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1078 条
Indonesia
Indonesia, the world's largest Muslim nation, is now in the midst of dramatic upheaval. This history of Indonesia provides an overview from the prehistoric period to the present and explor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nation's many commun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that propel contemporary breakaway movements.""Taylor's approach challenges and opens the mind."--Jaime James,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Taylor's new book is groundbreaking: it takes us on a grand journey from the earliest material cultures of the archipelago to Indonesia's turbulent present."--Laurie J. Sears, author of "Shadows of Empire: Colonial Discourse and Javanese Tales"""Clear, erudite, and authoritative, this book provides a rich coverage of the vast tapestry of Indonesian society."--Ben Kiernan, Yale University""A rich and fascinating excursion into Indonesian history that is guided not only by the usual commanding authority of political events, but by the story of how different peoples, as communities, have interacted over the centuries to produce an Indonesia that, although diverse, can also be called a nation."--"Foreign Affairs"
汉语与印度尼西亚语颜色词对比研究
本书主要以柏林和凯的基本颜色词理论和沙皮尔-沃尔夫假说为理论支撑,以汉语及印尼语的颜色词为研究对象,检验上述两个理论对汉语和印尼语的适用性,对比颜色词在成语、俗语、固定短语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并探讨汉语和印尼语颜色文化异同产生的原因,深入研究了中印两大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体现了两大民族的性格、偏好、思维方法、道德观念、价值观等。本书加深和拓展了国内关于汉语和印尼语颜色词比较的研究,有利于加深中国和印尼学习者对于颜色词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印两国的人文交流。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本文试图解释的问题是:印度尼西亚在1998年民主改革后族群动员的方式为什么存在差异?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族群凝聚力”和“族群动员目标是否冲击政府执政目标”是影响族群动员方式的两个原因。族群动员目标是否冲击政府执政目标影响了族群动员的政治空间。族群凝聚力取决于集体历史、文化、人种特征等先赋因素和国家机构的认定、行业分工等建构因素。当族群动员目标不冲击执政目标时,动员政治空间较大,若族群凝聚力足够高,族群更有可能通过制度内方式动员,而若族群凝聚力较低,族群中多数人虽然更倾向使用制度内方式,但由于内部分歧,可能无法形成动员或产生低程度的暴力。当族群动员目标冲击政府执政目标,则政治空间压缩,若族群凝聚力足够高,族群可能采用高暴力动员方式,而若凝聚力较低,族群更可能采用低暴力的制度外动员方式。研究使用案例比较方法,案例类型囊括了在印尼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的族群动员议题,包括巴布亚和亚齐的族群独立运动、新建自治区(族群自治)和民俗地运动(族群平等权利)。新建自治区和民俗地案例数据源自笔者在北苏门答腊省的田野调查。
印度尼西亚史纲
本书属于《东南亚国家史纲》丛书之一,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了印度尼西亚从史前时期到当代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全书分为“导论”“原始社会”“古代国家”“西方列强对印尼的入侵”“荷印政府的统治”“印尼民族解放运动”“日本统治时期”“印尼八月革命”“苏加诺执政时期”“改革时期”“印尼面临的民族、政治、社会重大问题”等内容,脉络分明、文字畅晓,将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一脉贯穿,清晰地勾勒出印度尼西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科学客观地揭示了其内在特点和规律。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15)
2015年是中国—印尼关系中比较特殊的年份,即中国—印尼建交60周年和万隆会议65周年,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印尼“全球海洋强国”战略迎来了合作共赢的契机。加强与东南亚最大国家印尼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的重要一部分。本书从政治、外交、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对2015年印尼国情做了全方面的透视,特别强调了中国与印尼未来发展合作的可行性。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18)
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教育、印尼-中国关系等领域对2017~2018年印尼国情做全方位的透视。书中重点分析印尼大选、民主化进程、反腐败工作等,以反映最近的印尼政治生态;从印尼的海洋经济、中资企业在印尼的投资情况等方面展开,以反映印尼最近的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印尼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发展情况;从印尼外交对世界的贡献、多边外交、双边外交等方面开展研究;在社会文化教育方面,根据印尼的客观国情展开研究。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20)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主要研究了2019—2020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本书涵盖教育、青年、影视、卫生、旅游、智库等合作领域,分总报告、专题篇、实例篇、历史篇四个部分,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注重截面分析又注重纵深探讨,系统分析中印尼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政府、社会等层面与印尼的交流实践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
东南亚女性的政治参与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主要研究东南亚国家女性的政治参与,包括大众参与和权力参与。通过对东南亚主要国家女性参与民族独立运动、妇女运动、民主运动的梳理,探讨妇女组织、女选民、女议员和女政治领袖如何参与政治和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通过对东南亚各国政治体制、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文化的研究,探讨威权政治、民主政治对女性政治参与的影响。通过对东南亚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探讨父权制和性别秩序变化对女性政治参与的制约。
印度尼西亚语语篇回指研究
回指被视作“通向思维的窗口”,不仅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本书以印度尼西亚语中的语篇回指为研究对象,借鉴可及性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将印度尼西亚语语篇回指分为零形回指、代词回指、指示回指和名称回指四类,并分别进行概念界定、定量统计、用法分析和功能比较。一方面,本书论证了可及性理论对于回指研究的适用性,还提出了一个印度尼西亚语的可及性标记级阶,在语篇语言学和印尼语言学领域进行了一次突破性尝试。另一方面,该书探讨了语篇小句、反身代词形式、附着代词-nya的回指功能等具体语言问题,对印度尼西亚语研究和教学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印度尼西亚语语篇回指研究
回指被视作“通向思维的窗口”,不仅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本书以印度尼西亚语中的语篇回指为研究对象,借鉴可及性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将印度尼西亚语语篇回指分为零形回指、代词回指、指示回指和名称回指四类,并分别进行概念界定、定量统计、用法分析和功能比较。一方面,本书论证了可及性理论对于回指研究的适用性,还提出了一个印度尼西亚语的可及性标记级阶,在语篇语言学和印尼语言学领域进行了一次突破性尝试。另一方面,该书探讨了语篇小句、反身代词形式、附着代词-nya的回指功能等具体语言问题,对印度尼西亚语研究和教学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全3册)(索恩)
2人今日阅读
600年的时间里欧洲人到达了世界各地,占领了世界,剥削了世界。同时他们也为我们当今世界的形成提供了众多刺激因素和收受因素。由于欧洲的扩张不是单向的,而是世纪之久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沃尔夫冈·莱因哈德的巨著中,他发掘了全球化之前的独特之处。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描述从古代欧洲的扩张开始直至中世纪和20世纪的殖民过程,这是世界史之前权力在时空上的扩张。无论作者叙述亚洲的贸易体系还是种植园奴隶的手工业,或者欧洲扩张所发生的生态影响或政治遗产冲突,他均以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和轻松的阅读文字引起了除欧洲人之外的读者的兴趣。
望加锡华人史:17-20世纪
1人今日阅读
本著作不仅详尽呈现了长期以来在历史研究中鲜有涉及的望加锡华人社会历史,更是首部全面编纂了该地区自17世纪至20世纪的华人历史学术著作。本书所涵盖的史料来源广泛,包括殖民档案收藏、欧洲旅行者的记录、有关华人的马来文报刊,以及保存在宗教场所中的华人家族传承家谱记录。透过本书,读者得以深入探究望加锡华人社会丰富多元的文化面貌和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同时了解望加锡与南洋地区主要商业城市构建的庞大经济网络。
磋商:走进模拟联合国
本书适合处于入门阶段的老师和学生,从中读者可以了解一般的模拟联合国议事规程、基本的文件类型及其写作要求和有关做好会前准备和有效磋商的方法与技巧。本书也适合参加模联活动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和学生,尤其是想建立社团、承办大会和开发相应课程者。本书第五篇“关于模联活动的拓展训练“,第六篇“关于常规和特殊中英文委员会设置和背景文件撰写范例”,第七篇“关于效实中学模联发展历程和课程实践研究”等内容,能给大家在参加、组织或指导模联活动及开发课程等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印度尼西亚概论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东南亚研究”中的一本,内容涵盖印度尼西亚自然地理、历史简况、民族与习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政治制度、国民经济、军事与国防、对外关系等内容,对印度尼西亚国情和社会文化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
即为挑战 更为机遇:中国传统能源工业和市场
本书以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为背景,结合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发展趋势;石油天然气作为传统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其现状、政策和规划为变量,反观、评论国际相关报告对中国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突出中国能源发展情景及其与世界能源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本书主线是中国和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气发展趋势,研究对象覆盖产业、政策、经济、生态和社会利益等方面,主要思考新“能源革命”趋势下传统能源产业和政策的相关性和态势、世界与中国能源利用方式和能源结构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等。
各国大使眼中的“一带一路”
本书全面梳理了“一带一路”大使访谈内容,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线索,以清晰的逻辑结构、更贴合阅读习惯的文风,精选深具影响力的国家的大使、政要和决策者们的访谈内容,总结提炼其核心思想与理念,生动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该倡议给共建各国及全世界带来的合作发展与美好前景。这也是迄今为止少有的从国际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解读,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行动和成果进行评析的多维系统呈现,且具有权威性。《各国大使眼中的“一带一路”》采用中英文双语编撰,力求用通俗的语言阐释“一带一路”的精神和实质,向更多大众读者及全球读者讲述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方案,使大众更深刻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共享新知识,共创新可能,一起书写未来新蓝图。
从贫民窟到总统府:印尼传奇总统佐科
这是中国首部关于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的评传。书中从佐科总统的出生一直谈到佐科竞选总统成功后,怎么市政,带领印尼这个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希望把印尼建设成为第五个金砖国家。全书通过出生平民、青年挫折、爱与家庭、投入商界、从政梭罗、首都新政、当选总统、海洋强国、直面挑战、务实外交十个篇章,展现印尼总统的特点。
冲刺五套卷·2020—2024考研真题精讲(英语一)
本书选取2020年至2024年考研英语一的真题,对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新题型及翻译进行逐句详解,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及写作真题逐题精讲。本书旨在通过考研真题的逐题逐句分析,帮助考生感受真实考研题目,有效提高备考效率,掌握应试思维。 本书配有真题讲解视频课程,由作者带领学生进行模考,帮助学生建立考场情景,进入考试状态,高效备考。 书课一体,一本书真正解决考生考研英语的问题。
域外国家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战略研究
作为大型海洋发展中国家,太平洋岛国在新的全球语境下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在建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域外国家加大了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外交关系的力度,采取了多样化的外交手段。域外国家不仅注重与太平洋岛国双边层面的交往,而且将会重视多边层面的互动。本书主要考察了德国、英国、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能源互联(2018)
本书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能源互联”国际研修班专家与学员的学术文章。通过来自“一带一路”16个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六大经济走廊、全球LNG贸易、欧洲天然气供应、全球能源转型等多个角度对未来国际能源的互联互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对如何通过加强合作来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重大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再平衡”战略下美国亚太战略的目标与手段
本书稿对美国亚太战略的目标和手段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美国政策形成的内外因素和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对中国周边环境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奥巴马政府实施的“再平衡”战略把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地区。“再平衡”战略的特征是,加强了同其亚洲传统盟国的关系;建立了与亚洲新兴国家的新伙伴关系;在多边机构的框架下增加了对东盟事务的参与;把TPP作为“再平衡”战略经济方面的支柱。虽然“再平衡”战略在美国国内受到跨党一致的支持,但这一战略在国内外遇到了诸多挑战。随着美国再平衡战略的演进和中美之间的互动,平衡中国的崛起成为“再平衡”战略的主要考量。它的实施挤压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空间,给中美关系增添了复杂因素,导致中美之间的战略猜疑加深。尽管如此,中美关系的发展势头并没有被根本逆转。
南海诸岛国际纷争史
本书就是收集目前的现实情况及围绕南海诸岛的国际纷争史的有关资料,并加以整理而编写成的,包括自古以来南海的人类活动情况,中国对南海的管辖,中日英法围绕南海的争端过程,以及希望能我们共同展望南海诸岛问题能够朝着回避纷争、和平解决和共同开发的前景。
《剑桥东南亚史》评述与中国东南亚史研究
本书为《剑桥东南亚史》的述评及对东南亚史研究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四大篇章:第一篇是《剑桥东南亚史》本身及中译本评述;第二篇是东南亚古代史研究;第三篇是东南亚近现代史研究;第四篇是国内外东南亚研究新动态。本论文集涉猎范围广,研究深刻,论据充分,结论令人信服。
(25)考研英语(一)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冲刺版
1人今日阅读
《考研英语(一)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冲刺版》是新东方精心打造的一本高品质、超详细的考研英语真题解析试卷,冲刺提高阶段使用,旨在帮助广大考生精研历年真题、提升英语实力、赢取考研高分。 书中对历年真题进行了超详解,不但提供解题思路、全文翻译,对英文题目和选项也全部进行了翻译,另外还有题源探索、篇章结构分析、难度分析、干扰排除、词汇突破、长难句划线分析、背景知识等深度解读。对于写作两部分,还为考生悉心准备了优秀范文及译文、通用模板、范文亮点分析、主题词汇、外刊句式等,帮助考生举一反三,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分离运动的政治学:亚齐、魁北克、南苏丹和瑞士的比较分析
本书从比较政治的视角探寻族群分离运动的产生机制、发展脉络和治理逻辑。运用比较历史分析的方法,从分离运动的过程论视角出发,认为族群分离运动的产生是国内断裂型制度安排与族群政治组织化相结合的结果。当分离族群与主体族群(中央政府)之间在权利获取(代表性)、利益共享(分配性)与权利机会(发展权)等方面的矛盾难以在现有政治框架内解决时,少数族群就有分离的机会;如果少数族群政党(准政党、类政党),并能够持续地获取资源和凝聚族群,建构少数族群的政治认同,少数族群就有了分离的可能。如此,分离运动就会产生。本书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证实了假设。旨在建构一套稳定而有效的族群关系宪法秩序的民族工程学是可行的治理逻辑。
亚洲高等教育展望2018
亚洲大学联盟(Asian UniversitiesAlliance)是基于亚洲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由清华大学倡议发起、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15所初创成员共同建立的高校联盟,于2017年4月29日在北京成立。联盟旨在通过加强成员高校间的合作,共同应对亚洲与世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经济、科技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亚洲大学联盟每年发布高等教育研究报告。本书是联盟出版的第一部报告,内容涵盖亚洲各国的大学发展现状、策略与未来方向,以及亚洲大学联盟的宗旨与发展设想。对于有志于推动亚洲大学教育的专业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对大学教育专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17)
本书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科技与体育等领域对2016~2017年印尼国情做全方位的透视。书中重点分析了印尼政党政治、人权发展等,反映了最近的印尼政治生态;从印尼的东盟政策、西方政策、中国政策及其他区域和国家的政策开展研究;从印尼的工业发展情况、金融业发展情况、农业发展情况、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中国—印尼的经贸关系发展等方面展开,反映了印尼最近的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印尼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发展情况。
英国《金融时报》原文阅读精选集1-9(英国《金融时报》特辑)
2人今日阅读
本作品是一套适合高级水平英语学习者针对英语阅读部分进行专项提高训练的书。鉴于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各类英语考试的阅读类题目中,全书收录了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涵盖经济、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科技等热点内容,助力读者提高英语水平,也为英语考生提供了实战操练的机会。
太平洋岛国研究(第2辑)
本书依托于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优势研究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在新材料的解读、新理论的运用和新视角的发掘上下功夫,设有“专题研究”“学术动态”“会议综述”等栏目,为促进和推动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突出展示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贡献。
中国—东盟研究(2018年第3期)
《中国—东盟研究》于2017年创刊,由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承办,聘请国内外知名东盟问题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本刊围绕中国—东盟研究领域,重点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致力于中国—东盟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的有机融合,一年四辑(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辑为“一带一路”东盟学者特辑,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与展望,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内容详实,条分缕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兼具权威观点,既适合高等院校在校生学习阅读,也适合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及政府官员作为参考。
亚太地区发展与合作: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4)(英文版)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与合作: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4)》的英文版,是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福州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澳合作论坛: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与合作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从亚太地区合作的动力与前景,中国与大洋洲关系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亚太地区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三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融合投融资规则 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报告:汉英对照
本报告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协同效应,重点研究“一带一路”投融资规则、促进包容性发展、助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印度尼西亚经济社会地理
1人今日阅读
本书详细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人口地理、经济区划、各产业发展和布局,有利于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交往日益密切、人员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下,人们了解印尼的基本情况,清晰认识印尼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促进印尼研究和中印尼经贸合作。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年第2辑/总第4辑)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是一本专业性学术集刊,宗旨是“瞄准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重大问题,努力推进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个案研究和综合研究”。本辑从多个角度展现对于2016年周边外交方方面面问题的观察、评估和展望,涵盖主题有“‘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新合作、新共同体与新挑战”、“中菲关系发展的前景与挑战”等。
Green Deen
In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Ibrahim Abdul-Matin draws on research, scripture, and interviews with Muslim Americans to trace Islam’s preoccupation with humankind’s collective role as stewards of the Earth. Abdul-Matin points out that the Prophet Muhammad declared that “the Earth is a mosque.”
中国经济:崛起在世界的地平线(英文)
自1978年开启改革与开放之旅以来,中国从一个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微不足道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大商品贸易国、一大制造业国家。中国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既生气蓬勃、飞速向前,同时也充满艰难和曲折,在近40年的时间里走出了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积累了中国经验。梳理和总结这些经验与教训,对指导中国经济金融自身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改革、发展与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经济:崛起在世界的地平线》将中国经济置于全球视野下,除观察和比较中国经济金融历经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发展与成绩外,还从世界角度讨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路: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6)(英文版/全2册)
本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路: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6)》的英文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收集整理其承办的2018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分论坛会议嘉宾学者发言并进行完善提炼而成的报告集之一,分为“人类的理想与愿望”“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双边合作”“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各国视角”“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七个部分来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一带一路”国家媒体指南
本书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情况与传统电视媒体、视频网站、新闻网站、互联网电视的现状。涉及65个国家、40多亿人口、50余种官方语言、数十种宗教派别。力求全景构建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发展概貌。
南沙群岛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法律研究
本书以富有前瞻性的姿态,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对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相关问题作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从南沙群岛的法律地位、油气资源的开发情况、南沙群岛油气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等角度展开研究,逐层深入,提出有益建议。
英国《金融时报》原文阅读精选集(套1-套7共70册)(英国《金融时报》特辑)
2人今日阅读
本套系所选的全部文章,均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原文,是一套针对英语考试阅读部分进行提高训练的书。众所周知,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各类英语考试的阅读类题目中,题材多为西方国家广泛关注的话题。本套系文章涵盖经济、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科技等话题,帮助读者全面提升阅读能力、阅读速读、语感。
中国证券市场典型并购2019
收购兼并作为企业较高层次的经营方式,不仅可以让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还可以促使企业资产质量快速提升,因此深受所有上市公司的重视。 本书选取了2019年发生在中国证券市场的45宗典型并购案例,通过对并购事件的全景式描述,以及对其引起市场关注的特点作层层剖析,以挖掘可为广大上市公司所借鉴的最创新的并购技巧、最有效的融资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