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职业生涯死亡线

“职场有两条线,横着的叫职级天花板,竖着的叫年龄死亡线。

一般人的天花板就是总监级,不同行业或公司叫法略有差异,总之就是仅次于高管的层级。普通人走到这一级就很难上去了,毕竟做到高管涉及到的东西很复杂。

有个说法说35岁以上都是靠内推,不存在的,除非该高管在该公司发展良好,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否则内推反而容易被歧视,免不了“某某带进来的人”之嫌疑。

总监级对应的死亡线,一般行业以前是45岁。这个其实已经压力山大了。

45岁到退休还有20年,谁敢保证你在一家企业占着高位坑20年不倒?不说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年年KPI达成的难度,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事斗争能连赢20年?倒了怎么办?

当然这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总监死亡线降到了40岁。龙头公司带头,招40以内的,超过40要高管特批。还有牛逼的开始要35岁,这都有点反常识了。

死亡线降到40岁意味着什么? 30多岁做到总监怎么看都算春风得意混得很顺了,结果一抬头离过期没几年。中年焦虑就这么来的,这TM能不焦虑么?所以别觉得转管理就万事大吉,缓期执行而已。

那么总监过了40怎么办?或者低层级的过了35怎么办?

乐观方向,掌握核心竞争力,成为不可或缺的专家。极难。首先,绝大多数岗位根本就不需要真正的专家。其次,小公司你学不到核心竞争力。最后,大公司不会让你不可或缺。

中性方向,降维求生。就是尽可能在死亡线到来前去美誉度高的龙头公司占尽可能高的职位。超龄后混不下去就去二三线公司。二三线公司很难招到大公司当打年龄同等职位业绩又可以的人,对龙头公司出来的较易容忍特批超龄。如果能融入进去把优势发挥出来,被小公司老板器重老树发芽也未可知。

退而求其次,还可以做个吉祥物嘛。投标时挂个顾问,魔老先生,曾在什么什么知名公司有多少年从业经历,印在团队方案书里,也产生价值。收入不比当年,赚点枸杞钱还是可以的。这是很常见的养老方向,至少目前还走的通,但前提你要在最优秀的公司做到比较高的位置。”

网上看的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和朋友讨论再加上几条:

1, 靠公司和抱大腿都有靠不住的时候,现在还有多少公司能坚持到你未来10年不走下坡路,一直还是龙头?几乎不存在好不。如这次疫情之下,经常是整个行业成片成片的倒,覆巢之下无完卵。能靠得住的还是你自己。

2, 因此,持续学习和成长很重要,学习不一定有机会,但是不学习,一定没有机会。而且,学习,特别是把自己长处变的系统化和专业化非常重要,是你翻身的仅有机会。我一直是那个观点,学习要聚焦,不要轻易搞多元化,斜杠青年,大多数人主专业都搞不好,还能指望搞好副业?多半的情况是主业不行,副业也是弱鸡。专注,尽量比别人更专业,更资深,比别人跑的快一些,即使掉下去(裁员,行业崩掉)也会比别人晚一点。

3, 心态需要调整,人走下坡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年纪,接受平凡和不甘,可能才是唯一答案。

4, 持续保持锻炼和理财,职业生涯有期限,但是锻炼和理财却是个长期的事情,只要坚持,后面几十年都可以持续。

写于 2020年5月4日 22:53
  • 177
  • 评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