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0 条
生死疲劳【中国诺奖得主代表作】
647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5%
不看不知道,莫言真幽默!在极度痛苦时笑出声来,获得内心深处的解脱。 不看不知道,欲哭又想笑。活着不容易,幽默无价宝。 ——莫言 五十年间西门闹经历六次转世, 一世为驴,二世为牛,三世为猪,四世为狗,五世为猴,最终降生为人。 在这六世里,他目睹蓝脸一家三代经历人生的生死疲劳, 他们爱就爱到底,恨就恨到底,犟就犟到底,干就干到底, 有极致的痛苦与欢乐,更有不灭的热情与希望。 而他们的故事,要从1950年1月1日讲起……
我的重生日记:生死之外,皆是擦伤
80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2%
【励志成长+心灵救赎+命运反击战】当原本欣欣向荣,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年轻生命,突然遭遇无情的厄运时,他该如何接受和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了这场蓬勃而感人的命运反击战。 他是不幸的,刚走出校园,准备接受向往的offer,就被确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命运无情推向深渊。 但他又是幸运的,在与残酷疾病作战的过程中,他收获了亲情、友情和四面八方的关爱,即便在最绝望的治疗过程中,也总有温暖的光托扶着他,给他勇敢向前的力量,并最终找到希望和出路。 我们无法阻挡厄运的脚步,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夺走勇气和决心,更何况还有人心的温暖。
生死之间:医院里的100个故事(轻纪实·连载中)
65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1%
(每周二四更新)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病例,这是一段段鲜活的人生,是关于爱、希望与坚持的故事。 医院是坐落人间的生死结界。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大多是无常和命运。在医院待久了的人比谁都清楚,人有时候比想象中更脆弱,所以现实的每一刻,都比你以为的更宝贵。 一个个发生在生死结界的故事,一个个人折射出的无常人间态。 做临终关怀的义工,比谁都知道死亡才是人生唯一的必修课; 戒备森严的“刑事病房”里住着的杀人犯,可能是个连自己的精神都无法控制的天真少年; 深夜手术病房外,总有一些无能为力的医生,在痛哭中成长成一个精练的手术刀; 而每一个冷静到不正常的外科医生,都已经身经无数死亡的淬炼。 就像没有人会不经历坎坷就一夜长大,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在这无常的命运中,懂得慈悲和感恩。
病房生死录(套装共3册)
29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4%
医院每天都在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听医生、家属和患者亲口讲述。 所有的故事都是最真实的病房写照: 跟男朋友赌气喝了半瓶百草枯的姑娘,我该如何面对笑得天真无暇的她? 站在重症监护室外的女人,拉着我的手说她是失独家庭,我该如何劝慰她? 凌晨的急诊室,为了父亲的安危,我在跟死神赛跑。 入职体检的那天,我却被确诊为白血病。 她抱着日记流泪,体内的肾脏是老师生命最后送给她的礼物; 她在做手术的前一天唱K,哭着对老公说,下一个天亮,去上次牵手赏花那里散步好吗; 生与死的奇迹,笑与泪的瞬间,在一间间小小的病房里共存。
生死场(萧红作品)
29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3%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1935年一经出版便震惊文坛。全书以哈尔滨近郊农村为背景,敏锐生动地刻画了底层普通百姓“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生死场(果麦经典)
24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8%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小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鲁迅评价说“与其听我发牢骚,不如看看生死场。”书中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对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被誉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此外,本版精选萧红在重庆及香港时期创作的其他六篇经典小说代表作《手》、《牛车上》、《逃难》、《山下》、《后花园》、《北中国》以及萧红创作的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本书额外收录鲁迅为初版《生死场》所作序言,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了解本书内容。
图解西藏生死书
24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5%
本书将告诉你,这是一本亡灵的“自助游”。“生为何事来?死往何处去?”生死的课题自古以来便一直困扰着人类。关于生死学的研究在古老的西藏可谓源远流长。这部《西藏生死书》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死亡旅程的指引地图,堪称生死学研究的巨著。这是一本契合时代需要的临终关怀指南。每个人迟早需要面对死亡。本书深入讨论了我们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及他(她)们忧心守护在旁的家属们。通过上师或协助者诵读的方式使临终者宁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安然度过肉体崩解的恐怖境相。这是一册通往解脱之道的实用秘籍。通过本书我们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是让亡者或临终者因为得到了提示而得以见到明光,超越生死轮回,把握死亡所提供的永恒契机,进入涅解脱的圆满境相
我的人间世:女医生的生死手记
1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她是一名医生,熟悉生命无常,但也常惊叹人间有爱。 39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了一场关于生命与爱的深情告白: 从病床边的温暖叙事开始,一位逃费的患者在医者的坚持下迎来重生的契机,一颗捐赠的心脏承载起两个家庭之间爱与泪的传递。这是生命的奇迹,也是医者的执念。 而在见证了无数次生死过后,一位医生,如何在满目疮痍的现实中保持对职业的信仰?当生命无常,命运骤变,该如何守住爱与初心? 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无比重要:信任、希望和爱,而医院,是对这三样东西的最佳诠释地。
病房生死录·病患篇(微信读书出品)
10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1%
生病之后,患者与家属如何与病魔抗争,听这些人亲口讲述。 “凌晨的急诊室,为了父亲的安危,我在跟死神赛跑。” “入职体检的那天,我却被确诊为白血病。” “结婚的时候,我就跟你妈说过的,无论疾病或健康,一辈子不离不弃。“ “在这病房,我们这群病友约定好了,以后都不要在医院再见。” “躺在ICU里的人是你爸爸,就算所有人都放弃了他,我是一定要救的。” 本书中,23个与疾病相关的故事,23个人的亲身经历,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个在泥潭中挣扎过的家庭,他们与疾病抗争,他们并不想妥协。
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
10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4%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到底是什么一再将他逼入生死绝境,又是什么让他死而不亡?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诚如作者所说,“这既是个人境遇所逼,也是时代潮流所迫”。担任总督之前,曾国藩率孤军迎敌,受到君王中枢的猜忌,常陷战阵之危的困局。担任两江总督后,不仅要想御敌之策,更要协调各战区的关系,处理复杂的人事纠葛和权力纠缠,常因心绪焦虑而陷入迷茫绝望的困局中。而当上直隶总督后,他又面临处理中外事务的难题,处在“外惭清议,内疚神明”的夹缝中。每次生死局都牵扯着时局中的各种势力,也都煎熬着曾国藩的肉体和精神。 作者紧扣曾国藩的五大生死局,以其奏疏、日记、家书、书信及亲朋僚友的记载为核心资料,探究其人生各阶段所陷生死局的时代背景、自身处境和心理状态,揭示一位晚清督帅如何处理自身与时代、家事与国事、欲望与权力的复杂关系。 虽然本书考察曾国藩应对不同生死局的不同做法和心态,但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他还是曾国藩,他内心的某种坚守从未改变。因此,本书所要探讨的不仅是时代和他的“变”,更是他在大变局里的“不变”。也许,内心的坚守才是曾国藩精神力量的真正所在,也是我们重新审视曾国藩精神遗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