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5 条
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该书稿基于海量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观点,认为早期中国是有中心有主体的超稳定的多元一体结构,有着以农为本、稳定内敛、整体思维、祖先崇拜等基本特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连续发展过程,是秦汉以后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二卷(中册)
1人今日阅读
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一百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考古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百年诞辰之际,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学术史,系统回顾百年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路径,作为对中国考古学百年诞辰的献礼,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考古学百年史》全书900余万字,由200余位权威考古学家共同撰写完成。全书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的提出,新的研究理念和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等,并结合国内外学术背景与动态进行分析和点评,包括对今后该领域发展方向的前瞻。此外,还请各撰写人提供相关领域的大事记,以增强本书的资料性。通过这部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各个研究课题的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可以说,这部书是一部独具特色、名副其实的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
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
农业起源与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并称考古学三大“起源”问题。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起源”事件。它引发的一连串变革,可与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世界产生的影响相媲美。它是欧洲考古学泰斗柴尔德眼中的“新石器革命”,也是这本书探讨的“史前的现代化”。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环境复杂,在不同地域生活的狩猎采集者各有其生存策略,不同地区农业起源的过程也完全不同。从狩猎采集到农业产生,发生了哪些转折性事件?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农业呈燎原之势,而有的地方迟迟不肯出现农业的萌芽?本书介绍了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各种定义和理论方法,利用当今气象站资料模拟了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生计策略,结合考古发现回答了中国农业起源过程中种种复杂的问题,为我们重现这一变革中的细节。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 第二卷(下册)
1人今日阅读
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一百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考古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百年诞辰之际,撰写一部综合性的学术史,系统回顾百年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路径,作为对中国考古学百年诞辰的献礼,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考古学百年史》全书900余万字,由200余位权威考古学家共同撰写完成。全书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的提出,新的研究理念和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等,并结合国内外学术背景与动态进行分析和点评,包括对今后该领域发展方向的前瞻。此外,还请各撰写人提供相关领域的大事记,以增强本书的资料性。通过这部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各个研究课题的相关考古发现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可以说,这部书是一部独具特色、名副其实的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八十四年文献目录(1923~2006)(全2册)
本书是一部检索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献资料的工具书,收录1923~2006年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公开出版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方面的中文书籍、报刊资料,兼收部分内部资料及若干相关学科的文献。书中在以传统方式编排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围绕学术研究专题编排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