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基于舟山市社会基层治理的调查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成为现阶段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理念和途径,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法治,社会治理法治化应关注社会意识、制度体系、政府行政、司法公正等层面。本书在治理法治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舟山基层社会治理为调查样本,从社区治理、社会救助、社会组织、法治队伍等领域,剖析了区域社会发展中的浙江舟山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以此形成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经验总结,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
海洋权益管理与中国之实践
海洋权益问题是国际海洋法研究领域中的基本课题之一。海洋权益的发展和变化对国际海洋法的形成、发展和充实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国际海洋法对各国海洋权益关系的调整和平衡作用构成了这种互动关系的基本框架和二元图景。海洋问题既带有全球性质又是一定区域中的公共问题,区域内的单一主体无法单独应对各类海洋事务,面对海洋权益争端加剧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国家海洋政策的自利性的矛盾日益显现,海洋区域间合作式治理成为一个普遍的选择。本书从人类海洋观的形成和发展入手,在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世界各国海洋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治理理论对区域海洋权益的影响和关注点,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中国海洋权益管理的制度与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校创新人才培育:基于培养海洋管理人才的研究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管理海洋、科学利用海洋是各国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实现科学的海洋管理需要人才予以支持,浙江海洋学院作为地方海洋高校,在探索服务区域海洋经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成果。本书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改革和育人机制构建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形成了海洋管理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
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研究(修订版)
本书是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的修订版,首先对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相关理论进行规范化研究,归纳出相关框架和理论支撑。其次,分别对各国跨行政、跨国界海洋环境治理的现状、相关主体的利益、影响跨区域治理的因素、选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了“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制度构建”的设想。该著作在分析界定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提出跨区域海洋环境治理的行为逻辑,同时以东海为例进行了验证分析,并提出制度化的政策设计。该书对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的系统性阐释,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机制,作为环境治理体系建构的另一维度,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研究
本著作试图以区域研究为视角,在基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中的社会治理为内容,将创新研究划分为6个子系统,分别是:(1)舟山群岛新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2)舟山群岛新区社会救助社会化管理创新研究;(3)舟山群岛新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4)舟山群岛新区社会工作发展创新研究;(5)舟山群岛新区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6)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与社会管理立法研究。著作对上述6个子系统中的关键性问题着重从政策和实施层面进行研究,从而为舟山群岛新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参考。
海洋管理通论
对海洋权益管理、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管理、海洋产业管理、海岸带管理、海洋区划管理、海洋应急管理、海洋人才开发与管理等知识进行了介绍。力图从多元视角分析海洋综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蓝色国土的管理制度
《蓝色国土的管理制度》主要介绍了:包括人类历史上对海洋的探索与管理、海洋争夺、海洋法律、法规、海洋各方面管理等在内的内容。目的在于使广大读者从根本上树立起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和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强烈意识,并变成广大民众保护海洋环境的自觉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2007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近3万亿元,占到了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70。海洋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由于海洋管理不到位所带来的严重困难。这主要表现为海洋污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海洋环境持续恶化,原因是在开发海洋资源过程中,并没有从陆地资源开发中吸取教训,而是将陆地开发的悲剧又转嫁给了海洋,以致海洋正在遭受同样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