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刑事政策学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
1人今日阅读
为了有重点地研究刑事政策前沿与热点问题,我们近年来先后到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同时召开了相关座谈会、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作者为主,并约请了部分省、市监狱系统的干警,进行了专题约文,很快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并陆续收到了不少文章。本书所收录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我们所推出的一个专题研究成果。这些文章,既有对刑事政策学基础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新鲜阐释,又有对刑事立法与监狱执法实践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深入探究。
矫正与康复
本书选编的文章,既有出自院校的专家学者之手,也有监狱实务工作者亲自动笔撰写的,也有本院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些习作,同时附录了一篇研讨会综述。这些论文涉及内容广泛,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对实践的最新探索,还有对监狱历史的追溯,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多样性、丰富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我们相信,《矫正与康复》对于提升监狱学研究水准,并更好地服务于上海乃至全国的监狱理论研究和监狱工作实践,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监狱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本书以监狱学政策立法政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为主题,分为“监狱学学科转型与发展基本理论”、“监狱学学科、专业建设与监狱学人才培养”、“监狱学前沿和其他问题”三个专题进行。对学科的转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其中,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贾洛川教授、王志亮教授等先后做主题发言,在监狱学学科转型与发展基本理论的专题研讨中结合自己的研究作了深入专业的剖析。
检察工作的理论前瞻与实践探索
检察工作分为公诉、侦查等多个方面。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检察官的中外历史、检察官的职业技艺理性与伦理、检察官的多元角色、检察官执行行为与裁量行为、检察官权力的分配及制衡以及检察官的职业保障与非诉讼制度监督。在内容安排上,本书力图打破国内传统的对检察官理论研究之窠臼,以检察官作为主体的人为基础,探寻一种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的检察官理论,以此与世界其他国家检察官理论研究对接。
刑事政策论坛(第五辑)
为了有重点地研究刑事政策前沿与热点问题,我们近年来先后到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同时召开了相关座谈会、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作者为主,并约请了部分省、市监狱系统的干警,进行了专题约文,很快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并陆续收到了不少文章。本书所收录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我们所推出的一个专题研究成果。这些文章,既有对刑事政策学基础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新鲜阐释,又有对刑事立法与监狱执法实践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深入探究。
城市公共安全的非传统影响因素研究
本书对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非传统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六章予以阐述,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五大类,除第一章的总括之外,之后每类影响因素独立成章,并结合现实对每类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叙述,每章最后再对近些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刑事政策论坛(第七辑)
本书围绕刑事政策进行多角度讨论,从内容上看,既有对刑事立法的讨论,也有对网络金融犯罪的相关文章;从主题上看,既有对刑事政策基础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深度阐释,又有对刑事立法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深入探究。
监狱学专业建设回顾与瞻望:监狱学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本书是关于监狱学课程建设研究的最新的学术成果,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监狱学专业人才教育与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讨、监狱学课程体系构建探讨、监狱学专业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在每一主题下分别收录了学者们在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监狱学专业的学者和教师有借鉴意义。
监狱学专业建设回顾与瞻望:监狱学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研究
出版这本《监狱学专业建设回顾与瞻望:监狱学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研究》,目的在于促进监狱学专业和学科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相互间的交流和借鉴,使我院的监狱学专业和学科建设进一步走向深入。并为我国的监狱学专业和学科建设发展尽绵薄之力。本次研讨会虽然是2010年监狱学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研讨会的延续,但更是未来的开始,在接下来的2012年我们将继续就有关监狱学人才培养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届时将继续诚邀关注此类课题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实务工作者共同参与。
刑事政策论坛(第三辑)
本书以刑事政策立法政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为主题,侧重对近年来刑事立法领域的刑事政策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梳理,尤其是对近年来刑法多次进行的修正与刑事诉讼法进行的首次修正等刑事立法进行分析。编者认为,将刑事实体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研究融合在一起,作为刑事政策领域的研究框架,是一个新的尝试。
刑事政策论坛(第四辑)
本书以刑事政策立法政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为主题,侧重对近年来刑事立法领域的刑事政策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梳理,尤其是对近年来刑法多次进行的修正与刑事诉讼法进行的首次修正等刑事立法进行分析。编者认为,将刑事实体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研究融合在一起,作为刑事政策领域的研究框架,是一个新的尝试。
监狱学学科转型与发展
本书以监狱学政策立法政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为主题,分为“监狱学学科转型与发展基本理论”、“监狱学学科、专业建设与监狱学人才培养”、“监狱学前沿和其他问题”三个专题进行。对学科的转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其中,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贾洛川教授、王志亮教授等先后做主题发言,在监狱学学科转型与发展基本理论的专题研讨中结合自己的研究作了深入专业的剖析。
社区服刑人员的行刑与管理
社区服刑人员是指适用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五种刑罚方法或措施的人员。为了有重点地研究社区服刑人员的行刑与管理,我们近年来先后到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同时召开了相关座谈会、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作者为主,并约请了部分省、市参与在其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约文,很快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并陆续收到了不少文章。本书所收录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我们所推出的一个专题研究成果。
刑法学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标志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的更明确、内涵更丰富、工程更系统、效果更明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刑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也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进行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劳教制度废止后的刑法应对、冤假错案的防范、死刑改革等前沿与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近年来我国新型犯罪问题层出不穷。这对刑法立法和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还重点研究腐败犯罪、网络空间犯罪、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民间经济犯罪等前沿与热点等具体问题。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ISBN:9787811066104,作者:严励
秩序的中国解读
《秩序的中国解读: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之研究》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类型分析,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原因探析,以及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理论的创新性。该课题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控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具体对策,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在《秩序的中国解读: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之研究》中,作者还结合政治文明、社会心态、群体性突发事件、西部大开发等方面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刑事法学丛书: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研究
《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刑事法学丛书: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研究》是“中日有组织犯罪合作研究项目”东南沿海地区研究成果的延展性成果,主要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第2款和第3款规定的3个有关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罪名为对象在东南沿海地区(江西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安徽省5个省)展开调研,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及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尽管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的江两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实际状况有很大差异,有组织犯罪现象在中国东南沿海5省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但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5省的静组织犯罪的共同点在于犯罪组织是自发形成的,境外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就犯罪组织本身来说,尚处于组织化程度较低的阶段,其生要目标是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直接牟取非法经济利益用于挥霍。这些研究结果和中国有组织犯罪非常严重、境外势力严重渗透等论断有较大的出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新的趋向,有组织犯罪者低龄化的特点非常突出,犯罪组织假借公司企业的合法外农掩护来实施犯罪的现织现象出现。
新时代与监狱新发展:第九届监狱学论坛论文集
第九届监狱学论坛——“新时代与监狱新发展”研讨会于2018年11月1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有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和监狱实务部门的70多人与会,本论文集汇编了本次研讨会收到的71篇论文,本论文集分为新时代与监狱新发展基本理论与实践、新时代与监狱学人才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监狱安全治理、新时代与监狱改造创新、新时代背景下的智慧监狱建设、境外借鉴及其他六个部分。研讨会以本论文集为依托,进行学术交流,以推动和促进监狱学专业与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刑事政策的构建理性
作者在《中国刑事政策的构建理性》中对刑事政策的研究立足于反思与建构,为我国刑事政策研究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气,令人鼓舞。期望严励在刑事政策领域辛勤耕耘,收获更多的学术成果。刑事政策研究的生命在于其建构性与批判性,对于我国学者来说这是需要学术勇气的。唯有如此,我国刑事政策研究才能登堂入室,与外国学者平等对话。
思考与言说: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我们的幸运在于:我们从“十年动乱”中解脱出来后,能够步入法学的神圣殿堂,吮吸法律精华,学习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技能,培养法律素养,接受法律洗礼,为做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业务素质。 我们的幸运在于:我们所学到的法律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国家的法制建设需要大批的法律人才,社会管理工作需要大批的法律精英,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懂法律的人才。我们较之老一辈的法律工作者不知要幸运多少倍。且不要说那一辈法律人被错划为“右派”的冤情,被排挤、批判、斗争的残酷,被冷眼相看、赋闲以待的心寒;即使出身革命世家,根正、心红、苗壮的法律人也不能从事所学的法律专业。在法律虚无主义的年代,在公、检、法机关被砸烂、大学法律系被取消的状态下,法律人实在没有专业可做,被闲置冷落,法律被虚无,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我们这一代人真是太幸运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走人大学,能够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毕业后又欣逢盛世,沐浴着法制的春风。想当年,司法系统百废待兴,急需法律人才,作为天之骄子的法律系大学生,我们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都能如愿以偿地分配到理想的去处,或成为政法系统的一员,投身火热的法治实践;或从事法学教育工作,培育新一代法治英才。
胰岛β细胞 基础与临床
本书作者所在科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胰岛B细胞与糖尿病关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本书为专门阐述胰岛B细胞的专著。
刑法总论 理论·实务·案例(第二版)
本书原则上是按刑法学的理论框架和现行刑法体系撰写的,内容主要涉及刑法概说、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和犯罪构成、正当行为、故意犯罪中的犯罪形态、罪数形态、刑事责任、刑罚概说、刑罚的体系、刑罚裁量、刑罚的执行制度和消灭等,详细地介绍了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在编写体例上,每一章都包括了本章概要、学习目标、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示范、学术视野、理论思考、案例分析实训等几大部分,这种体例安排可以使学生可以准确、全面地学习相关知识。本书吸收了刑法实践和目前为止新的科研成果,是一本优秀的法学教材。
当前我国犯罪学的转型与发展
《当前我国犯罪学的转型与发展》是在我国犯罪学学科的转型与发展这个主题基础上,分为“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反思和发展”、“犯罪学研究对象的反思和发展”、“犯罪学实务研究”三个分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三个分议题也契合了当前我国犯罪学亟待需要解决的本体问题。书中对我国犯罪学转型发展的深思灼见,必将为我国犯罪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科前行产生重要影响。
监狱学专业建设回顾与瞻望:构建现代警务机制与监狱学人才培养研究
《监狱学专业建设回顾与瞻望:构建现代警务机制与监狱学人才培养研究》分为现代警务机制下监狱学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探讨、现代警务机制下监狱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和现代警务机制下警务化管理与监狱学人才培养三个专题,另外收录了1篇与监狱学人才培养相关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犯罪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章。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研究
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刑法进行研究是继李斯特“整体刑法学”、甘雨沛“全体刑法学”之后,储槐植教授提出的一种刑法研究方法论。借用储槐植教授的方法论,作者从事实、价值、规范三个层面,即从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学等三个学科交叉的视角下,对当代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在犯罪学基本理论方面,通过犯罪学本体论的反思,揭示了中国犯罪学研究路径的局限性,提出了实现犯罪学整合,创造犯罪学自给自足的知识体系,建构本体犯罪学的设想;通过对控制与预防犯罪方针、基本策略和具体策略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控制与预防犯罪的设想;通过对洗钱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剖析,提出了建设性的预防和控制犯罪思路。 在刑事政策论中,通过对刑事政策的历时性考察,梳理了刑事政策的概念和结构层次,以及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为刑事政策准确定位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揭示了刑事政策的批判理性与理性批判,论证了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自由、秩序、正义、效益,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刑事政策的模式分析,提出了国家本位型、国家•
中国刑事政策原理
中国刑事政策原理试图从广义刑事政策视角出发,从刑事政策的建构理性和理性建构两个维度对中国刑事政策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构建中国刑事政策的理论体系。由此决定本书由上下两篇组成。 在中国刑事政策建构理性篇中,梳理界定了刑事政策的概念:对刑事政策的发展作了历时性考察;构建了总的刑事政策、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的结构体系;构设了刑事政策的建构机制;界定了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论证了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构建了刑事政策的理论分析工具——刑事政策的分析模式;论证了刑事政策模式转换的基本形态,兼对中国刑事政策模式转换进行了考察;论证了刑事政策的建构基础,包括文化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在中国刑事政策理性建构篇中,着重对中国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中国的刑罚化与非刑罚化、中国刑罚的轻缓化、中国的被害人保护、中国社区矫正本土化、中国的刑事政策刑罚化以及中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建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性建议。
刑法分论(第2版)
《刑法分论(第2版)》原则上是按刑法学的理论框架和现行刑法体系撰写的。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刑法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广泛吸收并剖析了近年来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法的原则,坚持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同时注意及时准确地反映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司法解释、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进展、新成果。《刑法分论(第2版)》的创新和突破还体现在编写体例上,每一章都包括了本章概要、学习目标、理论知识、学术视野、理论思考、实务应用等几大部分,可以使学生在学前有个预知,也可以使其在学后对知识点有个清晰的梳理。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准确、全面、系统地学习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学术视野对不同学派或主要分歧意见予以系统归纳、简要阐述,特别是对相关前沿问题进行简介,可以为学生日后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理论思考能满足学生巩固基础、复习迎考的需求;案例评析不仅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刑法分论(第2版)》增强可读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犯罪防控与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年)
金融犯罪是针对金融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犯罪总称,主要对应的是我国刑法典中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与金融诈骗犯罪。金融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核心,是所有经济活动的纽带,其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集散地,又是各类盈利机遇和风险的发源地。晚近以来,随着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务的崛起,金融的安全与秩序成为了重要的理论课题。对此,犯罪学理论需要对新型金融犯罪的手段方式、原因条件以及发展态势等加以研究,从而为司法实务的防范与规制输出刑事法上应对之策。 民以食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健康的头等大事;而药品则为治病诊疗之物,其合格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病患的生死。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滋生较为迅猛,较为典型的案例如200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假药致多人死亡(齐二药事件),2008年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儿奶粉导致大量婴幼儿出现肾结石症状(三聚氰胺事件),这些案例无疑敲响了监管者的警钟。犯罪学理论始终关切这类民意吁求和民愤诉求强烈的案件,如何保障餐桌上的安全、减少病床上的风险,是犯罪学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初衷。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在网络形式上,已经从单纯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发展为“人、机、物”多元化系统网络;在网络内容上,也逐渐从信息内容的媒介扩展为生活服务的平台。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现实世界的数据化和网络化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由此产生了法律治理和适用的一系列问题。概言之,一个不同于传统现实物理世界的新型虚拟网络空间已初露端倪,这意味着,无论是新兴的网络犯罪类型,还是传统犯罪在网络空间的异化,都需要形成区别于传统的新型治理规则加以防范。正因如此,本届犯罪学年会选取“网络犯罪的防控”作为议题之一,以期健全和完善我国网络犯罪刑事政策。
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的新发展
本次研讨会围绕社区警务、监狱行刑与社区矫正、犯罪控制与预防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关于社区警务:外方专家、学者认为社区警务包括哲学层面、策略选择、实施措施、组织原则等方面,要利用警察机构以外的人员和组织等社会资源,构成“第三方警务”,共同应对社区治安,在减少犯罪、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中方学者从我国当前社区治安的形势出发,提出了构建现代社区警务制度的具体模式,认为要依靠社区,依靠人民,化“有限警力”为“无穷民力”,全面调整和创新警务。关于监狱行刑与社区矫正:与会外方专家主要探讨了犯人分类系统、社区服务机构、社区监管系统、犯人矫正目标与测评等;中方专家结合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的现状,分析了社区矫正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健全法律规范、建立社区矫正的惩罚机制以及人员培训、资金来源、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关于犯罪控制与预防:外方学者主要就毒品犯罪的控制与预防进行了探讨,认为应从教育和预防吸毒措施、戒毒和刑事审判系统程序以及打击非法药品市场着手;中方学者认为控制犯罪要重视战略观念,不能局限于刑罚预防犯罪的传统思维,要将犯罪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来解决,通过减少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社会来预防犯罪。要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打防管控建一体化”为工作思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发挥防控犯罪的效能。学者还就网络犯罪进行了专门研讨,认为网络犯罪是一种新的特殊犯罪形态,对此要树立更新防控理念,加强网络立法和技术防范,开展国际合作,全方位预防网络犯罪。 外方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但提出不公开发表。因此,为尊重外方意见,本论文集只收录了国内提交的论文,没有将外方论文收录。本次会议的举办受到了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学界同行的高度关注,收到了数量不菲的专题论文,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但限于篇幅,论文不能全部收录,深表歉意。
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刑法
《全国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基础与应用:刑法》按照刑法学理论的框架和现行刑法体系,并参考《司法部司法考试大纲》撰写。以现行刑法理论通说为基点,注意介绍刑法学界较有影响的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吸纳最新颁布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内容;重点突出司法考试与课堂教学所关注的重点;每章有本章导读,提炼出重要内容、重点问题提要。本教材同时配有测试习题集,通过系统地练习可以进一步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司法考试的应试能力。
犯罪学论坛(第四卷)(共2册)
第四届上海犯罪学论坛以“社会安全与犯罪防控”为主题。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关注了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洗钱及校园暴力等犯罪热点问题,分立了“犯罪预防理论与犯罪治理研究”“反恐与一带一路安全机制研究”“金融与洗钱犯罪防控依据”“校园暴力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电信诈骗与网络犯罪防控研究”“职务犯罪与企业海外刑事风险研究”以及对具体犯罪预防实务热点等主要分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网络新闻编辑学
《网络新闻编辑学》从网络新闻编辑的流程入手,在以传统媒体编辑实务为参照的基础上,初步勾勒出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内容体系。这一体系对网络新闻编辑实务的技术、原则、方法和基本流程(稿件的选择、标题的制作、网站的设计与编排、网页的设计)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网络环境中出现的新的范式如网络新闻杂志、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评论等进行了探讨。《网络新闻编辑学》的部分内容配有案例,以期增强直观性和指导性。《网络新闻编辑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网络从业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