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首辅张居正,得法家之严明,兵家之善变,儒家之忠诚,他刚毅、果决、任劳任怨,奉献国家而一切在所不惜,挽救了嘉靖以来的衰颓,创建了大明另一个盛世。功勋赫赫,可歌可颂!
-
夏言,高拱,徐阶,张居正,还有其他中央六部尚书的任命、地方将领的安排,都有简略讲到。
我在其中感觉最深的是夏言、高拱、徐阶、张居正的“人设”,就之前的一些了解,我认为夏言是很“固执”“老派”“不懂变通”“冥顽不灵”的“臭”石头的形象,于是嘉靖不喜欢他,比他圆滑和愿意顺从嘉靖心意的严嵩、徐阶上位。但本书里面,夏言和x将军的“相知相许”与严嵩和x将军的“狼狈为奸”对比明显,我觉得夏言很是知人善任,这样的人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才华,不会是很固执己见的人,由此联系前面的想法,或许夏言是很有风骨的人,坚定自己的想法不动摇。
高拱出乎我的意料,我之前认为,高拱是“心中有剑”“心有沟壑”“愿为国家富强想尽许多办法”,于是他不会“单打独斗”,而是和徐阶、张居正同裕王统一战线,“在人群却有独特想法,愿为其永生奋战”的形象,但是他和x将军的联合,让我认为他眼光一般,俺答兵临北京城下,他的“不出兵,自北去”的决定,让我觉得他仅独善其身,不为国家谋事,后面答应保x又没保的行动,让我觉得他是“冷血的”老谋深算,对他印象向下改观。
徐阶在其中戏份很少,但是得利不少,我倒想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有何过人之处,难道只有一个“忍”字?
书中的张居正很“完美”,或者说“人物形象”并不丰富,我倒挺想看看万历在他死后对他态度一百八转弯,到底因为什么,有哪些人的参与,导火线和改革的发展怎么样,可惜本书戛然而止了了。书里面我觉得张居正倒是有些“神秘”。这本书我觉得很好的地方是,把张居正改革是具体内容分条写下来,并且就里面涉及到的时间,和过去现在的发展都展开了,看着很有画面感,能看进去去,并能了解,但是其中有些措施其实我还是有点云里雾里,没具体到具体的事情,我有些似懂非懂。
为什么说神秘呢?分为好几个事情,一是钱,张居正实行开源节流,节流里面有裁官员和缩减宫廷开支,那张居正死后那么多钱,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二是夺情,里面四个官下场那么惨,文末作者说是张居正策划的,到底怎么策划的,其中透露出的“以人为棋”“猎手为猎物”“把控全局”的形象,和他前面展现的“尊师重道的好学生”形象大相径庭,我实在好奇。三的重权,这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具有个人色彩的形容,重欲者必然比别人有更加强烈的行动,但是文中一步到位,直接说了张居正上书、改革的内容,其中官位变迁的起伏和沉浸在官场中的变化,都是一笔带过,对我言如“隔靴挠痒”,很多好奇。
最后提提我自己,非常感谢我坚持读完!本书111,看到60多我就不想看了,大晚上的坐在床上硬是一口气看完,我实在高兴。
-
万历帝10岁登基,少年天子,10年万历新政,张居正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他国富明强,边防加强,国库充实,延长了大明王朝后续几十年的,63年的寿命。成功主要在于高层内部团结,冯宝大太监,张居正,慈圣太后三驾马车。可惜到了万历五年,张居正父亲74岁去世,夺情风波也成为未来政治清算的罪责。万历九年,张居正严重病倒了,万历十年,六月20日,终于张居正,张江陵病死,还是应为10岁登基的少年天子,万历帝,明神宗长大成人了,18岁有了自主权力。人性的必然性。总体改革很成功。国家利益帮助很大。张居正无愧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
非常推荐这本书作为入门书籍阅读,我曾经仅仅听过张居正的名字,对于历史不甚了解,经由这本书,了解了许多他的事迹,增长了一些历史常识。
我着实是非常钦佩张居正,权力滔天至此,竟一直为国为民,坚守本心。
原文:关于重要的人事任免,总是由张居正和吏部提出几个候选名单,让皇帝去选定。而皇帝则知道每次第一位的人是最称职的,实际上张居正还是最终权力的操纵者。
阅读过程中,增长了历史知识。比如古代考试相关的,以前只是在连续剧中看到各种称呼,如今算是知道其中的含义了,下文摘记都记录了。对于一些词,如“清丈”、“犀带”什么的,也都记下了。小小的一本书,愣是被我越读越厚,备注了各种词语与人物事迹。
在读的过程中,对于“推行一条鞭法”闹了个笑话,我开始以为是书错了,是“变法”而不是“鞭法”,后来一查,真是“鞭法”。
注:一条鞭法,明朝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和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
-
改革是需要勇气的,成功少失败多,张居正敢于尝试,勇于面对,不愧为明朝中兴名臣
-
教了皇帝读书,却没有教皇帝怎样做皇帝。太想完美了,日日进取,为了明朝,为了百姓,为了自己,确实,贡献了一辈子,可越是追求完美,不停下思考,越会留下很大的破绽,明朝毕竟是个家天下的国家,中间该学学成祖,仁宗怎样教育朱瞻基的,要知道皇帝才是封建国家的根本。该让皇帝独自处理,接触一些事情的,哪怕中间闹得跟皇帝有不愉快,也是皇帝慢慢成长的过程,你想让皇帝什么都不接触,看书,听你指挥,就直接做个好皇帝,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你太想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了,按照自己觉得对的观念去处理,怕皇帝处理不好,有损失。没给皇帝历练,学习的机会,所以落得个凄惨下场!不过,国家大局观很强,内阁首辅,名不虚传!
-
关于张居正,我阅读过熊召政先生的长篇小说《张居正》,看过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有一点相关的了解,看到这短短一万多字的书写时,又忍不住将其读完。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张居正的事迹。然而毕竟本书篇幅有限,是概括性的描写。看不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形象。是人物在历史上的突出事件,是高度概括的认知引导。
-
明朝后期如果没有张居正估计早就灭亡了。张居正一代首辅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暂缓了明朝灭亡的时间,可惜明朝气数已尽啊,此时的张居正有点像当时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啊,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时势不允许啊,无法力王狂澜了,除非再活五百年!
-
20210722已读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独裁良相张居正,治国理政能手
-
天降俊杰张居正,初出茅庐秀政坛。除弊图强大改革,权倾朝野辅大明。忠孝夺情顾大局,全身而退留美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