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笑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等。著名报人,小说家。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发表《且楼随笔》,《钏影楼回忆录》等。1973年在香港逝世。一生著译很多,有100多种。著有《上海春秋》、《海上蜃楼》、《包天笑小说集》等,译有《空谷兰》、《馨儿就学记》等。
钏影楼回忆录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钏影楼回忆录》系我国著名报人、小说家包天笑的回忆录。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可谓之凡人,但他却不流俗,非凡超群。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览群书,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了维持生计,他17岁即开门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开始主编和编辑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如《小说时报》、《妇女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七七事变”后,积极为《申报》、《南京晚报》撰稿。1947年,包天笑由上海去台湾居住,次年赴香港。1973年,包天笑在香港法国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上海春秋
3人今日阅读
《上海春秋》一部璀璨都市中的爱恨情仇与命运传奇在繁华璀璨的上海滩,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部春秋史诗。而包天笑的经典之作《上海春秋》,便是这样一部精彩纷呈、令人陶醉的都市传奇。 《上海春秋》不仅是一部描绘上海都市风情的佳作,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爱情与命运的史诗。包天笑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沧桑、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这部作品,仿佛置身于那个璀璨的时代,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那段难忘的春秋岁月。
趣说中国百年来的衣食住行
1人今日阅读
《趣说中国百年来的衣食住行》,作者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鸳鸯蝴蝶派主将包天笑先生,本书是一本记录中国近百年来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详细写真,是珍贵的文化历史著作。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详细记录了百年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变迁,特别是在饮食文化上的变化。书中不仅回顾了食物从传统到现代化的演进,还细致描述了地域间的饮食差异,如北方的小麦主食和南方的大米主食。书中详细记述了中国在食方面的变化。作者提到,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母乳喂养逐渐让位于牛乳和奶粉,这种变化反映了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此外,作者还探讨了食品制作和饮食习惯的演变,如家庭餐饮的变化、饮食制度的转变(如共食制与分食制的讨论)等。
钏影楼回忆录
1人今日阅读
一部融汇历史、文化与个人经历的传世之作,《钏影楼回忆录》带你穿梭于时空的隧道,探寻那些被岁月遗忘的珍贵瞬间。本书汇集了作者丰富的阅历与独到的见解,以隽永的文字和生动的叙述,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悲欢离合。这不仅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引领你走进那段远去的时光,感受那份难以忘怀的记忆。
福尔摩斯中国奇遇记
1人今日阅读
本书辑录晚清民国时期包天笑、陈景韩、刘半农等人创作的“戏仿”福尔摩斯来中国的一系列滑稽侦探小说,编者将小说按主题分为《上海篇》《北京篇》《巴蜀篇》等五辑。一方面展现侦探小说最初传播进入中国时接受场域的生动、复杂,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后来中国滑稽侦探小说一脉发展的最初起点。书中收录的绝大多数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未经过整理和出版,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别是煮梦生的小说集《滑稽侦探》(清朝宣统三年出版)为极其珍稀罕见的作品,具有相当的整理价值和文献意义。
留芳记
我们非常荣幸的向大家介绍一部扣人心弦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留芳记》, 这是由才华横溢的民国时期通俗文坛盟主包天笑先生倾心创作的作品。此书不仅是对清末民初动荡时期的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变革与人物命运的杰作。 包天笑先生在撰写此书时,仿效曾朴的用赛金花贯穿《孽海花》的做法,选取京剧大师梅兰芳祖孙三代的身世故事贯穿全书,描写了辛亥革命肇始的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小说从辛亥革命前写起,到洪宪帝制,至张勋复辟……,试图撰写出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华民国开国野史。 《留芳记》深入挖掘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向读者展现那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通过他的笔触,我们看到了历史真相的另一面:一个由权力斗争、社会变革和人性挣扎共同编织的复杂岁月。本书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了解、认识当时的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献价值 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对清末民初历史的一次写真回顾,更是一次深刻的纪实挖掘。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物命运的欢喜戏剧。
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
大華出版社又為天笑刊印了《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內容分食之部、衣之部、住之部、行之部四大類。可是之書出版,天笑已一瞑不視了。銅版圖有天笑1973年六月的單人小影,又美國人林培瑞博士訪問天笑時所合攝的影(林博土來華,也到舍間晤談,并談及天笑當時的生活情況)。又附天笑的手跡。一,“我病甚,幾欲與老友長別矣!請速來顧我一談如何?十月二十五日午夜,伯雨兄”,毛筆書尚端整。一,“我已垂危,不及談矣。”則鋼筆所書,字跡屈曲,非細辨不識,成為絕筆。天笑病逝于香港法國醫院,當時《新晚報》的羅孚(筆名“思韋”)寫了一篇哀悼的文章,開頭這樣說:“一個不幸的消息,一件希望至少過了明年才發生即在昨天就發生了的事情:包天笑老先生去世了。”原來港地報界和作家,都準備他九十九歲,按習俗預祝百歲大壽,不料竟差一年,已等不及了,認為莫大遺憾。消息傳到北京,王益知、黃君坦幾位老先生做了挽聯,有云:“外史不殊吳敬梓,耆年已邁沈歸愚”。據高伯雨說,天笑是我國當代最老的作家,章行嚴祗活到九十四歲,即外國羅素活到九十七歲,蕭伯納九十四,邱吉爾八十九,毛姆九十,他們晚年極少作品,但包老在逝世前兩個月還寫了數萬言。
一缕麻
《一缕麻:包天笑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网游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值得珍藏的图书。
换巢鸾凤
暂无简介