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3 条
20世纪德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世界各国都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仍然充满强劲的生命力。西方当代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流派和著名的文艺理论大家,谁也无法绕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他们或者与其展开对话,或者从中吸收理论营养,都把它放在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随着20世纪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经历了十分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命题,出现了多样性、当代性、开放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今天,站在新世纪的开端,回头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各国的发展,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新特征、新命题做出有历史深度和有理论价值的总结,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摆在面前的这套“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丛书,包括中国、俄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七大卷,实际上,也就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史,目前国内外尚无如此规模、如此视野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中国文学研究7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资深研究人员执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含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学科走过的发展历程,从宏观上进行了精要回顾。书稿立足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前沿发展,将文学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与当前现状有机结合起来,展示了辉煌成就,总结了宝贵经验,并提出了若干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
“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是一个新的课题。在中国,文艺政策是文艺理论、文艺思想与文艺创作和文化治理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也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有关文艺政策的调整和变迁过程的历史研究,有助于解释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发展与社会生活直接而复杂的联系。本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丛书之一,从批评史的角度切入,系统分析了文艺政策和文艺美学理论在具体文艺工作环节中的实现,试图将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政策的实践理论化,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复兴。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