰:“公共影像”与我们生活的时代》。
珍奇屋中的世界史
从缝衣针到人力车,从甘薯到菠萝,也许你从未想过,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背后也可能是悠长的岁月、广阔的山河。本书包含的30余篇小文章,每一篇都是世界大画布的局部特写,充满异域风情,也记录着从古至今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他的珍奇屋,通过一件件小物品穿越时空,了解世界的点滴历史。 这是一份送给好奇者的礼物:缝衣针如何让美洲大陆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人类如何驯服了马,又依靠它征服了世界;哥伦布的遗体究竟安葬在哪里;人力车在成为上海最寻常的交通工具之前,在世界各国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原来,改变世界、创造历史、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竟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串起世界的线有的纤细,有的多彩,有时坚韧,有时脆弱,时常充满意外,又尽在情理之中,这根线就是我们自己。
有些缤纷,有些静默
1人今日阅读
悦读,真是一个美妙的词。它赋予单纯的读书,以人的温度,及精神的愉悦与享受。作者阅读168本书后的读书笔记,集结成书,既是推荐,也是传递。正如他所说的,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